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宇 航
(北京教育学院 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北京 10012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都效仿了苏联体制,在体育特别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借鉴其诸多经验与做法。目前中俄都处在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关头,两国的体育事业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两国体育的初期发展轨迹与体制相似,共性问题较多,因而近年来我国对美国和日本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体育发展状况研究较多,而对俄罗斯体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研究相对较少。俄罗斯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其国民综合素质及竞技体育方面的成就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中俄两国针对21世纪初期分别制定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和《2006—2015年国家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以下简称《计划纲要》)(为论述方便,以下同时论述这两个纲要时统称为《十年发展纲要》),对各自的体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各自提出的具体规划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俄罗斯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发展轨迹及做法,吸取其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加快实现体育强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1世纪初期我国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被称作“举国体制”,即是以体育部门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基于特定的时期、社会大环境的特殊需要和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而制定的(1)杨卫东.《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政策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3):4-10.。在这种运行机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强势迅猛、成绩显著,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我国在各项国际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与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密不可分。但值得思考的是,取得成绩的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奥运边缘项目,含金量不高。奥运会核心项目(如田径、游泳、三大球类等)的整体水平与世界级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学者安儒亮等人研究指出:中俄两国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上优势明显且竞争较为激烈,但却有下降趋势(2)安儒亮,张军.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体育战略及其调整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37-42.;中俄两国男、女各项群竞技实力均呈现下滑趋势;中国在体能主导性和同场对抗性项群上劣势明显,在基础大项和集体性项群上也处于劣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那么,如何优化竞技体育结构,并进行转型和调整,以适应体育赛事的需要,提高公众意识,调动其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这些都将是竞技体育改革的焦点,也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竞技体育首先应思考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体育的战略重心一直是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也确实令世界瞩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各种疾病层见迭出,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严酷的现实,使得“关爱生命,注重健康”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极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及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我国应与时俱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发展竞技体育。
体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如果忽略任何的本质存在,违背客观规律,或主观夸大其功能,都会适得其反。受国情和历史的局限,我国竞技体育需要走协助和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地实现目标。但精英体育一定是在普及大众体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者是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奥运会之前和之后的政策,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这是顺应民意、确保国家强大和人民体健的根本(3)马德浩,季浏. 新时期的三大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1(5):14-26.。
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界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育政策也开始向公共体育倾斜,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形成了由精英体育逐步过渡为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的局面。十余年来,在经济稳定增长及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群众体育得到了极大发展,并为发展竞技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体育的未来发展,将走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双驱动道路(4)马向文.中美俄 20 年奥运成绩变化及我国竞技体育战略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9-54.。
经历了重大政治变革、经济体制转轨的俄罗斯,其竞技体育也受到巨大影响,形成了各项体育运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转型期的体育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俄罗斯竞技体育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在国际赛场上,俄罗斯代表团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以致引起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
