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磊 刘 春 孙子环 陈 姣
瓷贴面修复是采用粘接技术以恢复牙体表面正常形态和色泽的一种修复方法,常用于牙体缺损、牙列不齐和变色牙的修复治疗,其成功率可达96%以上[1-2]。目前,临床采用的瓷贴面有普通瓷贴面和超薄瓷贴面,贴面修复是否成功不仅要从牙齿形态和功能恢复等方面评估,修复体颜色与基牙期望色的匹配性也是评价瓷贴面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3]。临床常用的普通瓷贴面可以恢复牙体表面形态和色泽,但是需要在局部麻醉下磨除基牙唇面和切缘0.3~1.5 mm。而超薄瓷贴面最薄处仅有0.2 mm,无需麻醉,可不磨或少磨基牙,更有利于瓷贴面的粘固,可达到微创美学效果[4]。目前有关瓷贴面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粘接性、继发龋齿和牙龈反应等方面[5-6],对超薄瓷贴面颜色匹配性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观察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前后颜色的匹配效果,评价超薄瓷贴面修复的美学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拟行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患者20例(51颗患牙)。其中,牙体缺损11例(28颗患牙)、牙列不齐5例(8颗患牙)和氟斑牙4例(15颗患牙);男性5例(17颗患牙),女性15例(34颗患牙);年龄19~73岁,平均(36.65±14.46)岁。纳入标准:①牙髓活力正常;②咬合关系基本正常;③前牙牙体缺损,有足够牙釉质面积;④前牙牙间隙过大、轻度错位扭转和畸形牙;⑤轻中度氟斑牙。排除标准:①死髓牙,有严重牙周组织炎症、重度深覆牙合及磨牙症等不良习惯;②前牙牙冠缺损过大、釉质严重缺损,牙釉质没有足够的粘接面积;③四环素牙;④不能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修复
1.2.1.1 基牙预备和超薄瓷贴面的制作 根据患者的要求以及基牙数量和位置制作诊断蜡型,按照临床操作规范和患者的美学要求由同一医师对患牙进行开窗式或者对接式的微备牙,调磨和抛光影响修复体就位的牙体结构以及唇面结构明显的外形高点、边缘嵴、唇嵴和尖锐的点线角,颈部边缘尽量置于齐龈,若有明显遮色需求或者改善形态的需求时,则将边缘降至龈下位置[7]。排龈后将牙体表面吹干,并做好隔湿,将TRIOS 2 Cart牙科三维扫描仪(丹麦3shape公司)放置在牙齿上进行扫描成像,同时扫描邻牙、对颌牙的光学影像,建立数据资料。原基牙颜色患者满意不涉及改色的基牙期望色即为原基牙预备前的颜色,原基牙颜色患者不满意涉及改色的基牙期望色则为患者期望达到效果的比色板上的相应颜色。将口内扫描仪的数据、基牙期望色数据连同患牙数码照片发送到深圳市金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义齿加工厂),由加工厂通过计算机辅助制作超薄瓷贴面。
1.2.1.2 超薄全瓷贴面试戴 试戴超薄瓷贴面,检查贴面的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形态,患者对形态满意后,用Variolink© N Try-In水溶性丙三醇试戴糊剂试戴瓷贴面,选择患者满意的糊剂颜色,也即粘接树脂的颜色。
1.2.1.3 超薄全瓷贴面粘接 基牙用Proxyt抛光膏抛光清洗吹干,上橡皮障隔湿。按照Variolink© N双固化树脂粘接材料(列支敦士登Ivoclar Vivadent公司)的粘接流程,由同一医师处理瓷贴面组织面和基牙的釉质粘接面,用选好颜色的Variolink©N Base树脂粘接剂进行超薄瓷贴面的粘接,待修复体完全就位后去除边缘多余的粘接剂,将Liquid Strip丙三醇凝胶覆盖修复体边缘后光固化,完全固化后用水冲掉丙三醇凝胶,检查并清除修复体边缘多余的粘接剂后调整咬合并抛光。
1.2.2 超薄瓷贴面修复体颜色匹配性检测 修复前按照Crystaleye CE100-DC/EU齿科比色仪(日本OLYMPUS公司)操作要求对患牙唇面进行测色,牙齿两侧光斑要对称呈纵向细条状,每个牙齿测量3次,测色在同一间暗室用同一个比色仪和配套的遮光罩在患者口内进行。用电子比色仪对预备后的基牙、超薄瓷贴面和试戴(未粘接、未使用试戴糊剂)的瓷贴面修复体以及粘接后的瓷贴面复合体进行测色(获取每组的L*a*b*数据),每个修复体和牙齿测量3次。基牙、试戴(未粘接、未使用试戴糊剂)的瓷贴面修复体和粘接后的瓷贴面复合体的测色在同一间暗室用同一个比色仪和配套的遮光罩在患者口内进行,超薄瓷贴面修复体放在同一个暗盒中的同一个模型上用同一个比色仪进行测色。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电子比色仪获得的基牙期望色、超薄瓷贴面、试戴(未粘接、未使用试戴糊剂)的瓷贴面修复体和粘接后的瓷贴面复合体的L*a*b*数值,并将其带入色差值公式计算色差值(⊿E), ⊿E单位是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NBS)。L*a*b*值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8]的对色坐标定义颜色空间,其中明度值L*代表光亮度,a*和b*代表色度坐标,a*代表红绿轴,b*代表黄蓝轴。⊿E =[(⊿L*)2+ (⊿a*)2+ (⊿b* )2]1 /2,式中⊿L*为试样对比前后的L*差值,⊿a*为试样对比前后的a*差值,⊿b*为试样对比前后的b*差值。当⊿E< 1 NBS时,修复体颜色的匹配度极好,观察者不能察觉;⊿E> 1 NBS时,修复体颜色的匹配度好,在理想的光线条件下能被一部分观察者所察觉;⊿E≤3.7 NBS时,在正常的临床条件下,修复体的色差不易察觉,患者能够接受;⊿E>3.7 NBS时,修复体的色差较明显,患者不能接受[9]。
