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2020-07-18 02:26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耦合度生态农业安徽省

木 薇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态农业的内涵解读及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生态农业”一词,随后在1981年,英国学者Worthington对“生态农业”一词作了更详细的阐述,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1]。1982年,学者叶谦吉首次定义了属于中国的“生态农业”,即以生态学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来有效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2]。生态农业逐渐变成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传统农业指的是依靠农民劳力、牲畜劳力,沿用流传至今的种植方法,采用积累至今的经验和技术而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3]。所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生态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对立面,而是传统农业的经验传承者,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传统农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集合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与新技术结合,将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提高到全新的水准[4]。

1.2 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促进传统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是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近年来,省内各地区致力于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学习与创新,但在发展的开放性上仍然存在短板。据2018年安徽省统计局官方数据可知,安徽省生态农业在新概念的加持下仍然以传统的农业推广方式为主;省内生态农业技术装备配套支持有待提高;全省整体上生态农业的产业管理模式有待改进,生态农业产品附加值相对不高,不利于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从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安徽省是我国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区位优势的省份,地势较低且以平原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安徽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以及品牌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都得到较快提升。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安徽省到访游客超过540万人次,同比增速超过13%;其中,国际游客入境旅游超过320万人次,港澳台地区则超过220万人次,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2017年,安徽省仅旅游外汇收入就超过了28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安徽省为了进一步推动省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推动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构建“旅游+农业”新模式。截至目前,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解决了约45万农民的就业问题。

2 耦合发展理论分析

耦合原本是物理学概念,它是指各个系统之间的彼此作用与影响。关于耦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耦合度指的是,用具体数值测量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耦合度的数值高,代表作用力与影响力大,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也意味着这些系统的趋向是好的。耦合度越低,作用力越小,影响越小,则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越疏远,也意味着这些系统的趋向是不可预测的、混乱的。耦合协调度指的是,用具体数值测量不同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程度。耦合度仅表明各个系统之间作用、影响的程度,不能体现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和各个要素的分量,所以,需要综合考虑耦合协调度这个指标,如果耦合协调度的数值大,则意味着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高,步调越趋于一致[5]。

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其本质在于两个产业之间的“共生”。根据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产业系统的运作与发展规律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具有一定联系的产业之间在某种条件下是能够构建起共生关系的,并且在共生关系下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竞争渠道维持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在两个达到耦合条件的产业共生关系中,产业系统之间以共生环境为基础,通过正向的系统耦合完成系列信息、物质以及能量的交换,以此形成资源共享体系,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两类产业系统之间存在自然资源这一根本联系。其中,生态农业强调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即以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和更商业化的姿态变革传统的农耕模式,将农业产业打造成为确保生态性的、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综合发展产业;旅游业则同样依靠自然资源,通过为游客提供响应的旅游服务达到经营效果。总体而言,旅游业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条件,生态农业以现代化生态环境为转型目的,二者之间具备了良好的共生基础。因此,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二者的耦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态农业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

3 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3.1 指标设计与权重计算

指标的选取遵循以下几个标准:数据可以方便、快速地观察与收集,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正确、全面地衡量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从产业的规模、效益、发展三类一级指标入手进行完善;另外,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属性进行描述,其中,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

Dj=1-Ej

(2)

(3)

其中,Ej代表第j个指标的熵值,Dj主要表示信息熵冗余度,Wj主要表示权重。Pij主要表示第i年j指标值与所有年j指标之和的比值。

在权重计算基础上,本文采用了王俊提出的生态农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6],以及王中雨提出的旅游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7]进行两类产业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安徽省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3.2 数据收集与模型构建

3.2.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收集。采用2018年政府相关网站和报告,包括安徽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其数据页面、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其披露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及其发布的相关数据等。

表2 安徽省生态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在上文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的属性也存在差异,对此,本文为了消除具体数据的计量差异,通过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5]:

Sij=(Xij-Xjmin)/(Xjmax-Xjmin)

(4)

Sij=(Xjmax-Xij)/(Xjmax-Xjmin)

(5)

3.2.2 模型构建

根据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安徽省生态农业系统以及旅游业系统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两类模型均将采取加权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5]:

(6)

根据式中的具体指标,Ui主要指第i年某一系统的外在功效,其中,该项指标的分值越接近1,则表明该时期产业发展质量水平越高。

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构建安徽省生态农业—旅游业系统耦合度模型来对其耦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学领域的耦合算法,将耦合计算模型表述如下[5]:

C={(U×U2)/(U1+U2)}1/2

(7)

