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PCK)体系探讨

2020-07-20 06:39刘林娇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学儿童

刘林娇 龚 超

([1]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2]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自从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以来,PCK 就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教师的PCK 不仅是影响其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1 PCK 的涵义

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都是教师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PCK 是教学知识中最特殊的部分。目前研究者认为PCK 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表征和策略、学生、课程和媒体、目标和评价知识五个部分。具体来说包含教学目标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策略和方法知识、评价知识。教学目标知识是指教师对不同年级水平的教学目标的知识和信念;学生知识即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课程知识主要指课程设计知识和课程资源知识;教学策略和方法知识主要指教学中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知识;评价知识主要指测评学生学习的理念、内容、方法等知识。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PCK

根据研究者对PCK 研究内容的设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PCK 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2.1 教学目标知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引着教师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等各种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有多种取向,有知识取向、能力取向、情感取向、过程取向等,不同的目标取向将导致不同的教学设计。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是次要的,探究的过程以及在探究的过程中情感体验和方法才是重要的。

2.2 学生知识

教师要教好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小、中、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更要充分了解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科学探究中能力水平的差异,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不同水平的原因,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更好方法。例如,同样是做“水的溶解”实验,小班和中班、大班孩子能力是不同的,所应达成的目标也不同。只有清楚的了解了这些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才能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

2.3 课程知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给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课程知识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对幼儿教师的提出了“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根据《纲要》精神,幼儿教师需要知晓的课程资源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认识。(2)自然科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3)科学技术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人体及自我保护的知识。

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课程资源知识,还需掌握课程设计的知识。在课程设计知识上,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类型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思路。具体来说,教师要掌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中,根据内容的不同,要掌握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探究型活动、技术操作型活动这三种典型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理解这三种活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这三种典型的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模式。

2.4 教学策略和方法知识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要能理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有法”,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见的方法。其次,知道“教无定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2.5 评价知识

评价是实施教育活动、保证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应首先知道评价的维度,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怎样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应知道灵活运用观察、实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从幼儿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环境的角度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CK 的测量

3.1 教学专业经验模型——内容表征模型

为了寻求合适的PCK 解读工具,中外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Loughran 等人在2000 年前后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先后提出教学专业经验模型和内容表征模型。教学经验模型形式多样,有访谈资料、观察者评论、上课流程图、活动记录、教学日记等,它揭示的是教师对某节课的真实想法,是真实实践情境下的教学。内容表征模型是让教师填写专门设计用来解析教师PCK的表格,帮助教师表达和分享他们的教学想法,确定某一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如表1:

表1 Loughran 的内容表征量表和教学专业经验表

这样,通过这样的直观呈现,可以感知一个教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PCK 面貌。教师教学经验模型能很好的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但是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PCK。一个教师有可能只知道“如何教”,但说不清楚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这样不能说这位教师具有PCK。因此,要测定一个教师的PCK,往往会结合教学专业经验模型和内容表征模型。

3.2 PCK 量规分析

为了避免复杂的开放资料解读的主观差异问题,帕克提出PCK 量规法。该量规包括教师设计、实施、反思三个方面,从“不合格、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分别从1—4 赋值。它往往和课堂观察、访谈、课程实录等结合应用,让不同的研究人员根据PCK 量规进行等级评分,并计算内部的相关系数。

后来,帕克同其他研究者又提出PCK 图谱法。把PCK 的五个模块放置于五边形的每个顶点。每个内容之间都有线条联系。线条的粗细表明联系的频率,每个模块旁边写上这个教学片断中出现此模块的次数。通过这样的图表,直接的反应教师的PCK 全貌。如图1。

图1 科学教育PCK 图谱2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科学儿童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
衰落的科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