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凤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
张建凤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其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角度论述了学生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引领学生认清数学内容的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即是思维,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的学习中要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发散,就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激发思维。老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心里感知程度,找准兴趣点,引发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例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一课引入环节,在情境创设上利用了本班级同学的三张照片,第一张从正面照的三个同学,第二张侧面照的三个人,第三张从上面俯拍照的,发现是五个人。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直观感知了要研究一个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观察,自然引出了本节课题。有的老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先展示了几幅庐山的照片,让学生猜古诗,学生根据意境很快猜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体会了要了解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多观察,还体会了古诗词的美,既引出了课题,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用定义法解圆锥曲线问题》一课,可以借助教材课后的两个习题,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得到轨迹是椭圆和双曲线,从而引出课题。再如《二项分布》一课,老师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取球游戏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归纳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并描述其特征,判断并举例进一步熟悉试验特征,为二项分布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经探究发现,曲线上的这两个定点只要是关于中心对称都有类似的结论。这样逐步深入的设计问题,进一步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切实当好引导者,不断在课堂上营造出有效的问题氛围,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例如:《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的探究》一课,要探究过焦点弦的哪些性质呢?教师可先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实践感知,让学生观察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定值?定值的关系式能证明吗?学生一下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实践感知——猜想——论证,这也是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会学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费赖登塔尔教授认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课上,引领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对解题方法进行优化,优化解题思路,探究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例如:在讲完圆锥曲线后,引导学生反思椭圆和双曲线部分都有的例题形式,到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问题,为什么有时轨迹为椭圆,有时轨迹为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斜率之积为常数, 为什么有时轨迹为椭圆,有时轨迹为双曲线?你能探究出一般性结论吗?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圆锥曲线有新的认识,以联系的眼光看待圆锥曲线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将会对今后教材例题的学习具备深入发掘的意识。
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培养有效思维和落实核心素养,它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训练。有效的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石,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1]段志贵.教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根本[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
[2]黄志华.聚焦探究教学,提升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
2019—02—11
G633.6
A
1673-4564(2020)02-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