其中,U1表示安徽省某时期内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水平,U2表示安徽省同期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C代表某年安徽农业—旅游业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度的数值徘徊在0和1中间,耦合度靠近1,意味着两个系统之间的作用力大,耦合度计算指数越大,则表明两个系统之间的联动发展水平越高,具体的耦合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3所示。

进一步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用以反映安徽省的生态农业系统以及旅游业系统的联动发展经济情况[5]:

(8)

T=αU1+βU2

(9)

在上述公式中,因为两系统具有均等的重要性,故将系数α、β的值都设为0.5;D代表耦合协调度,数值处于0和1中间;T代表耦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本文参照前人研究资料,将耦合协调度共划分成10个等级,如表4所示。

表3 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4 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3.3 耦合度测定

根据耦合度测算模型,测算安徽省2000—2018年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二者之间的耦合度、耦合阶段和协调状态,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度发展与协调度变化相对缓慢,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低水平—拮抗期阶段。2000—2007年,安徽省生态农业—旅游业两类产业系统的联动发展关系,根据耦合计算结果可视为低水平—拮抗期,该水平耦合度的系统联动发展中,两类系统各自发展,且发展水平不高,相关性程度差。在该时期,安徽省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也并未能有效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反过来,生态农业对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效果同样不大;尽管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两类系统在该时期的耦合协调度出现增长,发展至濒临失调的协调阶段,但总体上仍然在失调状态,系统间的联动发展成效低。

表5 耦合度测算结果

(2)磨合—耦合阶段。2008—2018年,安徽生态农业—旅游业的系统耦合度增长迅速,意味着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两个产业系统开始彼此磨合,系统之间加大了对彼此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在我国农村“三产融合”战略的推行背景下,安徽省各个地区开始呈现出农耕文明发展需求以及田园生活旅游需求增量级增长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两类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二者的联动发展水平也开始显著提高。根据本研究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在该时期,安徽省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增长至0.72的水平,达到中级协调水平,进一步表明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

4 安徽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对策

4.1 优化“旅游+农业”模式,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优势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有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北部与南部的自然环境各有千秋,差异很大,各地农业类型各具特色,在充分考虑与评估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与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规划当地的农业旅游产业。例如,在安徽省的皖南地区,由于山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原生态特色显著,对于该地区可以开发生态旅游农业及康养等项目;而在包括长江、淮河、巢湖沿岸等在内的地区,由于该类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于此打造水域景观发展旅游业、湿地旅游区、渔业生态体验、水乡风情等;而在安徽的皖北地区,则可借助其平原的农业优势充分发展农耕文化,在现代生态农业基础上构建观光、采摘等旅游模式,突出生态农业旅游特色,促进两类系统的联动发展[8]。

4.2 加强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农业旅游产业附加值

当前,安徽省的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注重生态农业产品或者旅游产品的产业附加值的经营,导致产业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两类产业系统的联动发展。因此,安徽省在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同时还应注重产业附加值的挖掘,提升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产品层次。例如,根据安徽省各个地区生态农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特征以及优势,对其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产品进行深化设计;又如,各地区加强创意农业的研发与设计,注重农耕文化的打造,并根据地区优势建立起生态康养模式,增加游客的户外体验,丰富生态农业—旅游业的项目,最终促进产品开发进程,以建立起当地品牌,从而达到增强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附加值的目的[9]。

4.3 增加农业旅游就业人数,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营活动

目前,安徽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仍然以农户为主,呈现出分散型趋势。专业、综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均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也不利于品牌的构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生态农业旅游就业人数,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营活动。例如,各地政府应给予生态农业以及旅游合作社、旅游开发企业以大力支持,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与此同时,应鼓励龙头企业对农业旅游开发领域的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其他中小旅游企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开发,达到规模化发展。

5 结 语

近年来,安徽省的生态农业获得显著发展,在联动效应条件下,旅游产业随之发展壮大,各类中小旅游企业、农业企业诞生、发展,市场相对繁荣。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确保省内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应加快相关监管体系的构建步伐,为其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具体来看,首先,应根据安徽省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实况设置政府相应监管职能,完善有关部门的权责监管体系,确保政府管控效应的发挥。另外,有关部门应对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效率进行相关规范,制定全面的服务评价标准,确保游客在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体验中的安全与权益。此外,政府还应做好进入市场的资格审查和退出市场的相关审查工作,促进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农业旅游融资平台、信息服务、人才对接项目等配套体系建设,健全安徽农业旅游社会化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耦合度生态农业安徽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成长相册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