2002年,俄罗斯政府在《关于提高体育运动在形成俄罗斯人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的报告中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把体育运动放在保障国家和公民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普遍的运动模式,以唤起公民对运动健康和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5)马忠利.解读普京“新俄罗斯思想”中的强国意识与俄罗斯体育[J].肇庆学院学报,2010(2):86-89.。基于此,俄罗斯在汲取苏联体育精华的同时,依据市场经济法则,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俄罗斯实现了体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从“政府集权、竞技体育优先模式”转变为“国家主导、大众体育优先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其体育事业也难逃厄运。经济对俄罗斯竞技体育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体育科研工作上。苏联时期的体育研究曾有着辉煌的成就,在生物医学、心理学、训练、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科研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拥有一大批著名专家和学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体育研究面临着人才外流、科研经费减少、设备老化和安全系统被破坏等严重局面(6)李琳,陈薇,李鑫,等.俄罗斯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1-4.。具体表现在:第一,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有的已失去使用价值;许多体育场被废弃,用于停车场、车库,甚至是市场。第二,缺乏技术支持。虽然俄罗斯联邦政府,国家体育、旅游委员会及体育院校等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如建立干部和技能再培训课程,从专业体育学校引进人才,采取经济激励措施,等等,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对体育工作者的保障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高水平技术人才外流,失去了应有的技术支持。第三,生产和销售体育用品存在困难。由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落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致使体育用品生产能力降低,体育用品销售也困难重重。
在普京总统执政的前8年时间里,俄罗斯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政局比较稳定,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联邦政府联同体育、运动与旅游署于2005年12月出台了《计划纲要》,确定了俄罗斯21世纪初期十年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俄罗斯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划纲要》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体育运动的诸多方面,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体育科学研究,以及反兴奋剂等问题都囊括其中,提出“如果这些指标能够达成,那么俄罗斯体育复兴的目标与梦想一定会实现”。《计划纲要》以提高公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意识、民族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俄罗斯联邦公民的福利为出发点,力求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众和专业的运动(包括高水平运动)范围,以吸引社会各阶层经常从事体育运动,侧重群众体育的发展,因此出现了新形势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态势。
竞技体育搭载着俄罗斯人民的兴国之梦。为阻止竞技体育质量的下降,使俄罗斯回归到体育强国的位置,普京总统上任后,着重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施理政新方略,推行国家的富民政策,补充居民实际收入。在其任职的前8年时间里俄罗斯的失业率降低了5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2%。相应地,俄罗斯的体育事业也如火如荼,竞技体育发展有了保障,竞技体育水平大幅度提升(7)李琳,陈薇,李鑫,等.俄罗斯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1-4.。
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12月15日印发了《发展纲要》,提出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体育总体发展目标、任务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力争统一思想,提高全社会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俄罗斯联邦政府联同体育、运动与旅游署于2005年12月出台了《计划纲要》,确定了俄罗斯21世纪初期十年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俄罗斯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比较中俄两国制定的《十年发展纲要》的总体目标(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中俄两国体育发展规划的差异。
表1 中俄《十年发展纲要》总体目标的比较
由表 1 可知,我国制定的《发展纲要》的总体目标是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不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提出的。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如何使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改善体育设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相对少,竞技体育处于较低水平;基础设施急需改善,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有待继续加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时期,我国相应的体育机制不配套,缺少一个更顺畅的运行机制(8)许立群.体育强国的四个特征[J]. 体育文化导刊,2009(8):103-108.。
俄罗斯《计划纲要》总体目标重点针对的是俄罗斯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急剧下降这一现实。《计划纲要》强调:“创造条件促进俄罗斯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民族自觉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由此不难看出,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国民的健康水平,认定体育的功能已超越了竞技性,而具有了社会性。体育推广的对象主要针对学生、妇女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改善体育基础设施、有效推广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吸引更多的俄罗斯国民参加体育运动。
中俄《十年发展纲要》总体目标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而构建各自的目标与发展体系。毕竟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制约了其体育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同时也对俄罗斯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稳中有升的经济发展策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这一点上,由于两国国民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不同,所以两国制定的总体目标侧重点也不同:我国更注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运行机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组织,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之路;而俄罗斯则更注重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发展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促进国民健康水平提高。
表2为中俄《十年发展纲要》基本目标的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发展纲要》的基本目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公共体育普及率显著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左右,城市和乡镇均有健身设施;第二,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稳步增强,优势项目范围继续扩大,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夏季奥运会成绩得以巩固和提高,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第三,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逐步完善管理机制,设立权责明确的体育科研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服务体系,以及“为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系统。21世纪初体育的四个主要基本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体育政策目标指向也是明确和具体的。
