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与营养的相关性分析

2020-07-23 12:31姜桂春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营养状况

祁 阳, 王 璇, 刘 凤, 姜桂春

(1. 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47; 2.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1; 3. 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护理部, 辽宁 沈阳, 110042)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指出,结直肠癌新发180万例,位列世界第三,死亡约88万例,占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第二位[1]。目前,手术治疗及术后行肠造口术仍然是治疗结直肠癌最广泛的手段。肠造口术是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如肠道肿物、梗阻等,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将消化道管腔一部分缝于腹部一个新选的开口,用于排泄粪便[2]。我国每年新增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目前我国肠造口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万人[3]。

肠造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护理问题。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是造口术后5年内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造口并发症的40%[4]。造口周围皮肤问题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造成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还纳。此外,中国抗癌协会相关研究显示,临床约57%的恶性肿瘤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5]。结直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消化系统功能紊乱。Boyles等[6]学者指出营养不良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损伤。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容易增加造口护理的花费,加大日常护理的难度,影响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和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10月某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实施手术治疗并行肠造口术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标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②经手术治疗并行肠造口的患者;③年龄≥18周岁,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④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②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肠造口患者一般资料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支付方式、造口相关花费(月)、造口位置、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放射治疗等。

1.2.2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 DET评分是由一个国际造口护士小组与康乐保公司合作编制而成的。DET评分对造口周围皮肤的变色(D)、侵蚀(E)、组织增生(T)三方面进行评分,各方面又包括两项:①受影响的面积:用异常的皮肤面积占造口底盘粘贴处皮肤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不受影响为0分,占比<25%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7]。②严重程度:轻度为1分,重度为2分。各评分相加为DET总分,得分范围为0~15分,得分越高说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越严重。将皮肤问题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正常(DET评分0分)、轻度(DET评分1~3分)、中度(DET评分4~6分)、重度(DET评分7~15分)。不同等级的分类能简化临床工作,使护士能更迅速地评估皮肤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帮助干预的实施[8]。

1.2.3 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 PG-SGA是Ottery在1994年对主观全面营养评定量表进行改编而成的,现多用于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变化、摄食改变、胃肠道反应、活动情况、应激反应、脂肪储备、肌肉状况、水肿情况等指标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和82%[9]。PG-SGA分为患者自评和医务人员评估2个部分,包括体质量变化、进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应激方面的需要、体格检查等7个部分。量表中每项分数0~4分,总分0~52分。所有部分之和即为总得分。得分越高,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越高。也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级,即0~1分为A级(营养良好),2~8分为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9分为C级(重度营养不良)[1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基线资料

132例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132)

2.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皮肤状况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DET评分总分平均(4.79±3.27)分,处于中度损伤的水平。89.39%的肠造口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主要为中度损伤,占33.33%,其次是重度损伤(30.30%)、轻度损伤(25.76%),皮肤正常占10.61%。见表2、图1。

2.3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PG-SGA量表总分为(7.91±4.99)分,处于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水平)。90.91%的肠造口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问题,主要集中在B级,占52.27%;其次是C级,占38.64%。见图2和表3。

表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DET评分得分情况)

图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周围皮肤状况分布情况

项目得分体质量1.47±1.08进食情况2.56±2.37症状0.86±0.93活动和身体功能0.24±0.57疾病1.12±0.33体格检查0.33±0.50应激状态1.30±1.18总得分7.91±4.99

图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分布情况

2.4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与营养的相关性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DET总分与PG-SGA量表体质量变化、进食情况、症状、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体格检查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与营养的相关性(r值)

3 结论

3.1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89.39%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该研究结果与杨爱花等[11]对回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造口周围皮肤长期遭受粪水侵蚀、造口用品使用不恰当、造口周围皮肤清洁不彻底、造口周围皮肤出现过敏等原因有关。此外,还可能与患者本身的健康状况及术后其他辅助治疗有关。Arumugam等[12]的研究指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损伤。徐洪恩等[13]的研究指出,造口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首先是受照射部位发生毛细血管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出现红斑,进而出现皮肤损伤。所以,造口患者在发现周围皮肤出现变色、红肿、疼痛等现象时,应及时与造口治疗师联系,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造口周围皮肤状况。

3.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90.91%的造口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该结果高于一般恶性肿瘤和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情况[14-16]。这一方面与肿瘤本身对机体的消耗有关;另一方面,患者术后多伴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一系列的辅助治疗,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严重甚至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出现治疗中断或提前终止。所以,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时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同时,结合营养科医师的指导,提供有效的营养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3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与营养呈正相关

造口周围皮肤DET评分总分与PG-SGA量表中除活动和身体功能、应激状态维度关系不显著外,在体质量、进食情况、症状、疾病、体格检查和总分方面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体质量、进食情况、症状、疾病、体格检查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周围皮肤状况的影响较大。其中体质量与造口周围皮肤状况的相关性最强。杨晶莹等[17]的研究指出,体质量过低的患者由于本身营养状况较差、肿瘤对机体的消耗过大,而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同时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研究[18]指出,营养不良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加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护理在造口护理中的作用已逐渐被肯定。张红芬等[19]指出,护理人员应对回肠造口术的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教育,提高患者对回肠造口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术后造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所以,临床应重视肠造口患者的皮肤损伤和营养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筛查,通过营养的干预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造口周围皮肤的损伤。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和营养状况较差,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皮肤和营养状况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续的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定期随访评估了解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和营养状况,并结合造口治疗师和营养师的意见给予一定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造口护理能力和营养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改善临床结局。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营养状况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