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课题组
都市圈已成为当下区域形成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为顺应都市圈发展规律,前瞻性地做好区域信贷管理,应打破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传统思路,在都市圈范畴内统一布局、拟定区域信贷策略,真正实现做强、做深、做细战略区域。
不等政策,超前规划。研究都市圈就是研究都市圈的发展规律,以在实践中顺应规律。通过理论和实例分析,笔者认为,都市圈实现发展的关键是互联互通,实现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发展的目标和主线,贯穿都市圈建设的始终,部分成熟都市圈已经出台的发展规划也印证了这一点。有理由相信,未来都市圈的建设发展都将沿着互联互通的方向开展,应抢抓重点业务机遇,结合互联互通内涵和实现方式进行适度超前规划。
关注产业布局和重点行业。都市圈内产业分工、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是都市圈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错位,不同城市的支柱产业、发展重点都将产生变化,要关注产业布局走向,关注不同区域的重点行业领域。
全集团、全产品共促发展。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的融资产品有所不同,要结合都市圈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设计创新适应的产品,全产品、全渠道支持都市圈内企业发展。同时要充分调动区域内分行和机构的积极性,包括境外分支机构,各分行、各机构要形成合力、通力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在都市圈发展中寻求业务机遇,共促发展。
在全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框架体系下,研究制定围绕都市圈的区域战略安排。先发达型、成长型都市圈,逐步考虑培育型、起步型都市圈,制定一体化发展总体意见和配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采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把握好节奏、有序推进。
建立跨层级、跨区域、跨条线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都市圈涉及分行主要负责人通过定期会商,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从重要战略决策、阶段性目标落地、重点工作推动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都市圈内城市行间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要建立毗邻地区日常定点联系工作机制。分别指定专门分行、部门、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对接,跟进具体合作业务或事项的推进进度,确保顺畅沟通、高效合作。
选择发展前景好的中心城市。目前中心城市基本是以省会城市为主,因此选择中心城市就是选择强省会城市。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多维度对城市发展现状进行考察,科学判断强弱、大小、优劣。综合考量城市发展是否具备内生动力,对于单纯通过城市合并做大规模和经济指标的,要审慎看待。
关注活力强的周边城市。周边城市往往需要通过承接中心城市的资源转移而增强自身发展。在考量周边城市的业务机遇时,要综合考量其所在都市圈的整体经济情况,及该市在都市圈内的分工和定位。特别是优先关注区位距离中心城市较近、本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备承接能力、已与中心城市建立互联互通、在都市圈分工中具有较重要地位的周边城市。
引导布局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关注可实现都市圈互联互通领域的融资需求,在“硬件”连接方面,关注大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相关行业领域;在“软件”协同方面,顺应都市圈产业布局,重点关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关注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同时结合都市圈的发展现状找到发展侧重点,抢抓机遇、精准对接。
配套形成考核体系。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重点战略性区域,要研究探索与我行重点区域核心竞争力指标相挂钩,对标主要同业,对标自身长短板,探索发展目标、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四维度”考核体系,配套形成重点专业条线的考核评价政策。
分类施策。要明确发展目标,将都市圈内各类经营机构进行分类和排序。先期选取典型和重点分行开展研究和政策试点,确定典型都市圈的先试先行方案。结合实践情况逐步优化管理,最终推广全行。
鼓励优质区域先行。对于区域内优势明显的分支机构,要做实客户基础,拉开竞争优势,做细过程管理,定期跟踪评价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完善激励机制、业务流程、人员队伍建设等配套措施,推进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对其他机构,要突出重点,尽快补齐短板,针对业务经营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领域,集中规模、人员、费用等资源打好攻坚战,突出加强重点客户和区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在重点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缩小与主要同业的差距,早日实现信贷储备和部分潜力领域赶超同业。
探索建立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针对都市圈的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实时共享、汇总分析都市圈内全部城市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发展数据、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大中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分析等,准确识别、定位都市圈的特征并动态掌握都市圈的发展变化,为都市圈战略提供数据支持,使各项政策制定更有依据、更有抓手。
建立项目储备信息库。建立重大项目储备信息库,实行项目动态管理、点对点信息实时推送。对符合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增量项目,做好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项目业主的跟踪营销,争取第一时间获取重大项目信息并完成信息共享,共同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注重人才培养。要重视加强区域重点分行的专业条线人员和管理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发展。优化薪酬分配机制,针对跨区域关键岗位、核心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试点推进市场化薪酬。加强区域内重点分行之间的信贷人员交流,进一步加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丰富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措施,完善干部员工跨区域工作交流机制,共同推荐培养有潜力的人选至异地交流,加快干部员工交流融合,推进区域内人员整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