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2020-07-23 07:28杨晓雯彭婧雅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留学生教材

杨晓雯,王 盟,彭婧雅,林 意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个别院校在非学历语言教育中也开设了古代汉语课以外,该课程的开设对象基本上以大专院校汉语言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留学生为主。教学界对于开设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程的必要性曾经有过质疑的声音,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一方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汉语言专业大纲明确规定必须开设古代汉语。另一方面,从古代汉语课程开设时间来看,一般安排在大三开课,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后文简称“HSK 考试”)4—5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好,汉字书写基本过关,但对于具有难度的阅读材料和书面表达处于瓶颈期。此时,开设古代汉语课,配合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等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度过汉语学习的瓶颈期,提升对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解现代汉语的汉字源流、变化的途径。

从实际情况来看,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特殊性在于它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但学生对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句式和所承载的古代文化内容还是非常陌生、隔膜的,对古代汉语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高难度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编写合适的教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古代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全面掌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现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从本课题组所在的昆明地区来看,具备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招生资质的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古代汉语课。在前期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几所高校所用的教材都是同一本教材,便于展开教学效果和教材使用的调查。长期以来,各校之间各自为阵,缺少必要的教学交流,未能就区域性的课程教学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合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种遗憾,2018年11—12月,我们对昆明地区三所高校100 名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全面掌握了昆明地区高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总结了教学经验,提出了改进、完善的策略。

一、调查过程的说明

(一)调查对象

课题组在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之前,对昆明地区招收本科留学生的几所高校进行了预调查,初步了解到各高校古代汉语开设的基本情况。我们发现囿于生源数量、招生规模、专业分布等情况的限制,昆明地区古代汉语教学成规模的高校并不太多,根据是否开设古代汉语课以及教学规模,我们最后把调查范围确定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留学生培养学院。同时,笔者长期在云南大学讲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对该校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情况非常熟悉,便于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长时段的教学观察和调查,因此,最后综合考虑决定使用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并辅以访谈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二)问卷设计和访谈方案

课题组分别设计了针对老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案。教师的问卷和访谈主要调查了老师对古代汉语课的开设时间、必要性,教材难度、教学内容、文化知识、选文等问题的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比较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留学生基本信息的掌握,包括性别、国别、汉语水平、学习时长等信息。第二部分主要调查了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第三部分对留学生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满意度做了调查;第四部分是调查了留学生对所使用教材的反馈。

问卷发放由课题组的师生共同完成,到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民族大学古代汉语课堂进行发放,当堂发放,当堂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2%。

二、留学生的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课题组对参与调查的92名学生的社会学信息进行了整理和统计。

根据表1 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从学生的性别来看,男生有42人,女生有50人,男女生的比例基本是均衡的。

从学习类型来看,基本上分成专业学习和语言进修两种。一般开设古代汉语课的专业都是文科专业,主要是汉语言和汉语国际教育(后文简称“汉教”)两个专业。调查显示,共有83 人来自这两个专业,占了全部人数的90%;其余9 名学生均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或是语言进修生,选修了古代汉语课,这些学生主要是云南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古代汉语课只针对汉语言和汉教专业的学生开设,除了本科生之外,很少有其他学生会选修该课程。

从国别来看,学生主要来自孟加拉、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其中以泰国、老挝、孟加拉国学生最多,共有75人,占了81.5%,其余国家的学生分布则相对比较分散。这个国别分布也能反映这三所高校留学生的总体国别分布情况。以云南大学等三所高校为代表的昆明高校,其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这一特点符合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地缘区位优势,加之国家教学金发放的地缘倾斜政策,近几年,昆明地区的留学生数量增加比较快,但是国别越来越集中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不过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新的变化,据了解,最近几年,由于中国政府“丝路”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等奖学金类型的增加,大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蒙古国的学生到昆明高校学习,改变了昆明地区留学生国别分布的传统构成。但是中亚国家留学生大多是2017、2018年以后来昆的,都还没到上古代汉语课的时间,所以此次调查的学生中没有中亚国家的留学生。从教学来看,昆明地区的高校普遍缺少针对中亚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经验,古代汉语课也一样,因此,后续的研究从国别上应该关注中亚国家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的特点、动机和存在的问题等。