俄罗斯《计划纲要》的主旨是以保护、改善国民身体和精神健康为基础,尽最大可能造福于俄罗斯国民,保证长时间的社会稳定,以吸引广大国民从事体育运动,保证国民的良好健康状况以及在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虽然俄罗斯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及学校体育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细则和要求,但不难看出,俄罗斯政府更着重于本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努力创造各种条件确保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利用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来提升国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吸引社会各阶层有规律地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创造多方面条件来保障国民的健康。尤其是在体育硬件设施方面,具体规划了拟修缮和修建的体育基础设施,使其符合现代化要求,拟投入的资金具体、金额精确,而且提出了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来保障规划的实施。相比之下,我国的《发展纲要》在相应的方面并未提出具体、详细的措施。
表2 中俄《十年发展纲要》基本目标的比较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俄体育发展规划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表3为中俄《十年发展纲要》竞技体育领域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规划是在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竞技体育的总体竞争实力,保持原有的优势项目,拓展新的可发展的优势项目,提高部分基础项目的水平。在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保障方面,特别提出了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以有效激励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促进科学技术与运动训练的紧密结合,强化创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突出体育工作的重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促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新时期奥运会和竞技体育重点建设3~5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国综合性训练基地和一批全国性单项训练基地;开放体育竞技和大众竞赛市场,不断完善全运会各项竞赛制度,改革赛制与奖励办法。保障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人数,使运动队逐渐向院校化迈进,促进优秀运动员入学最大化。加强对运动员个人待遇、未来出路等保障工作,推行运动员注册制,使注册的运动员可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有计划、有补偿地转会和交流。逐步建立健全裁判员培训、晋升、选派和处罚制度,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门槛,在维持裁判员合法权益的同时,严格裁判纪律,约束裁判员遵守相关职业道德,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出现。积极推进各地体育运动学校对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促进其与各地的高等院校融合,提高办学规格和办学效益;专业运动员训练要融入高校的文化与科学研究氛围中,对专业运动员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职业体育俱乐部务必积极创办业余训练班,培养后备梯队,保障队伍衔接。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的侧重点则放在高水平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选拔上。俄罗斯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尤其重视对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将其作为维系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计划纲要》提出的俄罗斯未来十年采取的部分措施为:强化对青少年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及培训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完善运动员的选拔体系与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创设国家训练基地信息系统;在专业运动机构中增加从事体育运动的儿童及少年的人数,大力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训练理论与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引导更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完善各运动项目和全国性运动竞赛规则;在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同时,俄罗斯政府也增加了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保障措施,逐年提升津贴额度,而且体育成绩直接决定运动员的工资待遇。此外,俄罗斯政府还着手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险,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训练。
表3 中俄《十年发展纲要》竞技体育领域的比较
俄罗斯在出台《计划纲要》后,于2009年又出台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该战略提出:成立专门负责索契冬奥会、伦敦奥运会、喀山大运会的工作部门;创建一个奥运项目团队、国家队的训练基地和培训中心,提供培训设备、培训方案、运动员的训练和装备、裁判、队医、教练等,以形成长期的培训系统;研究分析现代化的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和训练方法,以及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措施,禁止使用违禁运动商品,打击掺假;等等。俄罗斯政府逐步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在财政支出估算中专门预留出体育名目,用于奥运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队的训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保障上;拟建立地级训练中心10个 、国家级训练中心6个、奥林匹克训练基地5个(包括校内国家级体育场馆20个),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另外,俄罗斯政府还制定相关法规,将运动寄宿学校、运动专项训练中心纳入国家教育部管辖,以保证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这些措施在操作层面上有着很强的规划性和长久的动力,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繁荣、高水平后备人才的遴选和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俄两国针对21世纪初期十年所制定的体育发展纲要的出发点以及主导思想并不完全相同。相比之下,我国在21世纪初期十年的体育工作是重在引导,而俄罗斯则是具体的指导加上具体的措施和步骤。俄罗斯《计划纲要》内容较丰富,涉及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对于纲要中所提及的问题和领域都有对应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措施、时间和具体规划。此外,在俄罗斯政府与地方政府及体育团体的协调合作、资金的调拨与保障措施、信息的提供和反馈、体育彩票的投入等方面既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也有具体的实施办法、监督机构及截止时间点等,将俄罗斯体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交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计划纲要》及俄罗斯体育发展的趋势、战略,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