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0-07-18 16:25文彩娟
决策探索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文彩娟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发展与世界前途给出的中国方案。它的提出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把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所遇难题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集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于一体的概念,包含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诉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友好往来;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内涵;举措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中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的发展当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人类的发展与世界的前途给出了中国方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有史以来,战争就像恶魔一样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与财富,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参战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连年的战争更显和平的珍贵。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的对比更趋平衡。邓小平敏锐地把握国际形势,对时代主题作出了科学判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今天,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烙印着和平的印记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但即便在“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和”的理念一直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儒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世代相传,《中庸》提倡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彰显了中华民族承载万物的博大胸襟;道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事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道德经》更是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外,“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表述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仅体现在文字的表达上,更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日本、鄭和“七下西洋”等千古佳话为世人所传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携手破解世界难题的必要举措

全球化浪潮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命运更是休戚与共。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当今,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挑战层出不穷: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笼罩,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重大传染疾病威胁着生命,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等。2020年刚开局,各国人民就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澳洲森林大火肆意蔓延,被烧焦的动物尸横遍野;非洲蝗虫遮天蔽日,大军过境寸草不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多个国家人心惶惶……这些难题跨越了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造成的影响遍及全人类。面对着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而开出的良方。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

(一)政治上:对话协商,持久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历史上发生的无数次战争带来了太多惨重的教训。今天,每个国家都是国际事务的参与者,一个国家的事务处理不得当,就有可能对周边国家甚至世界的事务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彼此间要做到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不以大欺小、不以强凌弱。国与国遇到矛盾、发生冲突时,也应积极寻求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样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实现本国人民的梦想,同样也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安全上:共建共享,普遍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萌发出更高一层次,也就是对安全的需求。今天,各国所追求的安全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土、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安全,也包括非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面对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各国应该树立新型国家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致力于解决各类安全问题,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式在地球上撑起一把保护伞,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经济上:合作共赢,共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放眼世界,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稀缺、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等问题不容忽视,消除贫困、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向往。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下,“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各国只有齐心合力做大蛋糕、公平合理地分好蛋糕,最终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

(四)文化上:交流互鉴,开放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纽带。每个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因素等方面的不同,相应地形成了带有本民族特征的文化。各国文明虽有地域之别,却无高低优劣之分,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费孝通先生所总结的十六字箴言一样,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上就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以此搭建起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推动世界的进步。

(五)生态上:绿色低碳,清洁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给自然界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就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事实也印证了恩格斯的观点,20世纪的中期开始,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系列公害事件的发生,再到本世纪的“非典”事件以及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无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迫在眉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到生态上,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

(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新中国成立7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有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熟视无睹,有关中国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必须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近年来,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广泛设立,诸如《战狼》《流浪地球》等优秀影视作品相继走出国门,与他国合作互办文化旅游年等方式,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要不断探索让国外友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提高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知晓率与认同度。

(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友好往来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經济实体,在外交上从不以大国的身份自居,始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国家,努力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现如今已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其中,一大批合作的成果惠及沿线国家。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国际交流平台,都给各参与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三)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或是冲突。要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制定出共同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作为现行国际关系的参与者,始终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态势有所抬头,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稳定,中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国际新秩序又有助于引领世界各国建立起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辟出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创新了全球治理方式,体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蓝图已经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广大成员国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5.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85.

[5]党的第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40.

[6]世界经济不能从大海退回到湖泊[N].人民日报,2017-01-1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21.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猜你喜欢
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