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文教育的途径解析

2020-07-17 16:17余扬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人文传统素养

余扬

新时代,怎样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整合至人文教育进程中,是诸多高校发展过程中需深度探究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文章在解读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在该教育领域中有效融入的途径作出探究,希望能与同行分享经验与心得,共同实现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教育。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不应单纯培养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应重视人文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审美高度,有效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党为我国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高校教育中,合理使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德智体整体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之高校人文教育中,不仅能优化人文教育效果,还能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使其长盛不衰。

1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阐述

1.1大学生人文意识普遍薄弱化

现阶段,很多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过度关注就业率,而未能予以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工作一定重视,在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均显薄弱化。大学生人文意识普遍偏低,核心价值观清晰度不够造成原则性薄弱、民族精神偏低、不重视完善社会人际关系、道德素养偏低等情况。因为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很可能造成他们在政治信仰方面举棋不定、理念信念欠清晰、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等问题。

1.2在高校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滞后性显著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交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文化逐渐渗透至高校校园文化中,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较明显的冲击,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理解方面出现偏差,传承与弘扬的意念被削弱,很可能会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新媒体的发展,使网络文化演变成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构成,微信、飞信、QQ 群均可以成为人文教育的“阵营”,为传统文化的融入开辟新的行径。高校可以鼓励师生共同开发一系列可以发挥培养人文素养的网页,研发出一些能将人文课程寓教于乐的网络课程或游戏,这有益于调动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动性,促进综合素养发展进程。

1.3重应用能力,轻人文教育现象显著

高校是培养各行业、各领域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与弘扬文化的主要基地之一。当下很多高校过度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人文素养教育严重缺失。高校本就应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场合,应引导大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等形式去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对现实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并清楚表述出来,成为一个技术精湛、道德优秀、涵养深厚的专业人才。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高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2.1全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引导、改革开放脚步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均受到一定影响,高校也亦如此。为提升应届生的就业率,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将重点放置在专业教育层面上,未予以优秀传统文化一定重视,对应的课程稀少,系统性的宣传活动更是罕见。尽管高校培养出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不利于提升其整体素质,难以为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效力。分析当下高校人文教育主干课程,发现主干课程并没有和传统文化建设依存关系,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篇幅少、精简度高。

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应予以人文教育一定重视,在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重视人文素养的考评,适度提升其所占分值比。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持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浓度的文化气氛中耳濡目染。比如,高校可以定期舉办“诵读经典”,以横幅、板报及微电影为载体去传播文化;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本地的革命遗址等实践活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循序渐进,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确立学习、传承的主观意识,促进传统文化与高校人文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进程。

2.2完善理论课程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沉积下的产物、也是代代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为有效的将传统文化融合至高校人文教育进程中,将自身充分发挥出来,为优化人文教育效果而服务。就要求在编写人文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性、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巧妙的将其渗透至课程理论体系中,建设理论课程和大学生现实生活两者的相关性,提升人文教育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能动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在融入传统文化过程中,提倡继承、借鉴,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我党领导者在长期艰辛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优秀传统与精神整合为一,站在历史的高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善于归纳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成果。高校也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鼓励教师创设传统文化课程,例如中国文化、古代的哲学思想及明清文化研究等,为高校大学生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养料”创造便捷渠径。高校教师应洞察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立足于学科特征与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传统文化融入至学科教学中,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吸取中外先进文化精髓,力求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2.3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将新媒体技术用于高校人文教育进程中,取得的教育成果一定会不同凡响,若能把新媒体作为传统文化融入至人文教育中的载体,一方面能便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文化有效传承另辟蹊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体现出即时、快捷、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等诸多优势,且其也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就提示高校可以新媒体为支撑,进行在线互动、传统文化教育、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高校可以在校园BBS上创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栏目,定期更新栏目中呈现的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的眼光,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活动中;创办优秀文化的微信公众号,由呼吁广大师生群体关注逐渐发展至培养他们自觉参与到其中的主观意识,力争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渗透至生活点滴小事中;密切关注校园贴吧、论坛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偏差的信息;定期将一些大师人物对优秀传统文化评述的视频资料等上传至“慕课”等平台上,供师生随时观看,进一步为他们营造出更浓郁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平台。

3 结束语

现阶段,高校应立足于新时代发展需求与趋向,着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合二为一,挣脱人文教育边缘化的困境,助力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转型过程中,将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素养放置于首要位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至人文教育中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调动广大师生为群体的能动性,确立生本理念,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合理利用新媒体等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化的人文教育体系,为新时代中高校创新、持续发展获得更大动力支撑。

猜你喜欢
人文传统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