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2020-07-23 06:21尚久
人文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力概念国家

在全球化、一体化日趋深入的背景下,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力提升,越来越依赖于良好而稳定的国际关系和国家文化的支撑。文化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消长的重要要素,并悄然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新领域。以同化力和引领力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是制约综合国力消长的重要因素和当前及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十七大报告中可以看到,“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战略部署。提倡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实力,这也是我国从发展中大国成长为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近年的相关研究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这两个概念,几年前在国内鲜为人知,时下却是国内传媒界的“热词”和学术界的热点。近两年来,关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可用文献数量及研究指向的领域体现。因为,文献数量反映了社会或学术界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文献所属学科类别或研究指向的范畴反映了该文献拟解决的社会问题,它蕴涵着社会诉求,可反映其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社会原因。基于此,我们借助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通过设定“来源数据库”“题名”“日期”等要素,检索相关文献,并进一步借助“学科类别分组”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分析相关数据,以揭示文化软实力与相关概念如软实力的内在关联,及其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原因。从国内的研究文献看,文化软实力研究与软实力研究和文化力研究关联密切。因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Soft Power在国内有软实力、软权力、软力量三种译法,我们分别检索了题名包含有“软实力”“软力量”“软权力”“文化软实力”“文化力”的文献,发现检索列出文献的学科类别主要归属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学科,或者说研究主要指向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范畴。

什么力量导致了软实力研究热潮的兴起和转向?我们认为,是国内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导致了软实力研究热潮的兴起及转向,是内生性的而非外源性的力量推动软实力研究的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这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全方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两年后中国企业大范围进军国际市场,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4年中国的联想集团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当时还是处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规则制定权、市场话语权经济环境中,才涉足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急切需要独辟蹊径的提高竞争力,以立足于国际市场,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运而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07年左右,随着渗透着中国元素的奥运场馆设计建设完成,以及开幕式、会歌、会标、吉祥物及奥运周边产品设计及展示,国家形象、国民形象将面临着全世界的检阅与考验,是中国营造并确立良好国际形象最好契机,因此在2007年兴起了研究文化软实力的热潮。

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理解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先要分清“文化软实力”与“软实力”“文化力”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蒋英州、叶娟丽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从软实力概念分解出的子概念,是国内学者对软实力概念的误解与滥用”。洪晓楠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力与软实力的内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贾海涛指出 “文化软实力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文化力和软实力的延伸。尽管西方的国力、软实力观念对中国的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文化软实力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扬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与西方的软实力理论体系存在本质差异。”我们认为,“文化力”的提出及其研究的展开,是基于“一体化”即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强调一国内部文化对政治、经济的贡献和作用;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研究的展开是基于“全球化”的,注重的是文化(包含制度)对国家战略的贡献和作用。文化软实力概念借鉴源自西方的“全球化”的视野,提升了出于东方系统思维的“一体化”的层次,是将软实力、文化力两个概念和内涵的整合。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力”和“软实力”两者概念和内涵的整合,但绝不是机械的合并。界定與把握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是科学系统地把握软实力的涵义。1990年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当时的“美国衰败论”氛围下,首先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告一段落,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开始形成。先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阐述软实力:其一,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Hard Power)即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其二,软实力的核心资源是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国际制度。其三,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国家实力,二者同样重要,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将更为突出。从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阐释来看,他认为:软实力的实体是国家,软实力的特性是“非强迫性”即软性同化(soft co-optive ),软实力的定位是达成自己目标的能力,吸引是软实力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文化、政治价值观、国际制度是软实力的媒介或载体。我们认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的内核是同化(他者认同)和潜藏于目标后面的方向。软实力其实就是基于自己的目标需要而同化他者并使其自愿或无抵抗地按自己期待的方式行动以达成自己目标的能力。奈的软实力概念的价值在于扩充了国家实力的内涵,揭示并强调了在和平的时代背景中及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软实力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国内学者研究软实力时,受当时的国际环境、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受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认为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逐渐将焦点转向文化,文化软实力概念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同和接受,文化软实力的研究随之而兴起。如何界定文化软实力?教育部 “中国软实力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的首席专家骆郁廷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就是文化软实力,它和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是构成一个国家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晓楠通过语义分析与要素分析后指出:力、实力、软实力、文化力、文化软实力是递进关系。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最核心因素,包括整合力、凝聚力、吸引力、创新力、辐射力等五方面。在 “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成略研究”文章中,魏明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国家价值观内容的文化的认同。认同才能凝聚人心,认同才能产生吸引。他同时提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力、凝聚力和传播力,并由此而产生的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李鹏程认为,文化软实力还包括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规制力。刘洪顺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根植于一定文化资源,在文化发展中构建和认同国家或民族核心价值观,是能够通过非强制手段达到的国家战略综合能力。以上的理解只是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的阐述,并未阐释出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换句话说,即使一个国家的文化包含了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辐射力,却未必就是文化软实力。要将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辐射力统领或引领在一个国家文化的某一目标下,才能转化为软实力。

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厘清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软”的特性与所指,是把握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又一关键所在。对此,奈仅指出软实力和硬实力源自不同的范畴以及软实力的“非强迫性”,给后继研究者留下广阔的空间。国内学界主要从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来间接阐述软实力概念中的“软”的特性与所指。“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和后盾,软实力则对硬实力有強大的促进作用。”“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精神支柱,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这些阐述是将软实力视为无形力量或精神力量,将硬实力视为物质力量,实质上阐述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前文所述,软实力是基于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其内核是同化(他者认同)和方向。软实力中“软”有一种依附性和隐蔽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及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中。软实力、硬实力、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犹如物理学中的力与功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导致其运动改变的原因,是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力能否做功及其做功的效率是由其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譬如,一个置于斜面上的物体,一小孩沿斜面向下推,方向正确,但力量太小犹如硬实力不够,无法移动物体,力不能产生功效;一成人沿斜面向上推,虽移动了物体,但方向不当犹如软实力运用不当,功效不高。

需要是力量的源泉,国民的生存生活需要是国家层面的方向引领力的决定因素,国民的生存生活需要是通过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的,而国民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在文化的濡化和引导下形成的或改变的。国家文化是国民力量作用方向的主要引导力量,是软实力的核心来源。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揭示并强调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在国家软实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综合以上,笔者认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媒介的同化作用,引领其民众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以实现共同目标(或利益)的能力。简单地说,文化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通过民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得以凸显的同化力、引领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洪晓楠.文化软实力:语义分析与要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张玥.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构成及价值研究[J].学理论,2009(11).

[4]刘志华,刘慧.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5]李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域[J].前沿,2008(5).

[6]贾海涛.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J].岭南学刊,2008(3).

[7]宁德业,尚久.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10(4).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学生工作部)

猜你喜欢
实力概念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古代的时间概念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