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晖, 孙涛
(1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妇产科教研室, 山东 菏泽274300; 2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医药技术系, 山东 菏泽274300)
子宫内膜炎与女性生殖系统紧密相关, 是妇科常见病, 指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炎性反应, 临床常表现为腹部疼痛、 月经失调、 非经期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 该病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发作, 治疗不彻底容易导致患者盆腔疼痛, 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以口服抗炎抗感染药物以及子宫内给药为主要治疗手段, 克林霉素磷酸酯是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常用药物, 其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 且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感染双重抗菌作用, 但由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 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分泌, 故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 甲羟孕酮为临床常用的孕激素药物, 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通透性, 抑制子宫内膜分泌以及子宫内膜炎症的扩散, 降低炎性反应程度, 促进子宫内膜恢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炎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子宫内膜炎患者118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9 例。对照组年龄26 ~39 岁, 平均年龄 (34.36 ± 3.36) 岁; 病程3~12 个月, 平均病程 (4.22 ± 1.77) 个月。 观察组年龄25 ~40岁, 平均年龄 (35.17 ± 2.66) 岁; 病程2 ~11 个月, 平均病程 (4.23 ± 1.58) 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 《妇产科学》[3]中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②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③伴有腹部疼痛感; ④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 ⑤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患者; ②伴有子宫内膜癌者; ③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 ④精神疾病患者; 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经期结束第3 d 开始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药物治疗: 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 (深圳大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270, 规格30 mL ∶0.3 g),0.3 g/次, 3 次/d, 于早中晚三餐前30 min 温水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羟孕酮 (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174, 规格2 mg), 4 mg/次, 3 次/d, 于早中晚三餐后1 h 温水服用。 两组患者均不间断治疗15 d。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 治疗15 d 后, 于患者月经结束第2 天采集空腹静脉血10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 采用双抗夹心 (ELISA) 法检测CRP、 TNF-a 水平。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消退时间、 阴道出血消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消退时间 治疗后, 观察组的腹痛消退时间、 阴道出血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组别 n 腹痛消退时间 阴道出血消退时间观察组 59 3.74±1.25 5.32±1.57对照组 59 5.68±1.13 8.41±1.76 t 8.843 10.064 P 0.000 0.000
2.2 MMP-9、 CRP、 TNF-a 水平 治疗前, 两组的MMP-9、CRP、 TNF-a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 两组的MMP-9、 CRP、 TNF-a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MMP-9、 CRP、 TNF-a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MMP-9、 CRP、 TNF-a 水平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05。
TNF-a(pg/mL)治疗前 观察组 59 0.56±0.16 10.15±3.07 53.85±7.69对照组 59 0.57±0.12 10.31±2.96 53.74±7.76 t 0.384 0.288 0.077 P 0.702 0.774 0.939治疗后 观察组 59 0.29±0.05a 1.59±1.07a 34.75±5.48a对照组 59 0.43±0.07a 5.48±1.62a 45.83±5.27a t 12.501 15.390 11.194 P 0.000 0.000 0.000时间 组别 n MMP-9(ug/L)CRP(mg/L)
女性生殖系统由于结构特殊, 尤其是在分娩时易受到细菌侵入而导致子宫内膜受到感染产生炎症, 其中子宫内膜炎为常见的一种, 可分为慢性和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期进展较快,可蔓延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期症状不明显, 患者常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不规律、 轻微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等症状, 具有反复发作且病程长的特点。子宫内膜炎发病时子宫内膜充血、 水肿, 重度炎症时会导致内膜坏死、 脱落, 并可蔓延至肌层, 引起子宫肌炎, 治疗不彻底容易给女性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因该病病因主要为细菌感染, 故临床西医治疗该疾病以消除子宫内膜炎症为原则, 临床中多采用抗炎治疗[4], 口服或子宫内给药为主要途径。
子宫内膜出血与MMP-9 失调有关, 子宫内膜被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 MMP-9 水平的升高会抑制抗炎因子的合成, 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 加剧炎性反应; CRP 作为炎性反应因子, 参与免疫及炎性反应; TNF-a 是由巨噬、 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 三者均在患者出现炎症时水平增加, 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水平降低[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的腹痛消退时间、 阴道出血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的MMP-9、 CRP、 TNF-a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甲羟孕酮可促进子宫内膜炎患者腹痛、 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的消退, 降低MMP-9、CRP、 TNF-a 水平, 提高临床疗效。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炎大多以口服类药物为主, 常见的有克林霉素磷酸酯和甲羟孕酮。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克林霉素的衍生物, 具有良好的抗病菌、 抗感染效果, 药理作为主要为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干扰细菌细胞合成蛋白质, 其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 抗菌消炎作用较好, 临床疗效明显[6]。 临床研究[7]指出, 子宫内膜炎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雌激素水平能够影响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雌激素水平降低, 子宫内膜厚度变薄, 细菌侵入感染的机会相对增加, 因此在临床中也常通过口服人工雌激素进行治疗。 甲羟孕酮是一种孕激素, 属于人工合成物, 也是天然孕激素黄体酮的衍生物, 可起到抑制垂体作用, 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糖蛋白激素, 使炎性细胞扩散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有研究[8]表明,甲羟孕酮可降低内膜组织通透性, 促进内膜血管收缩, 减少炎性细胞浸润, 从而修复子宫内膜。
综上所述, 甲羟孕酮可促进子宫内膜炎患者腹痛、 阴道出血等症状消退, 降低患者MMP-9、 CRP、 TNF-a 水平,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