表1 昆明地区3所高校留学生的基本信息

从学习时间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留学生来昆的时间和汉语学习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奖学金生。汉语学习时间1—3年的有48 人,占53%;3—5年的有19 人,占22%;5年以上的有23 人,占25%。学习时长2年以上的学生共67人,占73%。可以看到,三所高校古代汉语课程开设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大三或大四,即学生汉语学习时长至少在2年以上,HSK 考试的参考率和通过率也会比较好,老师上课基本上用汉语授课,对其他教学语言的依赖比较小,当然教学难度也会比语言技能课更高。

从学生参加HSK 考试以及通过的情况来看,共有78人参加了HSK考试,占调查人数的85%;有15%的学生从未参加过考试。通过的情况,通过HSK 5级的有37人,HSK 4级的有19 人,HSK 3级 和HSK 6 级的各有10 人,HSK 1 级的有2 人。通过HSK 4 级以上的学生有66人,占72%,说明三所高校的留学生都有较好的汉语基础,具备了学习古代汉语基本的语言条件。

从调查来看,学习古代汉语的留学生情况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专业主要为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言专业。三所高校的汉语言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都开设了古代汉语课。所不同的是,云南大学两个专业的古代汉语课有着不同的学时和学分分布。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要学习2 个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每周4节课,共144个学时,学生将获得8个学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只学习1 个学期的古代汉语课,72 个学时,4 个学分。从对学习时长和HSK考试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接触汉语时间普遍较长,汉语水平较高,72%的学生通过了HSK4 级以上级别的考试,为目的语环境中的古代汉语教学打下了很好的语言基础。国别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和学生的母语进行一定的对比,了解母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某些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掌握古代汉语。

三、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一)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目的的调查

关于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目的的研究,学界更为关注的是对教学目的的研究。当前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从古代汉语的教学总体目的来看,中外学生无根本性的差异,都是输入教学、解码教学,而非输出教学、编码教学;只求输入(读,不包括听),不求输出(说和写)。所以,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古代汉语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都向如何让学生“如何读”古文倾斜,而不涉及教学生“如何写”古文。对留学生则更是如此,语法点的教学,应该重点挑选那些影响理解而非影响表达的语言点。

除了教学总体目的上的相似,中外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的差异在于: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古代汉语的学习,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而不是为了掌握一种古文阅读工具,研读更多典籍。教学要求应该降低难度,求简求精,尽可能将文选、语法等教学内容量化。

相对于从教学角度进行的目的研究,学界对于留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关注甚少。因此,笔者从教学对象的角度,调查了留学生的古代汉语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

在针对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 道关于学习目的的多选题目:你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是什么?共有6 个选项:对古代汉语知识感兴趣、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去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喜欢历史故事、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课。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是“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学生有50人,占了54%;有39名学生是“对古代汉语知识感兴趣”而学习古代汉语,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古代汉语的知识,占了42%;有32 名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是“想了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占35%;有29 名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占了32%;有9 名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是想“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占了10%。考虑到有部分留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是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课,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还设了一个选项:“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据统计,有28 名学生选择了该选项,占30%。

数据显示,通过古代汉语学习,留学生最希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其次是因为对古汉语感兴趣,也有不少学生希望了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同时,希望通过古代汉语学习来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希望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而学习古代汉语的留学生数量很少。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动机和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比较盲目,属于被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这一类人群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该相应地做一些调整和补充,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目的,促成良性的学习状态。

(二)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

较之其他汉语语言技能课,古代汉语课有其特殊性,缺少课后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主要靠课堂教学,离开课堂,学生很难找到接触古代汉语语料的环境;学习方式也以教师讲解为主,基本上很难以自学方式进行学习。尽管如此,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学习策略的多选题:除了课堂学习,你还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汉语?共有6 个选项:自己学习、找一个中国家教老师学习、在学校以外的辅导班学习、看中国电视剧和电影、和中国朋友多交流、看新闻。

