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立
摘 要 开展研发业务审计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强化研发管控的必然选择,也是内部审计转型提升、服务核心价值链的内在需求。本文分析研发业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审计开展的主要难点,梳理研发业务审计的主要模块和关注事项,搭建审计思路体系,旨在为研发业务审计实务的开展指引方向。
关键词 研发业务审计 内部审计 研发项目管理 研发采购管理 研发物资管理 研发财务管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贸易战压力更是将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大环境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核心技术能力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对风险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作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不断彰显,内部审计的领域也由财务收支向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延伸。对于研发业务这一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却又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领域,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加强监管,有效识别并防范风险,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课题。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涉足研发业务的仍较少,审计开展的主要难点:一是研发业务专业性强,内部审计人员中具备研发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的较少,对研发项目资料的分析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关于研发业务领域内部审计的研究较少,如何从众多的研发业务资料中系统性地梳理出审计关注点,进而针对审计关注点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缺乏借鉴。三是研发业务创新性强,多样化水平高且变化迅速,往往企业建章立制的速度不及研发业务发展的速度,相关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审计评价难度大、缺乏依据。四是研发业务成果可量化指标少,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研发项目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存在较大的难度。五是研发项目多为矩阵制组织形式,纵观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除涉及技术研发、项目管理部门外,还涉及采购、物资管理、生产、试验、质量管理、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业务环节多,资料来源分散,审计沟通协调量大,特别是如果项目资料未进行阶段性的系统归集,将愈加增大审计难度。
那么怎样寻找审计切入点?如何开展研发业务内部审计?可以从研发业务整体分析入手,划分研发项目管理、研发采购管理、研发物资管理、研发财务管理等主要审计模块展开(如图1所示)。
一、研发业务整体情况
开展研发业务审计首先应对研发业务相关的制度体系及研发项目开展情况、投入产出情况、绩效考核情况等进行整体分析。一是熟悉被审计单位研发业务有关制度,评价制度体系的完整性、规定条款的合理性,并在后续各审计模块中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二是获取审计期间研发项目清单,了解研发项目总体情况(如研发项目总量、研发总投资等)和各项目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研发内容、立项时间、進展状态、项目总预算、预算执行金额、项目变更情况等)。三是按研发领域(如技术领域、产品类型等)和项目类型(如前瞻性预研、产业化、专项等)对项目进行分类梳理,关注各领域研发项目的演化脉络,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近似度高或可整合的项目,评价研发项目规划思路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四是确认各研发项目成果产出与应用情况。对于产品已上市项目,关注效益情况,对比实际收益是否达到立项时的预期,了解产品大规模投放市场前是否经过充分的小规模试验试制,是否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分步推进批量生产,关注是否存在因过早批量生产而造成的损失。对于研发失败或已完成研发但无应用前景的项目,分析原因,统计沉没成本,计算沉没成本占研发总投资的比重,并衡量沉没成本占比是否在合理、可接受范围内。五是查阅研发项目绩效考核资料,关注研发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完善,指标设置是否能促进研发目标的达成,考核评定有无流于形式,分析考核失分原因,并作为后续模块审计的重点关注项。
二、研发项目管理
