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兰, 黄梅珍, 孙科华, 李林燕, 唐倩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广西 桂林, 541002)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留置导管多,尤其是气管插管患者,意识多呈昏迷、谵妄、模糊状态,不能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为防止意外拔管或跌倒坠床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合理使用约束带十分必要[1]。有报道显示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率达56%~76%[2]。尽管使用保护性约束用具能够确保患者安全,但约束用具使用不当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约束手臂水肿、皮肤破溃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及时进行干预和改良约束用具非常必要[3]。为了尽可能减少约束带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科室设计制作了一种抬高肢体与约束手臂一体护理用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201420748333.8),现报告如下。
该护理用具由可伸缩抬高手臂支架、手臂和手掌约束保护套、约束带等组成,制作材料包括高密度记忆海绵、可伸缩塑料板、柔软透气质韧的双层夹棉、透气纯棉布和拉链。
可伸缩抬高手臂支架由高密度记忆海绵制成。将1块高密度记忆海绵制成底长40 cm,高30 cm,斜面长50 cm,宽15cm的楔形块,斜坡面上制成U型槽用于放置手臂和手掌。在高20 cm处以及在斜面30 cm处将抬高垫分割为上、下、前、后4个部分,并在中间放置可伸缩的塑料伸缩板,使支架能前后延长和高低调节,4个部分的海绵垫均由棉布套包裹。
在手臂支架斜坡面上用双层夹棉透气棉布缝制一筒状手臂约束保护套和手掌保护套,并在手臂约束保护套上方缝制若干个小口袋,保护套的一侧与手臂支架斜坡面的一侧结合处缝制有拉链,便于护理操作和观察。保护套的开口处(手臂支架的斜坡面)两侧各缝制有3对魔术贴绑带,用于固定调节入口松紧。
手臂支架的一侧面各缝制2条支架固定带,每根长70~80 cm,用于将整个约束具固定于床轴上。抬高肢体与约束手臂一体护理用具示意图见图1。
注:1-抬高手臂支架;2-手臂约束套;3-手掌约束套; 4-魔术贴及绑带;5-拉链;6-伸缩块;7-支架固定带;8-冰袋;9- U型槽
该一体护理用具适用于麻醉尚未清醒、病情危重、情绪不稳定、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原因引起的躁动患者。使用之前向患者或家属讲解上肢约束带的使用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签字。使用方法:将手臂和手掌约束保护套一侧拉链拉开,手臂和手掌置于手臂支架斜面U槽内,拉好拉链,调节保护套入口处3对魔术贴绑带,以能伸进1或2个手指为宜,再将手臂支架垫一侧的约束带固定于床轴上的合适位置。拉链可根据需要打开,方便护理操作和观察。手臂保护套上方缝制的若干个小口袋可根据治疗需要用于放置冰袋或热水袋,方便固定,不易滑落。
传统约束带只能固定患者手腕部,患者手指仍能进行抓握,当管道固定位置不当或靠近患者手掌时,可能造成非计划性拔管。在使用抬高肢体与约束手臂一体护理用具时,患者手臂和手掌保护套可限制手指抓握物体,同时可伸缩抬高手臂支架整体不易折弯,使得患者的手臂难以接触管道,因此对意外拔管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新型用具可以对手腕部、前臂一体约束,作用力分散,且手部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与传统棉布约束相比,能有效减低手腕部单独受力,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躁动风险,一定程度上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传统腕部约束带较薄,小面积固定处压强大,由于患者躁动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极易对患者皮肤甚至肌肉、骨骼造成伤害,影响约束部位血液循环,进而引起手臂水肿。使用传统腕部约束带时,患者手臂没有被抬高,甚至处于下垂状态,增加水肿发生风险。临床上为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床头需抬高30~45°,患者手臂自然处于下垂状态,以往多采用软枕垫高手臂。然而软枕既不能控制手臂处于合适的高度,又不便于操作,也不利于床单位的整洁。抬高肢体与约束手臂一体护理用具采用可伸缩抬高手臂支架将手臂整体抬高,并且可根据患者手臂调节长度和高度,可有效预防手臂低垂,促进肢体血液回流。而且用具与床面接触平稳,不易移位,使用灵活,既能约束手臂,又能抬高肢体促进末梢血液回流,护理人员使用方便、省时。手臂保护套上方缝制的若干个小口袋,可根据治疗需要用于放置冰袋或热水袋,使用方便,不易滑落。手掌部的拉链设计便于护理观察及治疗等操作,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此外,该护理用具制作材料为高密度记忆海绵和纯棉制品,具有透气性、吸湿性、柔软性好的优点。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