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

2020-07-23 10:51李静悦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 要】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包含多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系统,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方可产生教育效果,高校应当正视当前协同教育的突出问题,在坚持开放性、目的性、匹配性、关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育人 大学生

一、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因此,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轨道,不偏离方向,才能做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机结合、统筹谋划、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2.坚持立足国情面向现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并以指导全体社会成员的实践为根本目标。从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来看,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结合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导向和要求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结合。

3.坚持传承创新的原则。高校面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传承创新的原则,不断兼并包容、与时俱进。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成熟的工作模式,这些优秀的工作传统可以为现阶段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完整有效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此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善于把握微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继承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方法,结合时代的特征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创新。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1.当代大学生爱国践行现状堪忧。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产资料充裕的和平年代,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充分享受着“智慧生活”的便利,乐于学习新事物。自1994年8月中宣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广大青年列为教育的重点对象以来,大学生群体备受关心和关注。國家经济水平飞速提高为他们创设了安逸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干和广阔舞台的机遇,与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繁荣相对应的是他们免受于重大困难和挫折的魔力,因此对社会运转中的复杂问题和矛盾认识不深切不全面。

2.现代媒体迅速发展削弱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现代媒体的崛起发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行为习惯,拓宽了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然而,未经筛选的信息资源充斥在大学生日常活跃的文化生活环境,使他们被动地暴露在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侵袭之下,这对他们了认识了解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生在观念的养成,发展文化中发生了偏差,这些现象都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银行正面处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3.当前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简单。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时代有其具体内涵,其主题和开展方式也不同。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当代教育提倡师生间建立双向的平等友好交流方式,以生为本,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然而部分高校的一些教师以走形式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党的基本理论。

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构建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面向全体,德育创新。能力为重,学生为本,服务社会,改革评价。随着“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和观念进一步提升,育人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改善。在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中严格按照“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原则要求,处处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新德育方式,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2.拓展育人多元途径。根据“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三个特点,围绕“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要求,严格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从人格塑造、精神提升、心理关怀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工作。

人格育人:人格可分为人格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三部分。人格的动机系统在人格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发展的动力源。在育人过程中也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动力系统一旦得不到发展和完善,心理特征系统与自我调控系统也会产生发展障碍,从而使得人格不健全甚至产生缺陷

精神育人:所谓精神,主要指对人的主观存在状况的描述与定位,是人不同于物的一种基本属性。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很大程度上被物欲销蚀的萎靡不振,缺少了拼搏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顽强拼搏的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强化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学校应大力整合学生实践资源,积极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本领,引导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等措施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碱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23)[2019-03-10].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5.html

[2] 张家友.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刍议.光明日报,2013-03-03(11)

[3] 陈华文.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6

[4] 夏瑞霞、曾平.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科教导刊(下旬),2018(02)

作者简介:李静悦(1996—),女,江西景德镇,硕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