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华
摘 要: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文章结合“荒漠化的防治”案例,从核心问题序列和问题体系设计及其具体的操作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核心问题;问题体系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即持续的自主建构[1] 。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矛盾冲突中持续地自主建构,产生新冲突和新问题。所以,建构主义是问题式教学的教育学理论依据。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2] 。即把学生的学习设置于问题情境中(高中地理新课标给出了4个情境水平:日常、熟悉生活情境;给定、简单地理事象或情境;给定、复杂地理事象或情境;现实中地理事象),教师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地表达观点并能提出新问题。在这个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获得蕴含于问题中的相关知识,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
二、核心问题和问题体系的设计
1.问题体系
问题体系由核心问题、加工性问题和追加性问题三类不同层次组成[3]。核心问题就是一节课中数量最少,能支撑全课的重要的简约性问题。一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若干加工性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依据学情,根据教学实际,加工性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教师追问学生的追加性问题。所以,下一级问题是上一级问题的分解,也是上一级问题得以解决的支撑和保障。
2.核心问题序列的设计
核心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核心问题是基于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设定的,是明确学生学习内容的框架,是所有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学习内容的起点和终点。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有研究者提出“培养高阶思维的‘七步追问预设问题串,是什么—在哪里—怎么变—为什么—影响谁—好不好—怎么做,即事物特点—空间分布特点—时间变化特点—因素分析—影响哪些方面—辩证评价—应对方法和思路”[4]。围绕教学主题设置关键的核心问题,几个核心问题因逻辑关系形成核心问题序列,核心问题序列的设计与这个问题串的设计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就可围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区域与发展问题”这一主题,设计核心问题序列(表1)。
3.问题体系的设计
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基于明白知识创生的先后,清楚明了“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按照知识本身具有的逻辑性设计的。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规律。所以,问题的设计就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传统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改变为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将问题设计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体系,即问题设计要从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4],确保学生是问题探究的主体。
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设计问题体系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情境和学生认知将核心问题分解成加工性问题,在达成加工性问题有困难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支架”,这就是追加问题。最终以核心问题为逻辑起点,将问题按照核心问题、加工性问题和追加问题三个层次进行梳理整合,形成问题体系。相同主题的教学,核心问题大体相同,但加工性问题和追加问题则千差万别。
以西部地区中等层次学校学生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为例,教师设计的问题体系如表2所示。
三、问题式教学的操作环节
问题式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提出新问题。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但应去模式化。教师和学生不同角色,不同研究角度,不同授课内容,不同学习阶段,问题式教学的操作步骤都不同。那么,教师如何完整地设计问题式教学?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对其中四个主要环节加以说明。
1.将核心目标转化为核心知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2.6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核心目标为:①西北地区区域认知;②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地理要素的动态变化,培养综合思维;③探究荒漠化治理措施,培养地理实践力;④探究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为了达成这些核心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与获得核心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抓住地理学科的本质。该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可细化为: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具体的核心知识是:荒漠化的概念、实质、表现,原因分析的方法及综合治理措施。
2.将核心知识转化为核心问题
本节核心知识是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問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这就定位了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这个核心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抽象与空洞,需要转化为一个个精妙的真实的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的统领下获得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3.将核心问题转化为问题体系
设计好核心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由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将地理核心问题分解成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
4.将问题体系转化为系列活动
根据分解出来的问题体系,可以生成本节内容的学习系列活动。例如,说出西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及区域特征,可以设计成自学活动(表3)。再如,探究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以用实验演示活动(表4)。
总之,问题式教学借助真实完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上下功夫,以核心问题为灵魂,以加工性问题和追加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甚至现在没有答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 2017(08):5-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8.
[3] 李春艳.学习视角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08):100-102.
[4] 吴文成,李淑春.指向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