有68 人选择了“自己学习”,占74%;有56 人选择“看中国电视剧和电影”,占61%;46人选“和中国朋友多交流”,占50%;“找一位中国家教学习”以及“看新闻”提高古代汉语的人数比较少,最少的选项是“找校外辅导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三所高校的留学生还是倾向于通过自学来学习古代汉语,选择通过看电视剧来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数也不少,占了61%,符合留学生课余比较喜欢看中国古装剧和宫斗剧的特点。笔者曾和几个古代汉语学得很好的同学聊天,问他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帮助等。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到,学了古代汉语之后,看古装剧轻松多了。反之,看古装剧也能促进古代汉语的学习。这一点给笔者了一些丰富古代汉语教学语料和改进教学方式的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古代汉语知识、语法以及文化背景、成语故事等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教学辅助语料的搜集和整理。比如,学生普遍爱追剧,老师不妨选取合适的古装剧,对视频进行剪编,搜集、制作一些视频语料库。比如,笔者在讲授《倾城倾国》这篇课文时,就补充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的《北方有佳人》乐舞片段,插入PPT,对课文内容形成很好的补充。学习《桃花源记》时,则补充了中国传统水墨加皮影戏制作的动画片,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有大概的了解。该动画片时间长短合适,有中英文字幕,水墨和皮影的结合,除了语言点的学习,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当然,视频材料的搜寻和制作,要注意语境的完整性,时间不能太长,5 分钟左右较为合适,同时人物对白发音要清晰,语言点要突出,若能复现就更理想。视频材料可以提前发给学生预习,以任务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人为营造文言化的语言环境。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使用,但要注意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同时,还可以围绕视频,做一些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以提问的方式,完成任务。

(三)留学生对古代汉语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该部分主要调查了留学生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满意度。主要从对学生课程的喜好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学习目的实现情况以及学习收获几个方面来设计问题,进行了调查。

关于课程总体满意度,问卷的问题是“你喜欢古代汉语课吗?”选项从“非常喜欢”到“一点儿也不喜欢”共五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喜欢”和“有一点儿喜欢”的共有73人,占参加调查人数的88%;选择“一点儿也不喜欢”的人数最少,只有4 人。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学生还是非常喜欢学习古代汉语的,对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与课程满意度相关的问题还有古代汉语课开设的必要性的调查。认为“有必要开设古代汉语课”的留学生有80人,占87%;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古代汉语课”的学生有12 人,占13%。这个数字与课程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基本上是相符的。

为配合学习目的的调查,问卷还设置了学生关于预期的学习目的是否实现的自我评测。认为达到或者部分达到学习目的学生有78 人,占85%;认为没有达到学习目的的学生有6人,只占6%;同时也有少数留学生并不清楚是否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需要考虑留学生是否清楚自己的古代汉语学习目的,或者是否清楚自己的古代汉语学习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调查问卷还对古代汉语学习对学生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做了调查。认为“学了古代汉语会使用成语”的学生最多,有66人,占72%;其次,有53人认为“认识了更多汉字”,占58%。认为“文化知识更加丰富”的学生有43人,占47%;仅有7 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促成更为流畅的交流”。占72%的留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成语的学习和掌握,笔者认为,这与三所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李禄兴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有直接关系,这本书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出版编著的17套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中,普遍认为最能体现“古为今用”理念的一套教材,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教材分为上下册,共32课,每一课的选文都是一个成语故事,或者包含一个成语。学完该套教材,学生能熟练掌握大量的成语和成语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

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难度很大,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比较高的期待,也有自发的动机,反映出许多留学生对古汉语知识以及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古代汉语,许多留学生达成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且许多留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获得了提高。

(四)留学生对古代汉语教材的反馈调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材逐年增多,到2016年,海内外已经正式出版了17套20多本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根据调查,昆明地区的三所高校所采用的都是李禄兴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问卷的第四部分对留学生关于教材的评价进行了调查。涉及到学生关于教材的总体满意度、教学内容、文选篇幅、文化知识、教材难度、语法内容解释合理性、教材的实用性以及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调查。

从调查来看,73%的学生对教材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25%的学生不太满意,2%的学生很不满意。

对于教材课文的内容,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74%的学生表示喜欢,19%的学生不太喜欢,1%的学生很不喜欢。

对于现在教材课文中的篇幅长度,5%的学生非常满意,71%的学生比较满意,22%的学生不太满意,2%的学生很不满意。选文的长度,有27名学生觉得长度在100字合适,有33名学生觉得选文长度200 字合适,有25 名学生觉得选文长度300字合适。