研发项目管理情况的审计应当覆盖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主要关注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变更情况、节点评审情况、项目关闭情况等。
(一)项目立项
一是检查研发项目立项前是否有充分的需求输入,如公司战略规划、研发项目提案及决策会议纪要等。二是获取研发项目立项书,查看内容是否完整,重点关注是否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如技术方案是否经独立于项目组的技术专家集体评审通过;投资收益分析模型建立逻辑是否正确,预测数据是否合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经济评价指标是否满足预期。三是查看立项审批流程,检查项目立项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四是结合研发费用发生情况的检查,关注是否存在项目先启动后立项的情况。
(二)项目变更
一是取得项目变更申请报告,分析变更理由是否充分,依据是否充足。二是查看变更审批流程,检查项目变更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是否存在已发生变更但未履行变更审批手续的情况。三是综合各研发项目整体情况,分析各项目变更次数、变更重要性等级及变更对象分步情况,重点关注影响项目总预算、项目主要节点完成时间等的重大变更事项,挖掘项目变更的根本原因,区分市场变化因素、政府法规要求因素、产品性能或质量改进因素、降低成本因素、生产制造因素、供应商因素及前期规划不足因素等。四是获取项目投资收益预测资料,检查是否根据项目变更情况重新计算投资收益,调整后的投资收益是否能满足预期。五是统计或估算项目变更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节点评审
一是对比项目计划和节点审核实际完成时间,确认项目是否按计划进度开展,是否存在延期过节点、推迟节点但未提前审批、节点评审未开展、项目暂停且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等情况。二是了解节点评审如何组织,专家如何确定,如已建立专家库取得专家花名册,了解各专家基本情况。查看抽查项目节点评审专家名单和分工,确认评审专家是否独立于项目组,专家评审模块内容是否为其专业领域,专业胜任能力是否能达到要求。三是了解节点交付物组成和交付标准,检查节点交付物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关键交付物未提交评审的情况。四是取得交付物评审的过程资料,查看交付物内容和专家评审意见,检查评审工作是否按制度规定的评审标准开展,是否存在问题未指出、扣分不严格等可能影响专家评审意见的情况。五是了解节点最终审核结论如何确定,由谁确定,是否存在因个人利益而影响作出最终审核结论独立性的风险,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最终结论与专家组评审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是否存在高风险项未消除但通过节点的情况。六是了解项目问题整改管控情况,检查项目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均已列入整改范围组织整改,是否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并按期推进。
(四)项目关闭
一是获取项目关闭总结报告,与立项书目标、指标对比,评价研发项目完成情况。重点关注未完成目标、指标产生的原因,是否属于让步接收,是否经过审批,风险是否可控。二是查看项目关闭审批流程,检查项目是否符合关闭条件,项目关闭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审批手续,重点关注项目中途终止、异常关闭项目的原因和审批流程。三是检查项目关闭时前期存在问题是否均已关闭,问题关闭依据是否充分,问题关闭是否经问题提出者和有关领导审批确认。对于产品已上市项目,了解产品上市后市场反馈情况,确认问题整改效果,关注是否存在问题已关闭但同一问题在市场售后反馈中重复出现的情况。四是结合研发项目各合同项履行情况,检查项目关闭时费用是否足额预留,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预留项,并检查项目关闭后是否存在预留费用项以外的开支。五是了解研发成果保护情况,如研发资料保密情况、专利申请情况等。六是检查研发项目资料是否及时整理并系统性归档。
三、研发采购管理
研发采购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围绕采购需求申请、采购实施、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款项支付、供应商评价等环节。一是查看采购需求申请表和审批流程,检查采购需求是否合理,研发项目归属是否明确,预算额度是否充足,采购方式选择是否合理,采购需求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二是查看采购过程资料,重点关注采购过程执行是否规范,供应商胜任能力是否符合要求,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对于公开招标采购事项,关注招标文件是否经过审批,条款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排他性、指向性条款,评标办法是否明确、是否科学合理,招标公告是否在公开平台发布,公告时长是否符合要求,投标文件是否齐全,投标单位资格审查是否到位,评标专家是否存在利益沖突,评标过程统计是否正确,询标记录是否完整并经投标单位被授权人确认,评标报告是否经过会签,中标价格是否存在异常,招投标中是否存在串标现象等。对于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非公开招标采购事项,重点关注候选供应商如何确定,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回避优质潜在供应商的情况,是否存在拆分项目规避招投标的情况,涉及现场谈判和报价的,是否做到对所有候选供应商公平公正,谈判和报价记录是否完整并经候选供应商确认。