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2020-07-17 16:17臧智慧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系统论教育学导师

臧智慧

近年来,跨专业考研人数逐渐递增,其中跨专业学习教育学人数只增不减。教育学跨专业学生由于和本专业学习内容不同,导致学生专业认同、专业兴趣、专业学习效能偏低;同时学校设置课程墨守成规,使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导师指导也力不从心,导致科研如同虚设。从系统论的角度探寻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从专业与学生、学校与学生、导师与学生出发,打破原有传统培养方式,对教育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校对更大规模更高智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作为教育类复合型人才的一员,如何高效培养跨专业研究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为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所录取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为非教育学类专业。因与本科所学专业不同,跨专业研究生在基础知识、专业认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本专业就是教育学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1.1 专业认同、专业兴趣、专业学习效能偏低

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在刚进入新专业时,学习积极性高专业兴趣浓厚,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研二、研三阶段,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了困难,同时对专业失去了兴趣,甚至在选择工作时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本硕一致的学生,渐渐地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同产生怀疑,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同时对专业失去了兴趣,打击自信心,出现了学业倦怠现象。

1.2 课程设置墨守成规,教学陷入两难境地

目前教育学类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传授轻研究方法训练;课程内容陈旧,未能开设学科前沿知识研究,未能及时传授学科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跨专业和本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一致,并未考虑到跨专业学生的特殊学习背景;随之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以跨专业研究生的背景来安排教学内容,则本学科学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学科学生的背景来安排教学内容,则跨专业学生会“吃不消”,所以教师的教学常常陷入两难境地,经常会出现“半生不熟”的学习效果。

1.3 导师指导力不从心,科研形同虚设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导师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具有渊博的知识背景与技能技术,可以指导研究生在纵向上向深层次发展,但是导师不可能涉猎所有学科,对所有学生的专业背景均有所了解,对跨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同研究生学科不能很好的进行架构,这不利于跨专业研究生发挥本科专业特长,进行跨学科横向发展,单一的导师指导制使导师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跨专业研究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题研究,导致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水平受限,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形同虚设。

2 系统论视域下教育学类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系统论即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方法。基本思想为将研究对象当做整体系统来处理。主要任务为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角度出发探寻系统整体和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其本质上说明研究对象的结构、功能等,目标是充分把握系统整体,用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系统论视域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横向上涉及四大要素:学生、专业、导师、学校。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作为教育研究中的新鲜血液,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是当前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专业与学生

系统即为整体,发挥整体功能。系统内各元素因其之间相互关联所构成结构。因此,系统是元素和结构的统一。在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专业与学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相辅相成。专业是“结构”,起到整体的作用,调节跨专业研究生专业培养的方向。而学生是“元素”,隶属于“培养方案系统”。

元素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跨专业研究生应该走进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其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了解该专业目前的情况,而不是盲目猜想。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研究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打破原有思维定式,将原来所学专业和新专业进行学科融合,同时应加紧夯实自己專业基础知识,时刻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学校应根据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开有针对性的课程,激发学习兴趣。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专业与学生统筹结合,因材施教,根据跨专业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专业培养方案,这样可以体现系统论中统一性与差异性结合的特点,从专业层面统筹推进跨专业研究生全面培养的进行。

2.2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学校与学生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系统论中,环境为“虽不属于系统中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却同系统中的相关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系统不仅其内部之间相互关联,同时作为整体与外部的环境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会发生。环境同系统之间的关联虽比系统内部的关系弱,但环境一旦作用于系统,不仅会改变系统同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会改变系统内部的关联,进而系统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了解系统内部的关联与了解系统外部环境同样重要。在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这个系统中,学校作为重要的环境,与学生密不可分。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建议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让跨专业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其次,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每学期公共课程不是很多,学校应适当的开设基础课程,有助于跨专业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让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有利于之后深层次的学术修养培养。此外,学校教学大纲除了保留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外,还要体验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跨专业学科的学生进行学习。最后,学校可以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专业介绍工作,如师生座谈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3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导师与学生

系统具有一定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展现其功能。在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这个系统中,导师也就是“环境”,导师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起重要作用,重点在“导”,也就是指导的作用。特别是对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导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毕业论文这些艰巨的任务。导师为避免不熟悉学生原学科而导致指导学生产生片面性和狭隘性,甚至产生误导,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扬长补短,寻求相关专业导师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多学科跨学科指导学生,不仅可以指导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导师作为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这个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还应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导师和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要相互沟通,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原则上,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爱、互助,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和师生关系。

3 小结

近年来,我国跨专业考生占硕士总报考人数接近五成,为了提高考研成功率,存在近一般的考生选择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是考试选择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探讨如何提升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对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国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系统论教育学导师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导师的猫
教育学信条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