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类多样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一项绝佳的选择,亦是自然保护事业中一项重大的建设,诸多野生生物资源藏驻其中,自然历史遗产则如国库中的瑰宝,自然保护区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基因库。本文将会从自然保护区入手,展示生态环境的状况及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影响,望有现实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环境建设
一、生命的乐土——自然保护区
许许多多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脆弱,能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存留了自然本底,对生物物种的贮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可以作为科研、教育基地,自然界的美学价值也得以保留。自然保护区作为生命的乐土,为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可达到最大化的体现。人类生存生活依赖自然保护区的程度,远不比动物植物低。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得以妥善的保护和管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文明进步中不断传承。
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生态资源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不可少的,人类不可能离开环境独立生存,繁衍后代、社会发展等活动都需要利用生态资源。我们所呼吸的空气,耀眼的阳光、变化多端的风等抽象的东西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但生活环境的外延并不单单是这些,它还包括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怎么说,人与自然总是有着丝丝缕缕的干系。所以,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在各方各面影响着生态环境。
人类生态资源的载体——地球,贮藏着“无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如果你单纯的认为这些资源是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天然的资源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下逐渐枯竭,愈来愈少,如果不加以节制和管理,终有一天会走向灭亡。全世界气候变暖由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的毁坏对大气环境带来严峻的考验;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沙尘暴的发生频率愈加频繁,甚至都下起了泥雨;生物的入侵破坏了原有稳固的生态系统......方方面面还存在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起于人类也必终于人类。
要想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维护必是重中之重。人与自然密不可分,自然创造了人类,且赋予人类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必将怀着感恩之心善待自然。绝不能不择手段,对大自然无节制地滥用,满不在意地破坏。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要说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那可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解释清楚的。起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人类提供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区内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对生态学的研究;其次,人类活动的后果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然的“本底”,自然保护区则为其提供评价的准则;珍稀物种长期的观察、观测,以及繁殖、驯化等活动需要在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状态下完成,自然保护区则被誉为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一切行为活动的发展都离不开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就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最后,在水源的涵养,水土的保持,环境的改善和平衡生态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谈生态环境未来的建设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持久且繁杂的工作,设立自然保护区则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了宏大的作用。由于人类不断地不合理开发和资源滥用等行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急剧缩减,许多野生动植物都面临着生存危机,物种灭绝是大自然的规律没错,但人类的活动大大加剧了灭绝的速度。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在人为地干预自然,而是要拖住人类永无止境地向自然竭取的脚步。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人文資源、历史资源等诸多都是极具科研价值的资源,生态学的研究、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等科研活动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介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他地区生态理论框架的设立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于国家理之中。大国复兴,失去生态便是伪命题。面临污染一天比一天严峻的环境状况,咱们不都应该陷入沉思吗?保护环境不能只做到标语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应该脚踏实地一点点地落实到方方面面。青山绿水是软实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国家,会制定出台法律法规文件,经由约束和规制来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有关组织或个体可以通过宣传来加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而我们每个人可以从生活的谨小慎微中发现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觉践行绿色文明发展观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将生态文明铭记于心,以恢复受损生态环境为主,在谨慎的态度下,与自然成为“朋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而我们又是否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自然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来认识,所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加强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大有必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国家不断地在努力,从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加大土地荒漠化治理力度,再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每一项措施都体现着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几十年来,我们不断地为建设一个人杰地灵的新中国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国家也一步步走近民生,关注民生,为群众更好的生活不断加大投入,关注生态环境发展与建设是我们每个人不可规避的责任,我们都希望为子子孙孙留下的是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和最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蒋高明.中国生态六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5
[2]王智.生命的乐土:自然保护区知识300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曾才友.奇妙的生态环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李梦迪(1999-),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