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涵养心性

2020-07-23 08:54袁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促进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人格的养成、阅读素养的提高、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多维度建构,使之在各个能量场中涵养心性,完成对道德和品质培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 能量场 涵养心性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中国首个儿童阅读博士王林曾撰文称:“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

那么,什么是群文阅读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与传统阅读课堂中“单篇阅读”课型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种阅读教学方式通常以默读为主,注重跳读、浏览、略读,强调在一组文章中找到共同的议题,多篇并重,进行比较阅读。它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与反思,重视文与文、文与人之间的联结,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无论是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一篇带多篇”,还是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不管是青春语文掌门人王君的“群文教学”,或是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目标都指向了语文课堂的变革。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理解与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主体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建构过程。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反复提到要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他在2017年9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群文阅读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一个较佳的阅读状态,是一种面对同一个议题,指向多个文本而进行的探索性教学方式,能够建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群文阅读建立起“阅读场”“教学场”“生命场”互融共生的立体空间,学生在各个能量场中涵养心性。

笔者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歌教学为例,就如何开展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一线串珠,单元整组教学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现代诗虽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培育学生诗性智慧和涵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如许昌市襄城县斌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孙秋备老师的群诗整合教学,主动挖掘了诗歌的“写作型文本”功能,以“爱”为感情基调,为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分类建群,在求同中聚焦作者表达不同情感所选意象的差别,教给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密匙。

“爱”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爱”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苦难的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爱”是万千海外游子,寻根念祖返本思归的家国情怀;“爱”是女子的一句真诚赞颂,是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爱”是有志之士在民族危难之时,对真理的体悟和对生命的热爱。孙老师用“让爱在天地中流转”这条感情主线,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用“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深度挖掘意象的特点,总结诗歌写作的经验:抒情可借物,选物要适当,写物需贴切;以“我”观物,景语即情语,物中有我,写物亦写我。灵动的创意催生了学生写作的“高峰体验”,教学局面豁然开朗。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教学也可以采用“一线串珠”的方式,抓住诗词中的哲理句,在漫谈品味中读懂诗歌,读懂作者,读懂自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难在有心“欲渡”却前路“遭堵”,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但这样的处境毕竟为数甚少,人生中更多的是面临多重选择的焦虑,而无法真正付诸行动。进退失据而能继续求索,让我们看到了盛唐气象中迎风傲骨的谪仙人形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遭弹劾,接连被贬连州、朗州,后又放夔州、和州等地,历二十余年,屡遭打击。即使在逆境之中,他的志向仍未改变,奋勇直前,等待时机,晚年终于回到东都洛阳,在尚书省任职。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与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相左,自求外放,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愿望无法实现。身处远离京城的密州,让他对“高处不胜寒”多了一份释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体验让他活出了一份通透。这些政治上失意之人都能在逆境中发现人生的意义,让我们重新观照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

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一定会时刻做好说走就走的准备:走过山川田野,才能领略自然風光;走过街市阡陌,才能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才能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才能把握前进方向……有了前面对文本的深究细思,便能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对“走过,才明白”的论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二、以一带多,主题探究教学

1.立足一篇,带动多篇的阅读

当前,语文界提出“1+ X”教学模式。“1”即教材内的一篇选文,“X”指与课文相关联的一篇或一组文章。“1+ X”群文阅读形成了立足课内一篇带动课外多篇的阅读教学格局。这样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最大功效。

如在执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笔者以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抓准诗人情感和意象跳动的脉搏,习得诗歌写作的技巧,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一步“一唱三叹,解读诗情”。教学之初,欣赏歌曲《乡愁四韵》,采访几位留守儿童或寄宿生,调动学生思念家乡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和学生配乐齐读,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

第二步“发现诗意,感受巧思”。融入作者的人生经历,“这首诗四个小节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以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能否换成“乡愁是一句热热的叮咛”?“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的”能否换成“深深的”?以这些问题探究作者的情感,辅以小组轮读和评读的方式,感知诗歌的结构之美。

第三步“披文入境,寻觅诗情”。男女生间读诗歌,续写《乡愁》第五节,培养感受诗情的巧心。全班诵读诗歌,改写《乡愁》为白话文,练就发现诗魂的慧眼。

第四步“尝试创作,感悟诗髓”。拓展阅读席慕蓉的《乡愁》,舒兰的《乡色酒》,用“乡愁是……”的句式,即兴创作两节小诗。

在执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时,笔者既拓展阅读了与课文有同脉之缘的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感受白居易对满腹才华却仕途折损的刘禹锡的深切同情与哀叹。在白居易的《答刘和州》和刘禹锡的《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唱和诗中,足见刘、白二人的情深意笃。再回顾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秋词》中,品味刘禹锡待人处世之道。最后以《陋室铭》的主旨句生发开来,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仿写诗句:舟不怕沉,修缮则行。树不惧老,勃发生花。斯是暮年,惟吾志坚。

再如教穆旦的《我看》,可引入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从中感受诗的特点。教李白的《行路难》时,可拓展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其二),体会李白的豁达乐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引入关联,把苏轼去岁在东武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作的《水调歌头》进行横向比较,再和杜甫的《月夜》进行纵向比较,就能体会到写法与情感传递上的相似之处。

2.立足一篇,带动整本的阅读

课文只是个例子,可以由此及彼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温儒敏教授就建议中小学校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也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拟定广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在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如教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艾青诗选》。杭州市文溪中学赵卫群校长就做了富有意义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六种不同任务的阅读支架:结合3—5篇詩歌,探讨艾青诗歌的意象;结合3—5篇诗歌,探究艾青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结合3—5篇诗歌,探究艾青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处理;结合3—5篇诗歌,从题材、意象、情感、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艾青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诗歌作品的异同,体会诗人在不同时代的写作发展脉络;结合3—5篇诗歌,探究艾青诗歌的画面感及色彩特点;结合3—5篇诗歌,探究艾青诗歌的表现形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了一份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再如,教《沁园春·雪》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可引导学生阅读《芳菲宛在四月天》,从而加深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理解。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群文阅读倡导的是一种灵性的阅读,是文与人自然相遇时能量场的运动和变化。无论是走向融合还是走向碰撞,都能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寻,深切感受文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君《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更美语文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

[2] 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袁瑛,女,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松溪县“连雄”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平市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