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由于中国历史年代久远,包含的历史信息较多,如何在诸多信息中进行正确的选择是老师与学生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是许多学生受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对如何进行历史思辨能力培养感到苦恼,对此本文就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辨能力;应用策略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强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而若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就需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可以结合相关内容,提出历史问题;其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关情境;最后在老师还可以举行历史辩论,相互探讨交流。本文便从以往方面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探讨。
一、结合相关内容,提出历史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直接相关,而若想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学生开阔思路,对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并且敢于打破权威,真正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内容,提出历史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对相关的中国文化进行讲解,询问学生:汉武帝罢黜百家,都有什么?学生回答:兵家,法家,道家....。随后老师还可以追问学生:这项政策重点在于什么?学生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在于独尊儒术,将儒家经典推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师听后对学生进行赞扬,可以继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汉武帝实行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施行这项政策的弊端又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进行相应的回答:实行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以史为鉴,专注重用刑法的秦国二世而亡,专注道家黄老学说不利于对匈奴作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弊端是,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催生出门阀政治的根本原因。通过相关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时空观念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到部分学生虽然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但是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历史所处年代距离我们太遥远,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从而造成问题堆积,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若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对相应的事件人物有直观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时空观。
例如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大家对四大发明有多少了解?学生分别对相应的发明进行讲述,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历史虽然已成过去,但是相应的发明却一直流传至今,那么大家知道中国四大发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吗?学生分别进行举例。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使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制造过程中,使学生的空间历史观得到培养。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询问学生:我们大家都知道五胡乱华是汉族的灾难,那么晋朝时期有哪些科技贡献?老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同时告知学生:我们的历史观念不能局限在狭隘的史观,要辩证的去看待相关历史。
三、举行历史辩论,相互探讨交流,增强综合能力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信息分辨,思维碰撞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的重要能力。而若想更好的在教学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辩论,比如让学生对戊戌六君子以及李鸿章進行正面影响以及反面影响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可以适当结合在这一时期涉及的相关事件,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整理,通过相关的辩论赛,使学生真正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逐渐由扁平的人物形象转变为独立具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讲述自己的观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创造相应的条件,同时在教学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使学生能够通过史料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将历史人物带入历史事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若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以开阔学生思路为主要前提。这首先就需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可以结合相关内容,提出历史问题;其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关情境;最后在老师还可以举行历史辩论,相互探讨交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核心素养培养与高中历史教学[J].文教资料,2019(22):213-214.
[2]陈娟,董光春.例谈高中历史信息化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1):36-38.
张红丽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蒲场镇儒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