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美术教学资源的可行性探究

2020-07-18 16:07郝嫘儡徐颖怡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

郝嫘儡 徐颖怡

摘 要:在藏從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藏文化资源优势,了解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这个有效传播载体,将西藏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开发﹑转化和利用,成为合适的美术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既能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又能起到传播本土文化,增强学生对西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教学资源;藏戏面具

文化符号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典型表征形象。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人物等,经历时间洗涤之后自然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在长远历史发展过程中铭记下来的一种集体契约。符号包括标志、图象、语符、象征和专指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化符号的本质是能够承载、表述、传达、储存某种文化信息和理念的媒介。

民族的文化符号是富有体系的,并非单一,西藏传统文化也不例外,藏族传统文化符号就有锅庄、唐卡、藏医、藏戏、藏文字、各地区藏族服饰等等多个文化名片,是西藏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藏戏面具是藏戏艺术特有的面部装饰手法,它无疑是藏戏艺术表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视觉表达载体,是很重要的藏戏艺术文化符号之一。西藏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开发﹑转化和利用,成为很好的美术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既能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又能起到传播本土文化,增强学生对西藏传统文化的认识,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藏戏面具这种典型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为例,描述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美术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并能产生积极的引导意义。

1 分析藏戏面具作为美术教学资源蕴含的美学价值

1.1 藏戏面具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

藏戏面具,藏语为“巴”,即面具的意思。藏民族特殊的高寒生存环境、风土习俗、宗教信仰决定了藏戏面具的独特神韵和特殊视觉效果。它在藏戏形成之初就已经出现,其最早来源当与藏族原始宗祭祀教仪式中戴面具的拟兽图腾舞蹈有关。在文化大融合过程中,受汉文化和周遭文化的影响较多。尼玛次仁说:“面具艺术起源于上古图腾崇拜,在华夏文化中有漫长的发展史,形成庞杂而完善的艺术体系,伴随图腾艺术和表演艺术向各方面辐射,在人类文化中造成了相当深广的影响。藏戏面具折射出华夏文化共同土壤与共同心理因素,打上了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印痕……如元朝以后,汉文化中求吉祥嘉庆的内容的罗汉、寿星等直接吸收在藏戏面具中。

1.2 藏戏面具具有很强的视觉辨识性

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初叶,蓝面具藏戏的面具艺术,从古老稚拙到精致瑰丽一应齐全。各类人物、神魔和动物精怪的面具系列,在整个西藏面具艺术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独特的背景文化和历史发展渊源造就了藏戏面具独有的造型,形态夸张,多为立体或半立体,运用动物皮毛或粗毛线制作具象的动物造型或抽象的人物等,材料本身体现质朴之美,形态各异、色彩浓重大胆,多用于民间歌舞、戏剧和说唱艺术中,集娱乐性、艺术性于一身,视觉辨识度非常高,形成了它固有的视觉表现语言。

2 藏戏面具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融入美术教学资源的可能性

2.1 藏戏面具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满足实际教学可操作性的条件

藏戏面具要成为美术教学资源进入美术课程,需要考虑到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制约,毕竟我们是培养师范类综合素质人才,专业课程的结构必须均衡,选择操作性较强的和容易上手的内容,这是美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我校设有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主要来自区内,大部分为藏区学生,从小对藏戏文化及藏戏面具耳濡目染,藏戏面具融入教学有近地域文化优势。从我校课程设置方面看,可以采取单元学习的形式来实施美术课程,并考虑不同年级不同西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教学的连续性和梯度性要求,使传统文化传承为目的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够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性。

2.2 符合大学生心理接受特点

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充分考虑到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心智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解承受力。藏戏面具要成为我校美术教学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必须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以及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的问题。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需要,需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对不同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和组合,有时甚至适当放弃某些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问题,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需要符合认知过程的规律,体现出学习的连续性以及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2.3 适合任课教师自身条件

教师是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因此要把西藏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美术教学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就要寻求更多适合任课教师自身条件的结合点。我校美术教师包含本土成长的教师和引进的内地人才两部分,本土教师具备先天的藏文化底蕴优势,对藏戏面具比较熟,利于美术资源的深层拓展;引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有优势,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整理运用。

2.4 藏戏面具具备的美术教学要素

藏戏面具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材料运用都为现代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从色彩方面其独特的色彩性格及色彩搭配特点方面,可与我校美术专业必修课《色彩构成》相融合,符合我校大学生的审美需求,让其在贴近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更进一步了解西藏传统文化及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3 以藏戏面具为例的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于藏戏面具课程的结构方式较多,可以根据面具类型安排课程内容,如平板式软塑面具、半立体软塑面具、立体硬塑面具和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可以根据色彩的性格及象征意义安排课程内容,如由色彩联想到人物性格、色彩联想到某种宗教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建议:(1)大一学生采取制作优先的原则,亲自动手实践,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文化阐释,大二学生可在文化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制作;(2)注意直观性原则,教师要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对制作的程序和技法要领进行示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图像、影像增加直观性;(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请藏戏民间艺人讲述和示范;(4)要注意学习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现代生活,进行创作设计;采取适当地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藏戏面具与本土人民生存的关系和价值追求。在文化解读时,不要过于抽象,可采取比喻、比较和直观等方式使学生达到认识的程度,进而达到认同;形象设计时结合平面构成的构成方式对面具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见图)

4 结语

总之,藏戏面具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符号之一融入美术教学资源,既能将传统文化符号继续传播延续,又能丰富美术教学素材,有助于还原和营造完整而立体的文化情境,既能让西藏传统文化符号更好的服务于美术课程,还能通过美术课程使濒临灭绝的文化得以更高质量的传承、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卫和,郑宇新主编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R].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4]狄智奋.地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5]张莹莹.技艺VS记忆——美术教育传承“非遗”之问题研究[J].装饰2010,(12).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及实践探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探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