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社区老年人平衡能力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2020-07-17 14:12胡才友吕泽平李海洪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系统疾病骨骼

梁 梅 胡才友 吕泽平 张 为 吕 渊 徐 薇 李海洪

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2.32%,到2025年预计达到2.90亿,约占总人口的1/5[1]。研究表明,平衡能力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跌倒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全世界[3]还是仅在我国[4]。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有21.5%存在平衡能力下降的问题[5]。因此,平衡能力下降可能对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多项研究证实[6~8],康复治疗和专门的练习可提高平衡能力。

本研究在我院徐薇等[9]研究的基础上,将与平衡能力有关的5大类10项因素纳入到分析中,包括生理因素(性别和年龄)、生活习惯(运动)、常见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心理因素(抑郁)和药物因素(抗精神病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某大型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3.90%,接近南宁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12.86%)]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1250人。排除问卷信息不全的研究对象后,共纳入1186人。

1.2 调查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对面进行入组标准询问。(1)入选标准:年龄≥60岁;在所调查社区里居住≥1年;能同意配合完成调查者。(2)排除标准:有严重步行障碍,肌力≤3级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不同意不配合调查者。

1.3 调查量表及相关标准

1.3.1 受试对象相关资料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常见疾病及老年人平衡测试表。

1.3.2 老年人平衡测试表:参照Berg平衡评定量表而设计,分静态平衡能力评定量表、姿势控制能力评定量表和动态平衡能力评定量表。

1.3.3 平衡能力的定义:总分为静态平衡能力评定量表、姿势控制能力评定量表和动态平衡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分合计,并按照原国家卫计委《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分为良好(0分)、较好(1~4分)、差(5~16分)、很差(17~24分)四类[4]。

1.3.4 吸烟者: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定义为吸烟者。

1.3.5 饮酒的定义:指过去30天内至少饮过一杯酒,一杯酒指1/2瓶啤酒、125g葡萄酒或果酒、40g白酒。

1.3.6 运动的定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并具有与自身体质及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

1.3.7 抑郁的定义:通过老年抑郁评估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5,GDS-5)判断是否抑郁[10]。

1.3.8 躯体疾病:所有躯体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11]。

2.结果

2.1 人群基本情况 按照方案要求调查老年人1250人,实际符合统计要求的人数为1186人。其中,男女比例和年龄段分布较均衡;运动为897人(75.63%);疾病方面主要为心血管疾病959人(80.8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82人(57.50%)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54人(55.14%);抗精神病用药144人(12.14%)。

2.2 各项指标人群平衡能力的分布情况 老年人群不同平衡能力在年龄、性别、运动、抑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抗精神病用药的分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南宁某社区老年人各项指标人群平衡能力分布情况[例(%)]

2.3 平衡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运动、抑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抗神经病用药与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变有关(P<0.05),见表2。

表2 南宁某社区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2.4 不同平衡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80岁以上、男性、抑郁、服用抗精神药物、患中枢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危险因素;与此相反,运动是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保护因素。此外,视觉系统异常以及患糖尿病会增加平衡能力下降的风险,见表3。

表3 南宁某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平衡能力下降是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发现老年人平衡能力相关因素而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对防止老年人跌倒有积极作用。本项研究主要从《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跌倒相关因素6大类53项危险因素中选择5大类10项进行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分析。

3.1 生理因素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生活常识,人们都认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平衡能力会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性功能退化,包括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下降[12],行动变缓慢,动态和静态抗干扰维持平衡能力以及前庭功能都有下降趋势[13]。国外一项研究也发现,在进行下台阶和听觉Strop试验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都显著升高[14]。但是性别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不同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15,16],有些人认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有些人认为男性各年龄段静态平衡能力优于女性。本次研究结果与彭小文等[17]研究发现一致,男性是老年人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之一。

3.2 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 对于平衡能力下降,临床上有诊断意义且常见的老年人心理因素主要是抑郁,而药物因素主要是抗精神病用药。抑郁可导致老年人心理巨大的负面影响,促使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下降[18],从而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则反过来增加老年人心理负担,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恶性综合征、癫痫发作)、自主神经的副作用(视力模糊)等。因此,使用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头晕、乏力、共济失调等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4]。

3.3 常见疾病 老年人常见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疲乏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厥。来医院就诊的跌倒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要高于未患者[19]。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偏盲以及忽视[20];帕金森综合征引起肢体震颤、运动迟缓、肢体僵硬和共济失调[21];前庭器官功能表现在维持水平运动平衡和旋转运动平衡[2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直接导致平衡功能下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加导致骨质疏松更易患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包括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等可致视力严重受损,从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而更易发生跌倒[23]。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控制不良,易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下肢感觉及血液循环障碍、足部病变等,常发生步态不稳和行走摇摆[24]。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异常对心、脑、肾、眼等全身器官均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增加平衡能力下降的风险。但本项研究结果提示,对于80岁以上男性,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与其他研究结果不相一致,可能是由于被调查对象所在小区为南宁市生活水平较好的小区,高龄老年人基本上都有护理人员或亲属照料而减轻了影响。

3.4 运动 长期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其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各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都能得到很好地维持,同时运动能提高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强了大脑与小脑间的信息反馈,并不断加强感觉器官、平衡器官、视觉与中枢神经的联系,从而加强了中枢神经对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的控制[25]。很多研究发现,在经过周期性核心力量训练后,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可以改善,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对预防跌倒非常重要)具有显著相关性[26,27],因此康复治疗时应经常对患者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本研究也证实,运动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80岁以上、男性、抑郁、服用抗精神药物、患中枢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危险因素;运动是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保护因素,而心血管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对高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本项研究设计的主要遗憾是并未将可能与平衡能力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纳入分析,调查对象非住院老年患者可能会存在数据偏倚。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系统疾病骨骼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更 正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BI评定量表在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功能状态评估及护理分级确定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021 年专题预告·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