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姚芡芡, 魏 莉, 余佳栖, 刘 婷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针灸康复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要求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 医院人口流动大,收治患者病情复杂,是发现、隔离感染患者的重要场所[3]。本文介绍了医院普通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实践,现报告如下。
医院每层楼为I型通道,共有3个安全通道以及3处电梯出入口,包括有最左侧1~3号电梯,中间为4~6号电梯,最右侧为7~9号电梯。疫情期间,医院采取单通道管理措施,1~3号、7~9号电梯出入口及安全通道暂停通行,出入口设置警戒线,所有人员统一从4~6号电梯出入。由于4~6号电梯通道距离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最近,便于对出入人员进行监测。需要对所有住院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及说明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配合。在安全出口及电梯口处设立监测消毒点,每日安排人员测量出入人员的体温,现场开展手卫生指导,发现发热者一律拒绝进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数据上报工作。
每天做好病房、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职工小家”的消毒工作。病区房间每日需开窗通风至少60 min。病区内使用500 mg/L二氧化氯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消毒,2次/d。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杜绝共用,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病房内空气消毒。电梯间内减少人员聚集,放置一次性电梯按钮专用纸巾,电梯间定时消毒[4]。
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立即丢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随时盖严盖子。对于需要送至消毒供应室的器械,需初步清洁后再送往供应室进行消毒处理。医用仪器尽量做到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仪器应消毒处理后再使用。体温计做到专人专用,使用之后采用乙醇浸泡的方法进行消毒。
在保证病区安全前提下,控制新入院患者数量,确保病区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应优先考虑收治危重症、急需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实行入院预约制。对需要住院患者的信息进行登记,安排专人负责,加快病区床位周转。此外,充分利用科室微信平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新入院患者须经门诊收入,严禁医护人员在住院部接诊门诊患者。门诊收治患者时需测量患者体温,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完善门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①2020年1月1日至今,是否有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游史或居住史;②2020年1月1日至今,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2020年1月1日至今,是否曾接触过来自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是否存在聚集性发病。完善门诊记录并签署《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疫情告知/承诺书》,如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需型血常规、胸部CT检查[5]。
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病房应急处置预案,包括疑似、确诊患者的处置流程,其他患者隔离观察、治疗方案。设立发热病房位于,均位于电梯见旁。新入患者必须单间收治。建立普通病房首诊负责制,责任医生第一时间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患者需完善血常规、胸部CT,责任医师结合流行病学史等加快排查速度,一旦排除则立即转移至普通病房,确保病区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及时与入院患者、家属及探视者沟通,签订《住院患者及家属疫情告知/承诺书》。若经科室医师排查后考虑为疑似病例,需请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后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采取封闭式管控措施,按流程将患者转运至有收治条件的科室。对其他住院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疫情期间病区新入患者诊治流程图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患者的转运、检查工作。医院内设置可疑、感染者专用路线,规范转运流程。主管医师应将患者的情况告知转运、陪护和检验检查人员,提醒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转运患者,积极预防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每天安排护士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早、中、晚各测量1次体温。登记患者及家属的出入信息,所有人员进入病区均需要测量体并及时登记。护士每日统计并上报病区内患者及家属的体温情况,发热患者单间诊治,及时对发热原因进行排查。
做好个人防护宣教工作,通过建立科室在院患者微信群,及时推送公告,推送内容包括告知疫情进展;教会患者洗手、咳嗽及打喷嚏、佩戴口罩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加强自我观察,如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须主动告知医护人员。通过预先录制的视频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饮食指导,避免疫情期间缺乏锻炼及饮食不均衡。密切关注患者营养状况,保证饮食多样性,确保每日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必须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通过微信向患者推送身体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养生锻炼等。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蝴蝶式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卧位下全身放松、半卧位下放松训练)、卧位呼吸训练、腹式与缩唇呼吸训练等;肢体功能训练包括上肢肩关节全范围运动、合掌夹肘、肘关节屈伸运动、扩胸运动、左右击掌,下肢的直腿抬高、双桥运动、夹腿屈曲、侧卧髋外展、踝泵运动等。
陪护管理方面,原则上应避免探视,实行“一床一护一卡”制度。为陪护人员建立信息登记本,注明陪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只有持有陪护证和身份证才能出入病区。减少患者及家属出入病区的次数。疫情期间禁止无关人员出入病区,减少病房探视时间、次数,提倡视频探视。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房间,禁止串门,禁止集中就餐。
此外,疫情期间还应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同时封闭式管理方式下公众娱乐活动相对缺乏,患者及其家属常表现出较强的心理应激,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6]。干预方法包括:①提供连续的信息支持,重点关注患者及家属已获得信息的正确性,正视患者及家属对其他信息的需求及对现有信息的反馈,消除患者不确定感和焦虑感。②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想法。对患者的情绪表达表示理解和接受,与患者一起探讨这些情绪反应,采用积极措施(放松技巧、发泄疏导技术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内容的培训,增强科室人员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通过在线的方式开展培训,避免人员聚集。科室微信群推送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医护人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包括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流程、诊疗方案等。 科室组织线上知识考核,评估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
医护人员在班期间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落实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技术操作。重点督查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等的执行情况,降低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风险。医护人员在医院的任何场所内均需要佩戴口罩,交谈时尽量保持>1 m距离,严格实行手卫生和手消毒工作。隔离房间内,除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外,医护人员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戴工作圆帽、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根据需要穿医用防护服、戴护目镜)等个人防护措施。
职工休假结束返回岗位时要签订承诺书,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职工返回单位必须自行申报并自我隔离观察14 d,期间每天自行上报体温及身体状况,确认持续14 d身体健康后可返回岗位。疫情期间,职工每天做好体温监测和上报,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须立即送往发热病房观察,确定发热原因并采取对症措施。
每日确保值班人员数量,如有疑似且不能在短期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需给予专人护理。各部门制定人员应急调配方案,协同工作,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疫情的发生对每一位临床医疗工作者的医技水平、心理素质、体能都是巨大的考验。医院管理曾应密切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帮助与支持[7-8];通过合理排班保证医护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同时为在班人员免费提供早餐;做好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鼓励医护人员合理疏泄情绪、排解压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从病区防控管理、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医护工作者的管理方面加强医院普通病房的防控管理。在根据工作要求有序、有效、快速、安全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首先,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相对不足。不论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包括环境通风、手卫生、安全注射、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环境清洁消毒、隔离(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医用织物管理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其次,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相对缺乏,对医院感染控制常规措施和防护要求的认知更多基于对接触传播感染的防控,面对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型冠状病毒,其防控能力与从事感染性疾病救治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9]。这提示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要加大感染管理力度,扩宽感染管理范围,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的学习及考核。同时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态度,扎实学好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提升自身防控能力。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