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战中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探讨

2020-07-21 06:46李强沈小庆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含氯流线负压

李强 沈小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短期内迅速传播的特点[1-2]。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勇抗击疫情。截至2020年3月3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 004例(含重症病例466例),现有疑似病例172例;累计确诊病例81 55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 238例,累计死亡病例3 312例[4],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作为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医疗机构,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立即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后勤保障是这场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间应急改造、医疗设备保障、总务安保工作跟进到膳食供应等方面,对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在此次防疫阻击战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空间应急改造

据报道,国内很多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不全,就诊流程设置不规范,很多医院未设负压隔离病房[5]。没有传染病房或床位不足的医院,可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国卫办规划函[2020]111号)进行已有建筑改造或临时建设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房[6],改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分区、流线管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特性,应急救治设施应当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流程进行布局。所有病房均为负压病房,要求疑似病房为单人间,确诊病房为双人间,而重症或多发症为负压隔离病房,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实施医患分区,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分为清洁区、隔离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邻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相应的卫生通道。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通流线,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分设专用路线,严防交叉感染。负压病房或负压隔离病房与医护走廊之间的物品传递应当采用双门密闭联动传递窗。

1.2 排水系统改造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房所有排水管道(包括地漏)均需设置不小于50mm的水封。排水管道应当采取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的技术措施。空调冷凝水应当集中收集,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进入医院污水排水系统。污水需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在化粪池前设置预消毒工艺;污水处理,从预消毒工艺至消毒工艺的全流程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天;污水处理尾气应当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1.3 新建负压隔离病房(包括 ICU)要求

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送风应当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排风应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处理后排放;送风口应当设在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处,排风口应当设在与送风口相对的床头下侧;病房与其相邻、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压差应当保持不小于 5Pa的负压差,门口应安装压差显示装置。

2 医疗设备保障

在诊断、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 医疗设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DR甚至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设备的维护保养,既要保证所有医疗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同时要避免被污染的设备再次感染使用设备的医护人员及其他使用该设备的患者。因此, 医疗设备配置要遵循可靠、数量足够(因病情发展进程快)、一次性或便于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同类设备尽量同型号(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及工程师维护保养)、物联网技术(便于医护人员远程查看,减少患者接触)等原则。所有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均需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3 后勤保障管理

3.1 流线管理

出入口管理:疫情期间减少医疗机构出入口,统一设置1~2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均有专人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工作,防止发热患者进入普通区域就诊。建筑流线管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医务人员流线与患者流线严格分开;发热门诊及感染病房须严格按照院感要求设置“三区二带二通道”。三区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区间各设二个缓冲带;二通道即患者通道和员工通道,做到洁污分离。

3.2 消毒工作管理

3.2.1 医院公共区域消毒 :包括地面、候诊椅、门把手、楼梯(扶梯)扶手、电梯按钮、自助机等消毒工作,采用含氯消毒剂、75%酒精擦拭或喷洒,每日2次以上。

3.2.2 物品消毒:耐热、耐湿的纺织品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送洗衣房集中清洗;玩具、室内物品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硬质物体表面也可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餐(饮)具用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3.2.3 废弃物消毒: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施康消毒液40 ml混匀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患者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2.4 空气处理:病室空气定期通风,每日3次,每次15min~30min;必要时紫外线消毒。

3.3 医疗废弃物管理

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的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黄袋双层盛放,清理前表面用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然后封口,再用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后,装入黄色医疗垃圾暂存箱转运,箱上有红色标记,表示为高感染性废弃物。

3.4 污水处理

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诊治区域增设污水处理罐,将此区域的污、废水先收集至污水处理罐,灭活消毒后再与其他污、废水合并,一同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原有污水处理站为一级强化处理的,应在污水处理站之后增设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流程见图1。

3.5 膳食保障

3.5.1 食品保障: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工作量非常大,消耗多,面对的又是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故膳食部门需要保证工作人员食物新鲜、营养、可口、可及、便利、保温。患者食物也应按医嘱要求及时提供。

3.5.2 食堂就餐管理:医院出台各类人员错峰就餐措施,如家政人员提前批,医务人员正常批,行政后勤人员延后批,或者提供线上订餐服务,送餐至各科室。餐厅内控制就餐人数,用餐排队间隔1m以上,单向错位就座,避免交叉感染。

4 讨论

医院后勤虽不在一线抗击疫情,却是重要的保障支持部门。后勤各科室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从自身专业出发,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准则,积极做好设施设备保障、消毒隔离措施、后勤物质供应等各项工作,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者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今后更有效、从容、快捷地应对类似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图1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流程

4.1 建筑设计需更加灵活

本次新冠疫情应对时反映出医院建筑、设施平灾转换能力较弱。没有足够的空间改造成三区二通道,造成医患流线不畅;也没有相应设施做到空气流向管理,如患者区域缺少相应负压设施,给医护人员防护留下隐患。因此,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时要遵循弹性化设计理念,设置可变流线与多重出入口;设置开放性空间,适当提供非限定功能场所,对一定数量比例的病房设置正负压转换系统,可快速实现平灾转换[7]。

4.2 充分利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后勤运维优势

许多新冠疫情定点医院在接到收治患者任务后,立即按照院感的要求对相应区域,包括病房、ICU、发热门诊、急诊、放射科等进行快速改造。由于纸质图纸查找不便,且许多图纸数据也与现场不一致,给改造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可视、直观、精确、可优化等优点。所以利用各专业BIM后勤运维模型,在空间大小、模拟流线、改造方案、管线布置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真实的数据,为医务人员等使用人员提供模拟真实空间效果,从而快速、有效地实施改建任务。

4.3 后勤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

本次疫情防控工作量大,时间长,给医院、科室及各类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及感染风险。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智能设备应用越来越普及,医院应该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既能减少工作负担,节省人力、物力,还能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如将遥感自动测温与医院智能安防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测温、异常报警、人脸识别等功能,大大降低疫情期间人工筛查的工作量。利用CT影像呈现肺部病变特征在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治疗中非常重要[2],可利用5G远程+CT扫描技术,不仅可以远程设置扫描参数,还能把CT、核磁、超声、各种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让远程专家能“真正”看清患者的影像,这既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还可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密切接触。将医院订餐系统与智能送货机器人相结合,患者订餐后,食堂会将食物通过机器人直接送至所在病室,可大大节省劳动力及减少工作人员感染机会。还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优势,实现对传染病医疗废物、患者健康状态监测的实时、全程可追溯管理。

猜你喜欢
含氯流线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含氟、含氯废气废液急冷工艺焚烧装置的设备布置
含氟、含氯废气废液急冷工艺焚烧装置的设备布置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几何映射
浅谈大型商业的流线设计
避免含氯肥料妖魔化 科学施用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