对于教材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11%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76%的学生表示感兴趣,12%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1%的学生表示很不感兴趣。

对于教材语法内容的解释,6%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8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8%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1%的学生认为很不合理。

对于教材的实用性,12%的学生认为非常实用,70%的学生认为比较实用,15%的学生认为不太实用,3%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实用。

关于教材难度的调查,4%的学生认为非常难,73%的学生认为有点难,13%的学生认为不太难,10%的学生认为太难了。除了教材总体难度的调查,我们还进行了具体学习内容难点的调查。统计见表2。

表2 学习难点调查统计

由表2 可以看出,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虚词是最难学的,也各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背景知识和语法是最难学的,实词则相对容易。从总体难度和具体内容难度的调查,可以看到,留学生普遍认为古代汉语难度较大,最难的是虚词,也与教师平时教学的感受和调查前的预判断相吻合。此次调查没有进行教学内容难点的测试,但是从表2 来看,基本上是符合平时的教学情况和直观感受的。因为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材,选文篇幅、难度比中国学生学习的要低,实词量少,多为古今联系比较紧密的,以构词能力较强的语素居多,因此,实词的学习难度并不大。文化背景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难度也会降低;古代汉语的语法很多句式与很多学生的母语有相同之处,也便于结合学生的母语加以讲解,可以降低其难度。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最难的还是虚词。因此,任课教师是否能准确判断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道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儿,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对于留学生而言,教学难点和中国学生不一样,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式,学习难度判断的标准应该从学生习得的角度,以及古今联系的紧密度为主,学生容易习得的,往往是现代汉语中依然在使用的、常用的句式和词汇,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甚至已经消失了的语言点,对留学生而言,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里以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之”的教学为例。老师需要在对“之”的语法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学生习得的角度,对语法项目进行难度梯度的分层,然后根据难易程度,分步骤进行教学。“之”古今联系比较紧密的是用作助词“的”的意项,学生可以在现代汉语语境下找到大量相关的表达,也能和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结合起来。比如“丝绸之路”“时尚之都”“中文之家”等表述。其次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意项比较好理解。用作词缀的意项稍难,但是在课文中出现频率较低,而且也不是很难理解。相比较而言,作为动词的“之”和助词“取消句子独立”的用法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两个意项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或者往往在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才会出现,学生很难通过古今词义的建构来理解语言点。但是,从运用理解的角度来看,在这两个意项中,作为动词的意项,不存在对用法的理解,只存在对词义的理解,难度较之后者要低得多;可以说,作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的意项是习得难度最大的,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判断,“之”这一语言点,无论是从学生习得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从易到难的排序是:

助词(的)——代词(第三人称)——助词(作为词缀)——动词(去、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从习得的难易程度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难易梯度进行划分,有助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讲解顺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

总的说来,对于现在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持肯定的态度,对教材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课文篇幅在学生看来也是比较合理的,大部分学生认为200 字的文章长度最合适。对于教材的难度,大部分学生表示有点难,可是对教材语法的解释,大部分学生觉得比较合理,也觉得教材比较实用。

四、结语

通过本次对昆明高校学生古代汉语教学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本科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的总体情况比较好。生源主要来源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这符合“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各级奖学金的发放扶持地缘性生源的导向。教学对象的总体情况、语言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各项指标均良好。基于此,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等各方面的满意度和评价均比较积极,对教材的反馈也较为良好。

但是调查也显示,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比如在现有的古代汉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的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出现偏离的情况。对留学生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存在着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要求过高等问题。同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也为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改进的方向。比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看中国古装剧,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古汉语表述能在古装剧“复现”。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搜集、制作合适的视频资料作为系列教学辅助材料。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普遍存在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脱节的问题。所以,编写适合留学生使用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视频库的建设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另外,通过对三所高校任课教师的访谈,我们也发现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与现代汉语学习的对接,从教学法、词汇、句式到内容体系的梳理都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空间。

此次调查仅仅是一个开头,昆明高校的古代汉语教学仍然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需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简化教学语言,加大师生互动,降低课程难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留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