三是查看采购合同,关注服务内容、合同价款等关键条款是否与招投标、谈判、询价结果一致,有无删减服务内容、变相增加合同价款的情况,合同签订前合同文本是否经过审批、权责是否清晰,结合合同执行情况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合同执行早于合同签订的情况,是否存在指定供应商而采购程序倒置的可能。四是检查合同是否按约定执行,进度和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关注是否存在未经许可的分包、转包情况,是否存在合同变更,是否经过审批并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价款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供应商低价中选后通过合同变更提高合同价款的情况,是否存在通过合同变更规避重新履行采购程序的情况。对于合同终止的,应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五是检查款项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支付金额计算是否正确,验收报告等支付依据是否充分,款项支付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存在提前付款情况或者存在延期付款违约风险。六是了解供应商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情况,查阅供应商评价资料,关注评价项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与供应商履约表现一致,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向供应商反馈评价情况并要求整改,是否对评价结果较差的供应商采取限制合作措施并有效开发新的供应商,是否存在其他与评价较差的供应商合作的采购事项,有无重大风险。
四、研发物资管理
研发物资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围绕研发物资验收入库、库存保管、领用与处置等环节。一是了解研发物资入库管理情况,查阅入库资料,确认入库前是否按规定验收,关注验收人员是否独立,是否存在未经验收直接入库或直接领用的情况,遇不合格物资如何处理,对于让步接收的,是否符合让步接收条件并经过审批。二是查阅往期研发物资盘点资料,并实地查看研发物资保管情况,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关注实物状态,是否存在积压、毁损等情况。三是了解研发物资出库管理情况,查阅出库资料,确认物资出库时领用手续是否齐全,分析领用量的合理性,了解是否按需领用并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大金额已领用未使用物资,必要时实地查看已领用物资的保管情况。四是统计闲置、停用研发物资数量、金额,分析原因,关注是否存在因采购数量超出实际需要而造成浪费的情况,是否存在因研发项目变更或终止而导致原研发物资不需要的情况,并了解闲置物资在后续研发项目中的利用价值,无利用价值物资的处置方案及预计处置收益情况。对于审计期间已处置物资,关注审批手续履行情况和处置收益情况,关注是否存在账面已报废而实物未处置的资产。
五、研发财务管理
研发财务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从财务核算情况、预算管理情况、成本管理情况等方面入手。
(一)财务核算
一是取得各研发项目明细余额,了解研发费用组成结构及资本化、费用化划分原则,并进行复核,重点关注研发失败项目或者无应用前景的项目研发费用的处置,是否费用化或计提减值。二是检查重点研发直接费用项,查阅凭证附件是否齐全,费用是否真实合理,是否与研发项目相关,项目归属是否正确,多个研发项目共用的费用项分摊是否合理。三是了解间接费用、人力成本的归集与分摊原则,分析归集与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前后期间是否保持一致,并复核金额是否正确。
(二)预算管理
一是了解研发项目预算制定流程,取得立项预算,检查预算子项是否完整,预算金额确定是否有相应的编制依据,有无明显异常,预算与投资收益测算数据是否一致,预算编制后是否按权限进行审批。结合年度预算,分析项目预算是否按项目进度分阶段合理释放。二是取得历次预算调整资料,检查预算调整原因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权限进行审批。三是结合研发直接费用检查,确认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跨研发项目列支费用的情况,是否存在预算子项张冠李戴规避预算调整的情况,是否存在无预算开支费用或者预算调整手续滞后的情况。四是取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复核金额,对实际执行金额与预算差异较大的或突破预算的,查明原因,对于超支严重或者各研发项目普遍存在的预算问题,了解是否已制定防控措施以在后续项目中杜绝。
(三)成本管理
一是了解研发项目目标成本设定和控制流程,关注是否存在研发目标成本控制缺失的情况。二是获取目标成本达成情况报告,关注是否存在产品实际成本高于研发目标成本,甚至高于产品目标定价的情况,分析成本目标未达成的原因,确认是否已明确责任部门、提出成本控制策略,并开展相应的成本控制活动。了解降本进度,确认降本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三是了解项目投产情况,关注是否存在持续无法达到目标成本的项目大批量投产的情况,投产前是否根据成本实际达成情况重新进行投资收益分析。
(作者单位为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