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厘清阅读教学主体、重视个性阅读和联系生活阅读,是实现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有效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虽只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但在很大程度上,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却决定了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完成等。其原因就在于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阅读教学是识字教学、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在历来的小学语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是课改研究的常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像“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等的研究,让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多种形式融合的教学、学习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花样繁多,使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呆板,而变得活跃、热闹。可是,热闹沉寂之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但没得到多大地提高,甚至还有些下滑。
“高效”不高,“有效”不见效!究其原因,就在于阅读教学的功利化或条框式教研课堂。这不能不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在其“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小学语文有效阅读,必须厘清阅读教学主体、重视个性化阅读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一、厘清阅读教学主体
我们知道: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过程有阅读者与语言文字(文本)——学生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教师与教科书、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学生、教师与教科书,学生、教师、教科学编者与教科书等不同对象和不同形式间的对话,而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虽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在与教科书和教科书编者对话时,即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点拨才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获得阅读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然而我们要正视,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是阅读的主体,而且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对文本的阅读,有着他们一个个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或许有的不那么完美,甚至存在于表象或偏差,而这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即使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教师也不是阅读的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或者让集体讨论代表发言来扼杀学生个人对文本的认识、体验、感悟和理解。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厘清即使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但想达到有效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者!
二、重视阅读的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明确地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重视个性化阅读就应该注意三点。
教师要确立自己的定位:“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明确地指出了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學生钻研文本,进行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的引导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因个人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知识积累,以及阅读能力、阅读需求和阅读欣赏的不同,个人阅读时对文本产生的认识、体验、理解就会不尽相同。
不脱离文本自由发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个性化阅读,不是完全抛开教师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是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忽略学段目标和文体特点而一味地引导体验忽略思维的激发与引导,所以重视个性化阅读,不是脱离文本的自由阅读,而是以文本为基础的阅读。
三、注重阅读情感培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各类文章——课文,不管是诗词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无不蕴含作者对人、事、物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为此,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文本阅读,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真情实意的体验感悟中,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要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厘清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而在阅读教学过程,既要珍视阅读的独特性体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要注意阅读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山王镇中心学校 黄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