与粘接前试戴的超薄瓷贴面比较,粘接后的51颗超薄瓷贴面复合体色差值范围(0.25~5.67 )NBS,色差均值为(2.70±1.27)NBS,L*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值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后的51颗超薄瓷贴面复合体与基牙期望色比较,色差值范围(0.11~3.67)NBS,色差均值为(2.07±0.91)NBS ,L*b*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值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工厂制作的51颗超薄瓷贴面修复体,L*b*值均低于基牙期望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值也低于基牙期望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1颗基牙期望色、粘接前试戴的瓷贴面、粘接后复合体和超薄瓷贴面的 L*a*b* 值比较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6岁,2018年9月就诊,要求上前牙微创美学修复。口内检查:全口牙釉质表面呈白垩色改变,明显釉质发育不全,牙齿表面呈被侵蚀形貌,11、21的切1/3黄褐色改变明显(见图1),患者咬合关系和牙齿排列基本正常,制作诊断蜡型(见图2)与患者沟通后拟行13~23共6个牙位的数字化超薄瓷贴面美容修复(见图3)。超薄瓷贴面的修复效果见图4、5。
图4 13~23二矽酸锂超薄瓷贴面修复体
图5 13~23超薄瓷贴面口内粘固完成后
瓷贴面是临床修复牙体表面形态和色泽的常用修复体。普通瓷贴面,需要在口腔局部麻醉下磨除基牙唇面,常磨除切缘制作包绕型瓷贴面。而超薄瓷贴面修复无需麻醉,可不磨或者极少量的磨除基牙,常制备成开窗型或者对接型,不用磨除切缘,对牙釉质磨损少更有利于瓷贴面的粘固[4]。但是由于超薄瓷贴面的瓷层厚度较薄,遮色能力有限,修复前后的颜色匹配性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观察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前后颜色的匹配性,旨在评价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美学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加工厂制作的51颗超薄瓷贴面修复体,L*b*值均低于基牙期望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值也低于基牙期望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纯的超薄瓷贴面的颜色偏蓝,明度低于基牙期望色,其原因与超薄瓷贴面的厚度较薄有关;与粘接前试戴的超薄瓷贴面比较,粘接后的51颗超薄瓷贴面复合体,L*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值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差均值为(2.70±1.27)NBS。表明粘接后的瓷贴面-基牙复合体比基牙上试戴未粘接的修复体颜色偏红和偏黄,粘接剂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较大;本组粘接后的51颗超薄瓷贴面复合体与基牙期望色比较,L*b*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值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色差均值为(2.07±0.91)NBS。表明通过使用试戴糊剂选择粘接树脂的颜色,能够使粘接后的复合体颜色与基牙期望色相匹配,对于遮色能力有限的超薄瓷贴面而言,树脂粘接剂颜色的选择对修复效果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超薄瓷贴面牙体复合体颜色与期望色颜色匹配,患者对修复后牙体颜色的匹配效果满意。由于本文只观察了超薄瓷贴面修复体颜色的匹配性,对于其颜色稳定性的长期临床评价还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