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丽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自贸区建设应运而生。自贸区建设为物流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自贸区建设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进行物流人才定位,实行岗赛训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打造高素质双师型队伍等方面的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自贸区建设 物流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b)--02
自贸区建设促使物流企业创新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物流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人才培养的转型,中职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紧跟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进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自贸区复合型人才。中职应对接自贸区建设人才需求,发挥自贸区建设优势,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口径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物流市场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1 自贸区建设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019年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开发新格局。方案指出广西省在内的6个省区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将自贸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区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广西北部湾区自贸区秉承服务全国的发展要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1]。
广西自贸区提出畅通国际大道,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线路要通过北部湾港出海,巩固了中国东盟贸易桥头堡的地位,夯实北部湾西部第一大港的地位。从2008年北部湾经济特区规划到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规划,使北部湾成为一湾两轴的国家战略。北部湾发挥沿海延边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互动,是面对东盟十国的经济新极。北部湾经济区占据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地位,随着防城港经济港口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贸区设立将带动物流业蓬勃发展。自贸区颁布了系列相关政策,自贸区建立使得物流发挥自身优势,为广西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自贸区设立利用港口城市航运资源,自贸区对实施的政策如允许设立外商国际船舶管理企业,放宽设立中外合资国际船舶企业外资股比限制,自贸区外资准入机制放宽,服务贸易开放扩大,有利于福建航运物流业飞速发展。
自贸区战略发展方向是全面合作,对贸易进行先试,包括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自由转变等。试验区对商品贸易实行市场自由化发展,自贸区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机会。建立健全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如服务产业等,打造不同功能性平台,将物流运输,电子信息制作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自身适用港口政策,开发有关船舶金融领域。
2 自贸区物流管理人才要求
自貿区是全球供应链集成平台,带动内外资企业涌入,促进制造业集聚,带动各种要素市场集聚,自贸区国际化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将产生巨大的物流人才需求。海关监管模式转变,金融物流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如物流人员仅掌握供应链等基本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自贸区功能多元性的需求[2]。
自贸区主要对物流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港口管理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自贸区是我国外贸政策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港口建设等带动国际物流枢纽形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世界第一,自贸区国际中转等功能,需要大量掌握集装箱运输等方面知识,熟悉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操作技能的人才。随着自贸区跨境电商试点推开,自贸区境内关外特性有利于物流模式创新,物流人才必须熟悉跨境电商物流流程,熟悉与自贸区电商相关实体操作,具备跨境电商运输营销客服能力。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创新型增值业务,有利于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自贸区物流金融业务类型多,相关人员要熟悉金融业务,对供应链物流业务熟练,能对物流金融进行方案策划实施等。自贸区综合型平台建立需要信息网络支撑,如上海自贸区聚集30个部门相关信息数据,实现企业工商信息联通。自贸区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进出口贸易结算平台等信息系统集成,EPC等物流技术在物流流程中的适用,要求物流人才掌握信息技术方法,使用信息技术开展物流运作管理[3]。
自贸区成立后交易量增加,货运班线、共同配送等物流方式更加多样化,中欧班列成熟加快我国与欧洲贸易往来,货物品种增多,业务快速增长需要专业的物流企业保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专业化、低成本等优势符合我国贸易发展趋势,相关高职院校要设立第三方物流专业,专业学生从事岗位主要包括调度员、客服人员、基层管理员等,工作岗位要求学生掌握仓储配送、快递业务等相关知识,具备客户服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
3 自贸区建设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自贸区建设催生国际化人才的新需求。根据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向好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自贸区建设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主要包括物流专业建设不健全,复合型国际人才缺失,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关注度较低。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有些院校将物流专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但由于建设节奏较快,出现一些课程设置混乱等问题。如有的院校建设课程设置重复,有些院校课程设置偏向其他专业,导师学生未对物流专业内容有效掌握。随着自贸区建立,吸引大批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业务,物流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要求提高,自贸区建设需要大量了解跨国企业文化的复合型国际物流人才,中职物流人才专业课设置较窄,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目前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力求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许多中职院校受经费限制,导致物流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不能顺利制定教学计划。
自贸区建设下物流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国际贸易更加频繁,销售物流与采购等业务增加,报关检验、国际采购员、物流客户市场开拓等岗位需求增多。物流高职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等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国际物流与贸易等专业知识,专业应用能力是专业相关动手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收集等基础能力、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等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包含交流及语言能力。英语交流能力是学生需具备的基本技能。
职业院校对物流人才培养定位倾向于国内物流业务,如车次运输调度、快递等岗位,开设的课程主要为管理学、现代物流基础、仓储管理等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实训内容倾向于传统人工操作。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陈旧、课程设施宽泛、教学方式单一、校企合作力度不足。
4 基于自贸区建设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自贸区功能特殊性决定物流流程复杂性,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地要求。自贸区物流人才应符合物流发展需要,掌握物流各学科基本知识,具备处理自贸区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具有处理国际贸易活动所需的高水平外语能力。物流专业人才定位应基于物流智能化新技术,服务自贸区商贸经济发展供应链智慧物流,培养懂信息、融创新、胜任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综合能力要求高、晋升空間大的岗位,如物流客户开发、物流系统规划等相关岗位。
自贸区物流人才能力素质源于系统学习,必须构建适合自贸区物流人才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知识结构设计坚持基础与专业知识统一,合理划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建立自贸区物流技能,物流决策等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架构。自贸区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针对所需岗位能力素质进行,对自贸区物流行业进行调研,由自贸区物流企业专家组成实践论证,分析自贸区物流管理人才从业成长经历。从物流专业能力等方面构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专业能力课程由核心与实践能力课程板块组成,围绕自贸区所需仓储、保税、港口物流、物流规划设计、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物流专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
培养自贸区新型物流人才需要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观,改变过去先讲授再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做过程实现知识学习,综合职业能力提高,采取实验教学等,要走出学校,融入行业环境,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通过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完成自贸区物流工作,完成自贸物流岗位能力培养。通过专业实践技能竞赛形式,由政府、企业制定物流技能比赛内容,在企业开展优化自贸物流工作流程,加强自贸物流工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竞赛,激发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职业实践水平。
自贸区物流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保证专业教师物流专业知识更新,院校可以采取公派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如安排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选送骨干教师到优秀院校进修学习等,通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职称层次,自贸区物流业务运作管理能力,结合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优秀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针对不同人才发展方向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不同就业方向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各中职院校设置了全面的课程,但可以通过适当增减课时等方面突出各方面培养目标的不同。如针对自贸区物流规划在物流园规划、自动仓库规划等课程上重点授课,重点关注港口物流、集装箱运输等课程。针对物流系统方面,对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分析等课程深入研究。综合大学可以利用优势学院间相互合作,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强项。
参考文献
李华,冯国苓.海南自贸区背景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2).
徐新鹏.自贸区建设中的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探析——以重庆为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4(04).
翁启伟,陈春玲.海南自贸区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