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21 08:17赵清梅
经营者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赵清梅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加大。为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事业单位需要优化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这就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但是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从事业单位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及意义入手,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及意义

政府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并要求事业单位根据法律要求制定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保护事业单位的资产、会计信息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防范各类經营风险。事业单位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对单位发展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财务内部控制优化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提升单位财会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规范财务核算工作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第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要求,政府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第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加大,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事业单位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方式[1]。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环境有待改善

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针对财政收支设置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制度内容较粗放,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易出现问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采购、财务风险控制、职责划分等方面的约束力不强。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缺少事前规划,容易出现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不科学的情况;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未能及时识别评估,风险应对不及时;在职责划分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常常出现一人身兼多职、不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岗位的情况。由于缺乏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较差,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员工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完善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这都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实作用。

(二)单位管理和监督环节薄弱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等环节与财务内部控制的联系不紧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的约束,使得财务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收支管理环节容易产生风险,资产采购管理与业务活动分离,容易导致单位资金浪费。而且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少数事业单位只重视经济业务活动,忽视了经济业务活动中隐藏的风险,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监督,这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是一个较大的威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未能履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2]。

(三)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资产使用率较低

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它是事业单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基础。但是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较重视营利性的国有资产,而容易忽视其他类型的国有资产,因此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同时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也存在资产使用不合理、资产审批不规范等情况。由于资产管理不到位,事业单位出现大量闲置资产,资产的使用率较低,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控环境

事业单位要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需求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条例,对制度进行完善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完善后,还需要结合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制度条例。还要把握财务内部的关键控制点,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对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职责岗位划分等进行明确规定,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约束财务内控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宣传,培养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责任,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执行[3]。

(二)立足实际,规范单位的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环节与财务内部控制相结合。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单位的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管理平台,严格管理单位的各个环节,减少人工失误。

(三)加强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产管理,资产包括资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三个部分。对于资金管理,事业单位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的印章和票据要由专人保管,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管理。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根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定期核查盘点资产,保证资产账实相符,资产的验收、使用、处置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管控,避免资产流失。

(四)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的联系

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当重视防范风险,深化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的联系。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同时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监督内部控制活动,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馈建议,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五)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复杂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首先,需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管控,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提升财务内部控制质量。其次,要针对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同时要求财务人员学习最新的政策条例,以便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最后,结合内部监督机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约束,及时发现员工的不合理行为,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控制,减少事业单位的损失。通过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组建高质量的人才团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质量。

四、结语

事业单位能够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改进内部管理工作。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约束,有利于保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应对风险。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

(作者单位为长春市市直机关事务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 赵磊.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0):252-253.

[2] 丁桂霞.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126-127.

[3] 马秀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01):249.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