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赢在数学“起跑线”

2020-07-23 11:40陈秀俊
成才之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会学好学起跑线

陈秀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好学、会学、乐学”成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研讨和探索的新方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与归纳,并融入相应的细节教学,有效建立学生的习惯意识,让学生赢在数学学习的“起跑线”。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好学;会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23-02

在没有相关逻辑思维体系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扭转现有的教学困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走到正确的数学学习轨道上,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诸多教师研讨的方向。而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数学学科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和素质培养的作用,改变数学教学机械、沉闷的教学现状。本文对如何在数学课堂有效植入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自主思考,發现规律

学生往往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表象下潜藏的规律,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独立自主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三角形内角和”是数学学科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和直观性,十分适合作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因此,在“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把结论作为定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两人一组,每人随意各画5个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计算角度的和。在开始之前,教师告诉学生,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都是一样的。学生内心充满了不相信,立刻投入了实验。有的学生通过画一些比较标准的三角形来进行验证,如直角三角形,而有的学生为了“证明”定理的错误,故意画一些很奇怪的三角形。有一名学生画出了一个的“矮胖子”,结果加起来结果还是180°,脸上充满了不可置信的表情。通过测量小组内的10个形态各异的三角形,学生总结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轻易放弃,主动进行深度探索。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相应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

二、比较归纳,形成体系

数学学科的知识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而比较归纳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零碎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逐步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长方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两节课的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在进行导入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具,通过拉动它的边,将其变为长方形和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探究这几个四边形之间的面积是否相等。有一个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做了一条底边的垂线,沿着这条垂线把平行四边形剪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平移拼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测量这个四边形的长为9 cm,宽为3 cm,算出了四边形的面积为27 cm2。而因为长方形是由之前的平行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所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通过比较和归纳,学生就找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移和串联。比较归纳是学习数学学科重要的方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及时把“新知”和“旧知”相结合,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活动,关注细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知识细节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余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于“余数”的概念并不是很理解,无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因此,教师设计了一个“我来摆木头”的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10根“小木头”,让学生把木头摆成不同的堆数,但是每堆木头的数量要一样。有的学生摆了2堆,每堆5根小木头;有的学生直接摆了10堆,每堆1根小木头;有的学生摆了5堆,每堆2根小木头。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把手中的木头摆成3堆,看有几种摆法。学生每堆摆了3根之后,观察到有1根木头无处可摆。这时,教师再进行引导:这1根木头就是余数,并在黑板上列式“10÷3=3||1”。教师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对分木头的细节进行关注,使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具象化的认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一些有效活动的设计和“嫁接”,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会更加浓厚。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许多现象的细节有意识地进行关注,从而发现数学本真的规律,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数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养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元角分”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了一场“你卖我买”的小活动,把学生随机分成买家和卖家,给卖家一些生活物品,给买家一些人民币代币,最后看哪个卖家赚的钱最多,哪个买家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想用4元钱买一支价值6元钱的钢笔,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成交价格定位4元5角2分,于是这名学生拿出了一张5元钱的纸币,卖方学生经过计算,找回4角8分的零钱。通过不断的交易和计算,学生马上就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而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手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计算习惯,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将带给学生莫大的帮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与教学有机对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综合现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路径,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

参考文献:

[1]赵会玲.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效完成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

[2]郑瑞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

[3]祁贝贝.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

[4]李艳芳.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

猜你喜欢
会学好学起跑线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