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语境下公共艺术设计的转变

2020-07-23 09:46葛长华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变

葛长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生态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设计为研究视角,对生态环境现状,公共艺术在设计理念、材料语言以及空间性质上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由此衍生出生态公共艺术的理念,创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传达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当今公共艺术突出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语境下;公共艺术设计;转变

引言

公共艺术是传承现代城市文化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当代艺术在城市建设当中承担的职责关系来看,它在表面上完成的功能是公共空间的限定,是对含有差异效果的空间的区别和划分,在实质上它起到的是城市公共文化的沟通作用,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姿态,是探求人和人以及人和事物之间的交流媒介。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美化程度并提升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

一、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中的形成

在当代二十一世纪,设计领域的主体思想已经改变,目前关于生态设计的思想已经成为主流,在设计行业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也对公共艺术的设计师们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注重对资源环境和文化的保护,还要提高艺术作品和社会阶级之间的互动关系。此种类型的设计思想与中国的传统观点“天人合一”相似,公共艺术可被称作是社会交流的介质,传达的是一种社会群体之间的情感互动,环境之间的交合,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中,受到自然约束的同时也在支配着自然界,因此,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支配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二者互相依赖。但是由于人类思想和能力的不断进步,这种关系的平衡逐渐被打破,比如人类乱砍乱伐、过度开采矿物资源,浪费水资源等。尤其是工业革命发展以后,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共生关系受到严重破坏,人们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人类的居住环境不再宜居的时候,人们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对自然造成了多么大的破坏,才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已经开始使用高端科学技术来保护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正在不断地从生态设计中吸收正确的理念,将城市文化建设和生态设计应用在公共领域中,遵守自然规则,同时尊重人类的想法,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完成公众社会之间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顺应发展趋势的生态设计思想。就公共艺术创作者而言,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与作品的质量统一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势。换一种方式说明,当社会大众看到了创新的公共艺术作品时,第一需要考虑的点在于它对于环境是否友好,是否会给整个城市或者整个社会带来环保负担。因此,生态问题是目前公共艺术创造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代的社会趋势,要求创造者着重关注环保这一创作理念。

二、当今生态语境下公共艺术设计的转变

(一)设计理念的深化

留意我们身边的公共艺术会发现,大部分还是只注重作品的形式风格、材质手段等个性化的表现,对于设计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作品缺乏应有的内在意义和社会价值。所谓设计理念是在进行构思、创作过程中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其对于设计作品的形式特征与精神含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必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公共艺术在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极为突出的形势下应及时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塑造艺术形象,诠释和改善社会问题。设计理念的深化关键在于艺术家和设计师要积极关注社会问题,认真思考并有效地指导自身的艺术实践,用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去反馈于社会,作用于民众。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公共艺术创作者要树立自身的环保意识,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学习、借鉴和探索生态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开创出具有社会效应的生态公共艺术。传达生态理念的公共艺术在具体的设计指导思想中,首先依靠的是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是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普遍精神,它既质朴,又具有強大的精神内核,并指导着社会向和谐有序的方向稳步发展。其次在具体的设计中,是以节制、再生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去创造作品。因此,公共艺术在艺术的功用和价值认知上已从纯艺术及纯美学的价值取向走向为社会服务、为日常生活服务,以及为实现多元社会的多种梦想的可能性提供能量和助力。

(二)公共艺术作品的材料选择与色彩搭配

公共艺术作品的材料选择决定了质感以及保存年限。普遍公共艺术作品是在室外,需要面对暴风、暴雨、冰雹以及人为损坏。因此,在材料选择上需要严格把控,主要选用具有质感并耐久性的材料。公共艺术作品的色彩最直接的影响了大众的视觉感受,其色彩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以城市的主色调为主,与城市整体色彩风格相融合。

三、结术语

在现代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加入生态设计的思想和观念,不仅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创新性需求,还体现着当代人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深入思考。随着文明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了自然给予的极大恩惠,但同时我们却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人文情怀和一定审美程度的公共艺术作品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这样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城市文化对于美的理解,还让人们真正领悟到生态设计理念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总结,将生态理念与公共艺术作品的融入方式更加科学和自然,是公众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期许。

参考文献

[1]路萌.当下生态语境中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4.

[2]陈玮文.让生活回归自然:西田秀己及其公共艺术作品研究[J].公共艺术,2019(2):92-96.

[3]靳立鹏.都市农业与生态公共艺术[J].公共艺术,2019(1):14-23.

[4]白丽君,田晓冬.基于生态美学的生态公共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60-61.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