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中的“三”“四”

2020-07-18 15:57牟紫
文史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辞源易经白话

牟紫

“不三不四”,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现在古典白话小说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不三不四”,《辞源》的解释是:“不正派,犹言不伦不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三”“四”怎么就和“正派”“像样”扯上关系了呢?这还得从源头上说起。

据说中华上古人文始祖伏羲,画了八卦:乾 、兑、离、震、巽、坎、艮、坤。乾表示天,兑表示泽,离表示火,震表示雷,巽表示风,坎表示水,艮表示山,坤表示地。后来周文王姬昌又将八卦两两重叠组合,推演出六十四卦。

卦之画称为“爻”。爻有两种,画为一长横的叫“阳爻”(—),画为两短横的叫“阴爻”(- -)。六十四卦中每一重叠组合之卦皆含有六画,故称为“六爻”(见右图)。

《易经》解释卦象,常常把“六爻”与“三才”(天、地、人)相联系。《易·系辞上》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注释道:“言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

关于“三才”,古人的认识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易·傳》也按这个顺序排列:“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而古人画卦,则是从最下边画起的,下边一爻叫初爻,依次往上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每两爻一组配三才,就是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

由于古人把《易经》用于占卜,“六爻”与“三才”的对应关系便在民间传播开来。借三爻四爻之所指,民间骂人不带脏字的聪明人,便发明了“不三不四”这个词语,意为其言行不像样,不正派,不伦不类,不与“人”搭界。后来,“不三不四”被文人采录,写入古典白话小说中而定型化,终于成为一条成语。

猜你喜欢
辞源易经白话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易经·序卦》探微
Kiss and Ride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