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华
某些作物对肥料中氯元素的反應也比较敏感,被统称为氯敏感作物,但有些人往往把“氯敏感”看作“忌氯作物”。因其正面作用遭否定,负面作用被夸大,肥企、农户谈“氯”色变,久而久之,忌氯成为了“禁用”,严重影响了优质含氯肥料的发展。实际上,氯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依据作物需氯特点和土壤情况,慎用、科学适量施用含氯肥料,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含氯肥料妖魔化,氯化钾难觅踪迹
“氯化钾是水溶肥的重要基础性原料,其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也理应得到大力推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表示,由于“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企业大量生产硫酸钾型复混肥,氯化钾和硫酸钾的发展本末倒置。
从经济角度看,氯化钾比硫酸钾价格便宜,有助于降低农民负担。基于2014年市场价格计算,氯化钾价格平均比硫酸钾价格低800~2000元/吨,而折算成单个钾养分,氯化钾每个养分平均价格为39.6元,硫酸钾则为74.4元,接近于两倍。
“无论从养分含量,还是资源节约,抑或是农民负担方面,水溶肥中氯化钾比硫酸钾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现实很骨感,硫酸钾倒成了香饽饽。这一切,都是‘忌氯作物错误概念导致的结果。”张承林表示,由于在我国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没有正确的认识,今天这种错误认识愈演愈烈,已到把含氯肥料妖魔化的地步。
忌氯作物不存在,翻译不当惹的祸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张承林介绍,一方面,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另一方面,参与细胞水合作用,活化多种酶系统,可调节气孔开闭。此外,还可以提高根系、茎秆及叶片抵抗真菌病害的能力。
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忌氯作物。一般认为是忌氯作物的烟草、柑橘、马铃薯等都需要适量的含氯肥料。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忌氯作物”的错误说法呢?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翻译不当。植保土肥
“忌氯作物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应译为对氯敏感作物,而不是忌氯作物。”张承林解释,“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作物不能含氯,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将氯元素“一棒子打死”,这是错误的。如果某些作物禁止施用含氯肥料,那么有机肥也不能用,因为有机肥就是含氯肥料。
即使是对氯敏感的作物,也需要吸收氯,只是量相对少而已。只要是合理施用含氯肥料,不仅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还会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含氯肥料要慎施,科学施用增效益
“尽管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应慎重施用含氯肥料。”张承林提醒,不同作物对氯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氯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应根据对氯的具体敏感程度,确定含氯肥料施用量。
张承林介绍,含氯肥料可作基肥或追肥,但根据氯离子的水溶性,不宜用作种肥。作基肥宜施入土表以下4-6厘米,或条施在作物行间,以免接触种子及幼苗根系。旱地作物追施可以采用撒施,施后及时中耕。含氯肥料的合适施用量以氯浓度小于200毫克/千克为好,折合每亩施氯化钾30~40千克,氯化铵20~40千克,氯化钾复合肥40-50千克。总之,在非盐土壤上,少量多次施用含氯肥料是安全的。如果一次性施入量过大,也是有风险的,可能会产生显著的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