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讲评策略

2020-07-18 15:56龚湘玲
地理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龚湘玲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落实立德树人、体现人才选拔标准来引导中学教学,起着中学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所承载的考查内容、要求和载体,反思高三试题讲评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试题解题过程的讲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精准答题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实现考试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评价体系;考试要求;试题讲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一核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四层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四翼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也就是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及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表达独特的见解。特别强调从“创新性”方面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惯性束缚,大胆创新。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反观当下地理学科备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策略还有不少问题,在高考备考中出现教师苦、学生累、效果不佳的困局。如何才能破解这些问题或困局?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对现有高考试题考查要求与目标精准理解,二是改变现有高考试题讲评的问题,三是建构以地理关键能力培养为旨向的试题讲评策略。

一、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学科考查内容与目标

1.考查内容与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设置不同情境,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使学生养成运用地理学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方法,认识、理解、解释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地理事物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思维习惯,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以致用,帮助教师开阔选材视野、丰富认知视角,不断调整和改进地理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使地理学科考试成为助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地理学科的高考是考查考生面對具体问题情境时,对事实和问题的认知能力,从地理学科的视角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综合表现出来的学科素养。考查的落脚点是能力水平和表现的综合素养,并以此推动中学地理教学转向学科素养的培养。

2.以考查关键能力为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是“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1]。试题导向是用核心价值做引领,学科素养为导向,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关键能力。旨在考量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临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形成迅速、高效的‘做事本领及其表达方式[2]。”因此,培养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学与评价的终极指向。

二、地理试题讲评中存在的问题

1.抑制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总想把一个万能的方法教给学生去解答千变万化的试题,结果挖空心思建立一个自认为非常严密完整的思维模式或解题套路,希望学生用这个模版或套路就能解决所有情境下的各种问题。而实际上,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人解决同一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的讲评,不仅不能提高学生面对各种新情境自主分析能力,不能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2.新概念引起学生概念混乱

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科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简单等同于解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公开课上,“尺度”“格局”“过程”“耦合”“时空”“主题”“区域”“逻辑”“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成为高三课堂中教师嘴里最时髦的语言,教师认为,将这些概念传授给学生并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家的思维方法,寻找到最科学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指正学生答题错误时,要求学生用地理思维、尺度、格局等思考问题,学生听后往往不知所以然。

3.地理必备知识碎片化

课堂上教师喜欢“创造”新概念和新奇表述,使得学生目不暇接,但对于材料中所反映的需要学生归纳总结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反而是一带而过,在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认为要提醒的才会讲解,因而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是零散、碎片化的。其实一线教师针对解题创造出来的概念,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同教师对此的理解大相径庭。

显然,教师试题讲评的方式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与目标是有差距的,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精准答题能力训练专题”为案例进行分析。

三、通过解题过程培养关键能力

高考解题实际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与情境材料的对话。读懂材料,完成对客观地理事物的认知。要知道材料说的是什么事?包含什么地理事物?它们的特征和彼此的关系如何?反映出什么问题?第二步,与命题者的对话理解设问。理解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路径,要知道一连串设问是要解决(研究)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范畴的问题?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链接的?第三步,与评卷者的对话。用学科语言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即回答问题。通过对地理事物特征与关系的分析,梳理或推断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地理概念和原理找出因果关系,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因此,通过3个对话过程及交流讨论,不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开阔视野,创新方法。笔者以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为教学素材,进行了“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精准答题能力训练专题”教学(表1)。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很多的思维和表达的问题,以及地理概念和地理关系的混乱、混淆问题,更可以让学生不断融合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绩提升也非常明显。

总之,高考备考,要落实到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上,可以通过试题讲评训练学生能力,同时让学生熟悉解答高考试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对试题具体问题分析中,指导学生从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方法一定是自己在面对不同情境下的问题,经过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2] 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65-70.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