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华
【摘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河南省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的严峻挑战。河南省在积极防控抗疫的同时,对疫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应有充分预判,并制定出阶段性应急预案和自救计划。本文分析了此次疫情对河南省造成的经济风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经济影响;对策
一、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介绍
河南省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河南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4259.20亿元,同比增长7.0%。从产业来看,三大产业结构分为比9:46:45,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相对于第三产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传统产业在河南省占有一定优势。与此同时,河南省三大产业比例不断优化,第三产业近几年增长势头迅猛,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9年以旅游娱乐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和金融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经济的影响
现阶段,疫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在持续进行的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将当前疫情缓和的势头控制住,尽力将社会各项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一)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产粮大省。小麦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大豆、玉米、肉类和棉花等产量也一直排名全国前三位。虽然因疫情蔓延可能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在局部地区出现小幅增长,但总体弊大于利。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大部分餐饮企业停业,使得果蔬、肉蛋等产品滞销,影响农户经营收入;另一方面,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耕,河南省大部分粮食种植户会出于规避风险考虑减少外出,影响了正常农业耕作。此外,春耕期间多地交通封锁,农户会因农业生产资料的短缺导致农事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可能影响全年粮食产量。
工业作为河南省传统产业的支柱,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非典疫情研究表明,疫情对于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并不明显,且随着近年来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高,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疫情所带来的冲击。虽然疫情对工业的冲击相对于服务业可能较小,但由于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短缺和相关供应链残缺不全仍然会给工业生产带来重重困难。
国内和国际贸易行业在河南省近年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河南自贸区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建成更是成为河南省发展国际贸易的桥头堡。基于以往研究,疫情会显著影响企业出口,并且这种影响还会持续。鉴于目前疫情已呈现全球性蔓延态势,对于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冲击显而易见,河南省的出口产业以及出口企业短期内势必遭受极大压力。
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的重要交通地位,公路、铁路和民航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在省内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疫情发生时间正值春运,人流、物流的阻滞以及短期内的不良预期会持续给河南省的交通运输业造成不利影响。
河南省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新型支柱产业。受疫情影响,工地停工,楼市门可罗雀,房地产业的低迷同时会带动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原材料供应行业的低迷,而且暂时的歇业也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工人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引发经济和社会联动的系统性风险。
(二)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
第三产业作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河南省提供充足发展动力的同时大幅度地吸纳了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障伞。疫情迫使省内各地区第三产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停业或者歇业状态,各地市间也形成疫情壁垒,联动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疫情发生时又恰巧处于春节前后第三产业创造产值和增加值的黄金时段,可以说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第三产业中的旅游娱乐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和金融业。
第一,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每个地级市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古迹,旅游业对于各地市的GDP贡献度有目共睹。春节黄金周作为每年主要的两大旅游黄金期之一,对于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极高。景区因疫情暂时封闭,相关配套产业诸如酒店娱乐业、旅游周边文化产业、旅行社业务都受到持续负面影响。
第二,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情结。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势必会带来餐饮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暴发式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私营业主资金链断裂风险近在眼前,极有可能产生负面连锁反应。2019年,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收入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10%,而第一季度作为该行业的黄金季度,营业额占全年营业额的比重约为三成。其中,郑州市、洛阳市和开封市作为河南省餐饮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为发达的地级市,遭受损失更为严重。
第三,金融服务业作为新时代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在经济发展和资本融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和腾飞的助推器。此次疫情也给河南省金融服务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首先,几乎覆盖全省范围的隔离要求降低了金融产业惠民利民的活跃度,一季度存款和贷款势必受到冲击。其次,金融服务业中投资部门受累于传统产业的低迷和停滞,势必出现资金流的亏损和投资收益风险。最后,实体产业的亏损可能对保险公司造成理赔风险。金融行业作为重要的政策调节工具,也因为人流、物流和资本流的停滞失去了其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消费的调节器作用。
(三)对于社会生活影响的经济成本分析
除上文分析的直接影响以外,此次疫情的間接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持续近一个月的全民隔离行为使河南省各行各业停工、停产,对于经济增长造成的间接损失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企业停工、停产或者倒闭必然会影响到就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第三产业。
其次,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因停止运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科研损失,科研反哺实体经济的效率受到了冲击。疫情还对各种工程审批、科研审批、贸易审批等公共服务进程造成影响,生产、贸易甚至科研课题申报因疫情而延后,产生的间接损失不单单是经济指标可以核算的。
最后,疫情暴发对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影响也难以估量。例如,集中暴发的疫情产生的病人可能会挤占本应服务于中老年人和重症患者的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净损失对于社会公共福利产生的持续影响不言而喻。疫情暴发所带来的恐慌心理不仅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不利,同时也会给医疗系统发展带来一些影响。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给予最大程度的帮扶
相当一部分餐饮、零售、旅游等领域的企业因疫情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很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岌岌可危。政府应快速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贷款以及还款政策优惠,并提供相应补贴等,缓解这些企业的燃眉之急。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受到此次疫情冲击较大,现阶段的帮扶政策应着力聚焦于这些中小微实体企业,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二)通过智能化模式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疫情可能会催生一批新兴线上品牌服务型企业,应用于教育培训或者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导致的延期复工、开学等突发状况。因此,线下实体服务业可利用其稳定客户群、大数据等优势,通过智能化模式创新,转变运营思路,开辟线上商店或者远程办公模式,一来减少人员聚集,二来增加线上消费,以此缓解来自疫情的冲击。
(三)重视内需,加快提升居民消费率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为经济复苏和稳增长提供良好的需求环境。可充分利用财税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可引导居民在卫生健康消费方面加大投资,有效引导经济反弹。
(四)善于运用民间机构资源
合理运用民间力量,鼓励行业协会自发成立专业性公益组织和专业志愿者团队,并做好监督工作。建立慈善或公益大数据中心,做到收支公开透明,使捐赠物资和善款能及时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五)金融保险行业应尽快出台相关产品支持
一方面,针对疫情时期业务发展的困难,金融保险行业要抓住当前公众对健康险等保险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严防保险公司的误导欺诈行为,以免让广大民众寒心。
(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因疫情所暴露出的人均医疗资源匮乏、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医疗资源长期分配不均是当前河南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短板。从长远角度来看,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着力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普及化与规范化,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并重视应急防疫教育,培养医疗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菁菁,黄洁.疫情事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冲击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35(22):109-112.
[2]冯俏彬,韩博.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财政研究,2020(04):15.
[3]关伟.抗疫时期财税政策如何助力经济恢复[J].人民论坛,2020(10):76-79.
[4]何宗樾,宋旭光.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机理与启示——疫情发生之后的思考[J].经济学家,2020(05):58-68.
[5]李志萌,盛方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与消费的影响及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03):5-15.
[6]张响贤,陈风,孟祥騰.非典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J].保险研究,2003(06):36-38.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