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2020-07-23 09:46何飞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模式分析乡村人力资源

何飞

摘 要: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人力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大量劳动人员回归乡村的同时,也在人才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应加强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适合当地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为乡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关键词:乡村;人力资源;模式分析

乡村振兴是人才的振兴,只有提供足够优质、足够数量的乡村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建设起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乡村。因此,必须对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课题研究,寻找其中的共性与个性,探索适合当地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充分挖掘乡村人力资源潜质,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飞速发展。

一、挖掘内部存量模式分析

所谓乡村内部存量即指:乡村固有人力资源,包括现有农业工作者、乡镇企业工作人员、返乡工作人员以及乡镇后备青少年劳动力。这些乡镇固有的人力资源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只要深入挖掘,给予一定的知识、政策、科技、资金支持,就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

1.1挖掘内部存量模式——发展乡村社区学院

乡村社区学院一般为县级政府所建,其具有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功能,并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因地而异,既开设财会、文秘等大众性职业课程,也根据当地的资源特色开设与其相对应的课程,如:在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乡村开设旅游管理学、导游学等科目,培养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人力资源;在农业比较发达的乡村[1],开设农业现代化管理、农药综合应用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人力资源。

乡村社区学院作为一种挖掘乡村内部人力资源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新生劳动力资源质量,还可以改善现有从业人力资源质量;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的高效利用,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成熟,还具有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的功效,使教育资源配置得以提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力资源。

乡村社区学校的建设应注意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应坚持因地制宜,求同存异,培育与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型、实践型人才。与此同时,乡村社区学院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基本经济状况,一方面确保不会因开设学校而拖累当地的现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确保广大乡村中下层收入者能够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接受其收费标准,得到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挖掘乡村内部存量的功能。

1.2挖掘内部存量模式——鼓励返乡创业

过去落后的基础设施、落后的思想观念迫使一部分乡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然而他们对家乡有着深深的依恋与不舍,只要稍有机会便可以吸引这群有着丰富工作经验、有着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源成功回归乡村。因此,这部分人力资源仍属于乡村内部人才存量,是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

因此,乡镇政府应在充分考查当地资源,了解当地详情之后,积极主动联系可以带动当地资源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特色、有返乡创业实力的乡村人力资源,为其提供优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努力说服其返回乡村,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开发外部供给模式分析

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发展,也要积极引进外来新鲜血液以充实资源结构。开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就是将原本与乡村无关的城市居民、企业家、公务人员等吸引到乡村中来,使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奉献一份力量。

2.1开发外部供给模式分析——发展高校学生对乡村的浓厚兴趣

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投身于城市的商务区,鲜少有选择回归田野、投身乡村的。因此要想从外部高校学子中获取乡村人力资源,必须积极培育高校学生对乡村的浓厚喜爱。一方面,乡村政府可以积极与高校对接[2],通过社会实践、乡村宣讲等途径使高校学子了解乡村、学习乡村、喜爱乡村,使其迫不及待地想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乡村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创业政策来吸引高校学生的目光,为其提供创业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优惠支持,使其对乡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将高校学子内化为优质乡村人力资源。

高校学子拥有与众不同的眼界、高精尖的知识,拥有无限创作力与活力,是社会顶尖的人力资源,该类人才往往能够以独特的思维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是乡村积极争取的高端人力资源。

2.2开发外部供给模式分析——引进新型产业资源

人力资源跟着产业走,要想打破当前固有的、低档的乡村人力资源结构,就需要引进新型产业资源,打破固有的乡村发展模式,不拘泥以农业种植、低档工业等低效能产业。

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人力资源来评估当地资源特色,形成该乡村特有的竞争优势,进而招商引资,打造新型产业;然后,以引进的新型人才为抓手来改善乡村人力资源模式,通过竞争合作等方式倒逼原有乡村劳动力学习更多知识,进而全面提升乡村的人力资源质量。

三、探索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3.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无论是挖掘乡村内部人力资源存量,还是开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是在对该乡村进行过大量调研,充分了解该乡村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召集人力资源[3],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例如:粤东西北地区的乡村,其热量充足,降雨丰富,是種植农作物的不二之地,因此,该处乡村在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时,就应当以农业为主,打造现代农业人力资源结构。

3.2综合发展,培育多方面人才

在开发乡村人力资源时,应注意全面发展,既要有专业性强的高级科技人员,也要有财会、文秘、管理等后方运营人员,还要有营销人员来负责产品外销等。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结构。

3.3打通外来人员进乡通道

一方面,要对当地原住乡民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摒弃排外思想,积极与外来人才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要完善乡村基础政策,为外来人才提供优良的住宿、医疗、交通条件,使乡村能留下人,能建立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

四、总结

乡村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使其对于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改善当地的人才培养政策,打造系统、全面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既要重视挖掘乡村内部人力资源存量,通过开办技能学校、鼓励返乡创业等模式实现乡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要重视发展乡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引进新鲜血液,盘活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为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巨光.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新探——关于建立乡村社区学院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01):39-41.

[2]贺毅.长沙市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模式分析乡村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物流行业发展中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赫山区黄脊竹蝗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模式分析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基于项目全程的高职装饰工程专业实训研究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