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观者生成自己的契丹印象

2020-07-18 16:22雨田
收藏·拍卖 2020年7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契丹文物

雨田

南北的顶级文物交流

“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来自吐尔基山辽墓、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沟贵妃墓、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这些墓葬均是考古界的顶级发现,比如1992年的耶律羽之墓葬群就入选了十大考古发现;吐尔基“女萨满”墓,一经发现,亦入选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规格仅次于帝陵,而辽代的帝陵几乎破坏殆尽,因此其中出土的文物大多独一无二,堪称辽代文化的海内孤例。

文物级别高,珍贵文物达116件/ 套,其中一级文物76件/ 套,陈国公主面具、驸马琥珀璎珞、双凤戏珠纹鎏金捍腰、鎏金高士图银杯、彩绘贴金七佛木雕法舍利塔等重量级文物皆悉数到场。文物级别之高,品类之丰,为近年来同类展览之少见。

实际上,这一展览的促成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意。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积极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结合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别遴选“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和“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进行文化交流,可谓匠心独具、意义深远。

广东和内蒙古分别位于南海之滨和祖国北疆,均拥有别具特色的丰富文物资源,在我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发现了秦汉以来的众多海丝遗迹和遗物,“南海I号”沉船及其18万余件出水文物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地带,具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征。这里曾孕育和培养出许多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王朝,不但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草原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此次展览是一次高规格的南北顶级文物交流。

对话策展人,如何更好地理解辽文化

《收藏·拍卖》:作为策展人,本次的策展思路和理念是怎样的?

兰维:这次是广东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合办的展览,展品主要来自其自身馆藏以及内蒙古各地区的考古研究所,大多是近年考古发掘墓葬出土的文物,等级很高,很多都是首次对外展出。因此这次展览的策展思路主要围绕这些文物而展开的。与此同时,这些文物多是当时辽朝贵族的陪葬品,代表了辽朝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刷新人们既有的认知,还原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辽文化,这个消失千年的民族不仅骁勇善战,也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

展览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草原帝国”,通过鸡冠壶、马具、捺钵用具等,重点展示契丹民族转徙随时、朔漠穹庐以及马背民族的游牧文化特色,同时展现辽颇具特色的四时捺钵和五京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幽幽文明”,侧重讲述契丹人的生活与习俗,通过服饰类文物、文房用具、佛教文物以及著名辽墓出土文物等,展示辽在服饰配饰、文化娱乐、佛教信仰和厚葬习俗等方面的丰富内涵。第三部分“多元兼容”,侧重表现辽朝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以及对外交流,通过陶瓷茶具、金银器、玻璃器等,展示宋辽交往,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化互通的历史,以及辽在草原丝路上留下的深刻印迹。

《收藏·拍卖》:无论契丹人还是辽文化,对许多观众来说都是陌生的,展览通过哪些手段帮助观众进行理解?

兰维:单单展示文物,并加以文字说明,我认为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我们搜索了大量的资料,并做了很多研究。在展示文物的同时,我会让文物与它所在的历史背景或相关的文物进行连接,一件文物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内容,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才是更值得了解的。因此,展览将文物放置在更广的历史的时空内去展示,以此让观众能从中获得更综合、更多元的历史信息,观众能从中获得知识延伸,也就帮助到他对文物理解。比如,展览在展墙上用了许多打印的辽朝壁画作为背景,同时辅助展示和说明文物, 让图像和文物相互印证,观众通过壁画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契丹人的形象、民俗风情。这比再多的文字说明更有力。此外,展览有效运用三维技术进行重点文物的辅助互动展示,并结合动画、纪录片等多媒体手段生动诠释有关主题,让观展体验更轻松。

《收藏·拍卖》:浏览整个展览,无论是熠熠生辉的金银器,还是大量出现的辽墓壁画,为何辽朝文物总给人一种唐朝遗风的既视感? 而这一点在盘踞中原的宋朝上,为何不明显?

兰维:辽朝在文化艺术上的确有继承唐的风格,甚至是各方面、各层面的模仿。事实上,契丹人在建国前就与唐朝来往密切,很早就接受了唐文化的影响,在晚唐藩镇割据的内乱时,契丹人乘机崛起。从时间节点来看,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而这一年正好是辽的前身契丹建立的年份,而唐灭亡后,中原还经历了数十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争后,宋朝才建立,所以,辽比宋更早建立,早期在风格上更深受唐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勇武的契丹人更仰慕鼎盛的唐朝,统治疆域不仅辽阔,还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这也是辽朝统治者所向往的。当然,辽朝中后期也逐渐受到宋朝文化的影响,总体而言,辽文化是多元且不断发展的。

《收藏·拍卖》:怎么看待辽文化在草原文明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兰维:这一方面,辽朝的主要贡獻在于一些制度的创立。辽朝以前,中国也诞生了不少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大多对中原的制度、治理方式采取敌视态度,仍然按照游牧民族的方式进行管理,所以,很多依靠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草原帝国往往在显赫一时后便迅速土崩瓦解;也有一些游牧民族如鲜卑,他们在入主中原后采取完全汉化的政策,虽然能维持帝国的长期统治,但民族自身也很快消失。

而契丹人则率先突破了上述两种模式,同样为草原文明,但辽朝建立起南北院制度,“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农耕与游牧两种治理模式并行不悖。契丹人在吸收中原文明的同时,始终保持并传承本民族的特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增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比如,他们创造契丹文字,以此书写并传承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避免被轻易汉化。还有捺钵制度的创立,通过皇家以身作则的方式,保持游牧民族的尚武习性。捺钵制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金、元甚至后来的清朝,他们都对辽朝创立的捺钵制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还有辽朝建立的五京制度,开创了在草原建立都城、城市的先河,通过分设多个首都管理国家的制度也同样被后世的金、元等王朝继承。

所以,总的来说,辽朝为后世游牧民族建立的草原王朝起了很好的典范作用,提供了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

《收藏·拍卖》:你希望观众通过展览获得怎样的体验?

兰维:展览从多个角度、维度展示了辽文化的多样性,虽不能说已面面俱到,也无法做到非常深入。但对辽朝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哪怕是展览中提起的一小部分,如果观众感兴趣,一旦深入研究,都有很多收获。

比如看到辽金面具,人们可以由此追溯文物背后陈国公主与驸马的爱情故事,通过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女萨满”墓、辽代贵妃墓等辽朝贵族墓葬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契丹人的丧葬习俗;再如可以通过展览上的辽朝瓷器,去对比、归纳辽朝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创新贡献以及与同时期宋朝陶瓷的相互影响,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每位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视角,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看展览,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哪怕从展览中获得一项知识更新,对辽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便已经足够。我们展览的初衷,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生成属于自己的“契丹印象”。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契丹文物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契丹喝死外交官
文物失窃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