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价值分析

2020-07-23 06:15赵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赵峰

【摘 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在入院时取静脉血,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d内采取静脉血,检测其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其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病毒性心肌炎;健康体检者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心肌坏死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心功能障碍[1],在其急性期后,病毒仍存在潜在的活动性,可演变为心肌病或引起患者猝死,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会出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失衡,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患者的免疫反应及心肌,造成心肌损伤有关[3],本文作者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分析其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发生及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排除免疫系统疾病者、其他重要脏器原发性疾病者,近期使用过激素者。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3.1±4.1)岁;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20~63岁,平均年龄为(43.7±4.5)岁,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营养心肌、补充患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治疗1个月。

两组受试者均在入院时取静脉血,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d内采取静脉血,检测其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自然杀伤细胞采用125IUdR释放试验进行检测,将K562细胞用125IUdR进行标记,之后温育16~18h,设置培养液作为对照,加入去垢剂Triton X-100,沉淀后细胞采用DNA酶及胰蛋白酶进行处理,离心后测量沉淀细胞及上清液的cpm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CD4、CD8、CD4/CD8等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检测,靶细胞为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之后加入抗凝全血与待检血清及定量放线菌素D,将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经24h室温下孵育,洗涤、结晶紫染色,再加入10g/L SDS,采用酶标仪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2)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频数和(±s)表示,分别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肿瘤壞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较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与肝炎病毒、脊髓会质病毒、流感病毒等密切相关,机体感染病毒过程中,机体免疫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会产生重要作用[4]。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较高,表明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等免疫因子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主要是由于自然杀伤细胞可通过自然杀伤发挥细胞毒作用,T细胞亚群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诊断价值,肿瘤坏死因子是由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对病毒复制产生抑制作用,减少病毒蛋白合成,从而降低病毒颗粒产生,降低病毒性感染[5],从而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预后判断指标。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其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1] 孙婧,党亚南,张霄娜.芪冬颐心口服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6):91-93.

[2] 牛方卿,朱立杰,杨宏辉.黄芪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05):1242-1246.

[3] 范彦琦,何瑞玲,覃炳军,等.淋巴细胞亚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9):8-11.

[4] 白涛敏,张西嫔,卫丽.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2):100-103.

[5] 杜颖颖,舒波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抗心肌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预后参考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1):1369-1371.

猜你喜欢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蒙西医疗法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不同年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心电图差异分析
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