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伤康复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20-07-21 08:17夏铃洁
经营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伤保险

夏铃洁

摘 要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该市以经编、家纺、皮革产业为支柱,劳动力密集程度高,工伤事故发生率高。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先进技术的引入,机器换人的普及,海宁市产业的工业机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重大工伤事故发生率和职业病率。

关键词 工伤康复 工伤保险 工伤医疗待遇 职业康复

一、现状及问题

海宁市一直积极推行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保障职工工伤权益,维护社会生产的安定局面。据统计,近3年(2017—2019年),海宁市认定工伤案件9555件,受理工傷鉴定申请4449件,其中劳动能力鉴定级别在一至四级之间的有26件,五至六级的有78件,七至十级的有4206件。工伤康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后续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关系到后续的生活保障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工作普遍存在重补偿、轻预防的现象,对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重视度不如工伤补偿。以海宁市工伤保险工作为例,目前工伤康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工伤康复认可度不够高

实践中,除伤情严重,工伤职工在工伤救治后,很少继续康复治疗。基本治疗结束后,用人单位希望职工尽快回归岗位或者希望尽快一次性解决工伤事故纠纷,对于职工的工伤康复问题显得比较消极或抵触。迫于压力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工伤职工在医疗救治结束后会选择直接回到工作岗位,或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放弃工伤康复权利。

(二)工伤康复管理不到位

目前,浙江省对工伤康复的时间、金额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人工核实康复治疗项目和工伤事故关联性来判断该治疗项目可否从工伤保险基金报销。在实践过程中,有些职工为了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在已经康复的情况下仍然赖在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康复成本低、经济利益高,对此情况也很乐意。这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加重了企业负担。但针对此种情况,目前浙江省暂无相关规定进行约束。

(三)工伤康复效果不理想

目前,海宁市很多医疗机构成立了康复中心,但这些康复中心是以基础的肢体康复为主,实际康复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工伤职工,因为伤痛或者工伤事故的经历,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创伤,无法在工作岗位上正常工作。而康复中心不配备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项目,并且因为这些项目不在工伤基金报销目录内,大多不愿引入。

二、原因及分析

(一)工伤康复重视度不高

工伤康复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不同,国家层面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对于用人单位,工伤康复时间长,停工留薪期待遇全部需要其负责,职工受伤后,用人单位大多想尽快和职工一次性处理工伤事故,所以对工伤康复热情不够;对于工伤职工,由于工伤康复周期长、频率高,为求方便,早日得到工伤赔偿或者回归工作岗位,职工往往选择尽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放弃康复。

(二)工伤康复政策规范缺失

2006年开始,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伤康复试点,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制定了关于工伤康复的规定,但是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工伤康复相关办法。浙江省虽然提出要构建工伤补偿、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一体两翼的工伤保险体系,但关于工伤康复相关的规定尚未出台。这使得该市工伤康复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只能按照一般工伤医疗进行管理。

(三)工伤康复能力水平低

工伤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医疗康复、运动康复、生活康复和心理康复,对伤情较严重的职工,还需要职业康复。然而,目前海宁市没有专业的针对工伤职工的心理康复或职业康复项目,大多工伤职工就近选择相关医疗机构的康复中心进行肢体康复,而这些医疗康复中心专业化程度低,康复水平不够,对工伤职工后续就业帮助甚微。

三、思考与建议

(一)构建工伤康复法律体系

国家层面出台工伤康复综合管理相关办法,各省市再根据实际情况从工伤康复对象条件、服务标准、监督管理和经办流程等多方面作出相应规定,让工伤康复更加规范便民,同时职工进行工伤康复时能够既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也不敢钻空子长时间工伤康复,保障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打造工伤康复服务网络

打造多层次的工伤康复体系,以医疗康复为基础,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为辅。成立聚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指导和培训、心理健康重建等一体的综合性工伤康复机构。同时,与现具备康复中心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规范康复流程和操作细则,提升康复服务能力;针对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可组织公益性讲座或者公益性课程,或者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

(三)提高工伤康复的社会认可度

政府层面走基层、下企业,宣传和普及工伤康复相关政策,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用人单位支持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对于工伤康复超过一定时间的,从当地政府层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对符合工伤康复相关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补贴,缓解用人单位压力。再则,结合“最多跑一次”服务原则,简便工伤康复经办流程,优化工伤康复服务,提高社会对工伤康复的认可度。

(作者单位为海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 毛艾琳.加拿大工伤康复促职业回归的启示[J].中国社会保障,2019(6):34-35.

[2] 向春华.打造更完善的工伤康复服务——访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司长刘梅[J].中国社会保障,2013(12):46-47.

[3] 汪娅娅,朱彪.工伤康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对举措[J].中国医疗保险,2011(4):60-61.

[4] 天津市工伤康复中心.抓住政策机遇打造康复品牌——天津市工伤康复中心发展纪实[J].中国医疗保险,2011(6):13-14.

[5] 唐丹.我国工伤康复的发展和政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1(5):106-109.

[6] 盛立梅,汲春洋.浅谈工伤康复管理[J].天津社会保险,2018(5):10-12.

猜你喜欢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辽宁鞍山市齐国华问:单位注册地和经营地不在一处应该在哪里认定工伤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国际比较及对我国启示
社会保险条例
广东省公务员拟纳入工伤保险制度统筹
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成效好
你可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