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2020-07-23 07:08夏欣
知与行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传承传统文化

夏欣

[摘要]文化是事物发展的根基,运用文献综述、社会调研等方法梳理文化传承的政治、时代、历史背景,探索其历史、现实意义,从而研讨其对现世传承的意义具有一定价值。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大数据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大数据的各项研究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更多的是侧重于大数据自身发展和传统文化自身传承研究,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大数据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较少。将传统文化真正与大数据这一媒介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完成由文化到意识的传承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大数据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前全球疫情大背景下,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显,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化建设、意识培养、传承的自媒体化是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3-0045-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厚植于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软实力,这一特点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综合运用报纸、期刊、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新媒体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一原则将会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一、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大大小小的考验,不断革新,经得起推敲,从未断流。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时至今日更是熠熠生辉。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古代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和浩如烟海的各家思想,可以运用哲学理论科学地认识和分析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言语上的教诲而是融入血脉里的涵养,这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一)政治背景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灵魂的源泉与不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在中华民族历代的道德传承与文化思想精神的传递上发挥着根本的创造力,作为重要基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关键问题上更是凸显着优势作用与“根基”地位[1]。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思想作为出发点,极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国理政方针,使中国方案开始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并且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时代背景

文化传承在任何时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支撑。2012年开始“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习惯于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说,它变得无处不在,遍布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至此“大数据”时代正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高速信息网络的大力建设,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网络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也随之而来。在网络数据爆炸式增长的环境之下,大数据不仅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更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2]。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正是大数据的力量,才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看到了中国政府是愿意承担大国责任、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政府,中国人民是拥有博大胸怀和情操的人民,愿意和世界各国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保护全人类的安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三)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持久,是中华文明经过数年的演进而凝聚成的优秀民族文化。它所流露出的伦理观念、国民品性、理想人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时刻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品质、特质和风貌,代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文化作为国家复兴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毋庸置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通过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之路得以实现。中华民族通过几千年的繁衍发展过程,积淀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时代,我们都有不同的传承文化的方式。在最初的原始社会,我们靠口耳相传,在简单的生产劳动中传播文化;封建社会中,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出现,我们靠私学、官学、书院等传统教学方式传承文化;近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还凝聚在工农商服务业等众多各异的经济发展方式当中[3]。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继承与弘扬。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力,它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淳化民风、塑造民族形象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应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和发展中华文化,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文中筆者将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深入剖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以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必要性加以界定。

(一)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

中国作为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四大古国之一,它所承载的深远的、厚重的、伟大的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肩的。而这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传承也必然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强大的动力与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灵魂,更是凝结团聚中华儿女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作为国家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中国文化的兴盛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否得到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的生根之本,这一事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将永远无法抹灭。能否成功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影响着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否能够真切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继承。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与信心,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认同感带来坚定决心,从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致力投身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来[4]。“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美好向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弥足珍贵,作为无数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文化自信的来源,始终发挥着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是构成中国梦的智力支撑与不竭动力。

(二)现实意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民族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信仰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从而汇集成磅礴的力量。而这个凝聚力不是来自于种族、不是来自于血缘与地域,而是归为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熠熠生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时代的打磨与加工,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与社会实践情况相契合,从而演变成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进入新时代,世界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崛起,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更多的国际事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各国都纷纷开始寻找解决方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我们昭示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要依靠中国特色解决好中国问题,还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中国方案[5]。从“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处处凸显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而这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三、大数据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经艰难,经过数年的沉淀与积累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价值的精神家园与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根本,是我们永远无法割弃丢掉的精神命脉。”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根本与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无穷力量与智慧。在大数据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从学理角度,结合当下热点话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何为机遇、何为挑战。

(一)学理角度

大数据时代,人们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取代了纸质媒体,发展为更高效、更高质量的信息传输途径,同时也为传播传统文化方式的更新与改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兴起既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所具有的“大容量、多类型、存取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显著特点,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正遭遇着当前来自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新兴文化的巨大冲击。只有让真实、科学的信息比谣言、伪科学跑得更快,才能让谣言、伪科学失去生存的“市场”。因此,运用大数据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对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层面

古人云:“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個华夏儿女的精神思想之中。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因为它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待人之本,更是国家社会之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经得起磨难的考验。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始终把“诚信”放在抗击疫情的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以公开诚信透明原则及时向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发布疫情实时信息,积极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大国开展合作。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不仅体现在政府的作为上,更体现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上。以此次疫情为例,广大民众本着响应国家政府有关指示与号召的原则,无论是上报个人出行情况还是个人健康及有关接触情况,都始终坚守“诚信”意识观念,不谎报、不虚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减少甚至取消亲友会面,自觉居家做好疫情隔离工作,为战胜疫情病毒筑牢坚固精神道德防线[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正是借助大数据的力量,以“中国速度”向世界公开抗疫历程和抗疫经验,为世界各国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中国的战疫经验和成效更是得到多国、国际组织的赞誉。

四、 基于大数据的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带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一无所有逐渐走向成熟。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也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崛起的必备条件,但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不能遗忘的,特别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展迅猛,思想革新迅速,让我们不得不担忧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是已被时代快速的发展所遗忘。从国家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化建设,到社会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培养,再到个人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自媒体化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更好建设和培养传统文化的意识,大数据中时刻保持着传统文化的命脉,这样有策略地建设才能良好发展下去。

(一)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化建设

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名中国人的精神底气,也是增强中国人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形式不够多元,往往是运用官方的传播途径过多,如通过基础教育教材、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纪录片等方式,也因此导致传统经典传承与百姓大众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借鉴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8]。

(二)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是完成从文化到意识的传承,继而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分析大数据的自身特征,以采访文化传承的受众者的方式,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社会调研等方法,结合此背景下人们对文化传播的接受方式,进一步分析大数据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举措。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在大数据时代接受文化传播信息的新变化及新习惯,进而具体研究大数据时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具体传承举措进行深入分析。

(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自媒体化

当前,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方式获取日常信息,传统媒介如报纸、书刊、电视已逐渐被实时更新的新闻门户网站所取代,同时诸多新闻门户网站已经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针对每名用户的不同兴趣和喜好投放不同信息[9]。虽然用户在日常体验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给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动获取途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弥补此类影响是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项重点内容。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不是由一个部门来完成的,如何协调社会各方,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构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研究的另一项难点内容。因为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不仅是单方面的事,还需要与多种传承方式相适应、相融合。

五、大数据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展望

时代的前行促使文化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才能与时俱进、携手同行。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更多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但如何权衡好传统文化与大数据及时代转变的关系,化矛盾为动力,化助人为自助,则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2020年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节点,正值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当前,全球化进程日趋加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发大放光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瑰宝,不仅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要借此时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华民族崇高思想的结晶、生存发展的灵魂、屹立世界的支柱,通过大数据这个时代所趋、必不可少的媒介,将传统文化过渡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共同构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方.“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5).

[2]汪四红.核心素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新课程(下),2019,(4).

[3]葛震.傳承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 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养[J].文化学刊,2019,(4).

[4]徐广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学习时报,2019-04-17(001).

[5]李明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35)

[6]梁凤鸣,梁静.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1).

[7]董仲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凝聚战胜疫情强大力量[N].青海日报,2020-03-23(010).

[8]唐善梅.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20,35(2).

[9]周颜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责任编辑:徐雪野〕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传承传统文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