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
摘要: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内阅读无法实现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所以要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中,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诱发兴趣,激活欲望;营造氛围,培养习惯;引领辨读,教给方法;检查落实,体验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酷爱看课外书。我刚送走的一届学生,小学六年,不论是县级抽测还是镇级统考,全班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带同届平行班(一届共六个班)的几位语文老师不解地问:“林老师,我们都是同样教的,几个班平时布置的作业也差不多呀!为什么成绩差距这么大呢?感觉你们班孩子学得很轻松呀!经常看他们拿着课外书在看呢!”我笑着答道:“那可能就得益于看课外书了。”的确,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广泛阅读的习惯,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我具体做法如下:
一、诱发兴趣激活欲望
(一)引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心理学研究,家庭教育、外界环境和个人气质的不同,会造成学习需要和动机的不同,阅读兴趣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低年级,不少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刚学完拼音就引导他们读课外故事,并每周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发一面“优”旗奖励,激发他们阅读故事的兴趣。在我的激励下,不少学生每天在家读故事打卡,还让家长通过微信发给我看,我总是不失时机地点评点赞,看到我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读故事的劲头更大了。在中高年级,我举办“读书汇报会”,每周让学生将自己读的课外书在小组内交流,评出最佳读者,授予“读书能手”称号,并在夺旗榜上为他添上一面“优”旗,大大提高了他们读课外书的兴趣。
(二)激趣。从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出发,我有意将故事精彩片段讲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得兴趣正浓时,我猛然停下,然后告诉学生故事情节非常精彩,要想知道,请自读原文。例如,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我便向学生讲述鲁滨逊到荒岛上怎样生活的精彩片段,设置悬念: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28年漫长岁月他又是怎样度过的呢?然后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全班学生都嚷着想看这本,于是我联系了校图书管理员,借来了十几本让他们传着看。很快,全班同学都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这本书,在读书交流会上,他们交流得津津有味。
二、营造氛圍培养习惯
(一)创设书香氛围。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不仅在教室墙上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言,而且建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的书除每月到图书室借一部分外,每学期还让每个同学带一两本课外书放到图书角,由同学们推荐的两名班级图书管理员将大家带来的图书按顺序编号,做好书名、带书人姓名、价钱的登记。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图书发放员到管理员处领取与本组人数相同的图书,发放给本组成员。发放员每周在规定的时间将本组图书收好,检查无破损后到图书管理员处调换一次,这样便于每个同学广泛阅读。在班级微信群里,我还建议学生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有空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分享。这样家校结合,为孩子们创设书香氛围,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习惯需要师生大量投入,但现如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大量压缩,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课外很难进行阅读,即使布置阅读作业学生也是敷衍了事。所以,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留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勤阅读。每学期开始,我都将课外阅读列为一项常规作业,并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如早读前、午饭后必须进行20分钟的阅读,晚上的作业布置得少而精,以保证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双休日、假期可以适当延长,并取得家长的配合。二是阅读应循序渐进,有要求有计划。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就要求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勾一勾、画一画,做一些批注,写一写读书心得等,长此以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三是不翻工具书不读书。尤其是对中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阅读中会有很多拦路虎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不要贪多图快,哪怕只读了几页书,遇到每个生字生词都查阅工具书,把它们真真切切地弄懂了、会用了,这才叫读书。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这样天长日久,便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引领辨读教给方法
别林斯基说:“阅读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是非好坏难以辨清,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最初几本书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应选择内容浅显、情节有趣、篇幅短小的注音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一方面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另一方面对史地书籍以及英雄人物传记等都产生了兴趣,应向他们推荐这类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更加广泛,个人兴趣也表现出来了,因此,要推荐大量的读物,如《昆虫记》《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泰戈尔诗选》,以及秦文君文集、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等,让学生自由阅读。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低年级那些童话类的文章,侧重故事情节及其说明的道理;对于高年级写人的文章,应抓住有关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句子,去体会人物特点。对那些篇幅较长的写人叙事的文章,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阅读速度可快一点,了解大概内容即可,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内容要逐句精读理解,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自己作文时正确地运用。如阅读一份报纸,可指导学生采用“快速浏览——捕捉感兴趣内容——仔细地读”的方法;查找资料,可采用“目标——搜索——略读——精读”的筛选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阅读效果会更佳。
四、检查落实体验成功
课外阅读如不及时检查落实,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定期检查是课外阅读的有力保障。当然,课外阅读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教师应结合各种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写作,真正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我每周举办一次“阅读汇报”活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定个主题,如上到四大名著中的课文时,阅读汇报内容就是名著中的故事;上古诗词时,阅读汇报就定为“课外诗词朗诵会”,指导学生读唐诗宋词;学校要举办“读书节课本剧表演”比赛,表演比赛前一周的班级阅读汇报会就定为“历史人物故事会”;县级要举行民间故事知识竞赛,那段时间的阅读汇报会就定为民间故事。另外,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在小组内交流。总之,以活动为中心进行辐射阅读。这些活动面向全体,在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及时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
总之,教师引导激发孩子们阅读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科素养,努力让书本成为孩子的终身朋友。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