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

2020-07-16 21:50袁丽晓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美术活动渗透

袁丽晓

摘  要:游戏是幼儿成长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美术活动与蕴含在幼儿游戏中的内涵精神完美融合,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大突破。本文从美术活动概述、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游戏精神对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渗透影响、游戏精神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合理应用的建议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

关键词:游戏精神;美术活动;渗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045-01

在儿童成长生活中,游戏就是他们天性的释放和体现,是对认知世界的态度和理解,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与生活需要。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生活的全部彰显,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穿。对于儿童自身而言,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来使自己获得快乐的感觉和体验,在得到满足感、幸福感的同时传达出自己的思维和态度。

1.美术活动概述

(1)幼儿美术活动简介。幼儿美术是针对儿童(3-7岁)开展的艺术创造活动,旨在帮助儿童开发智力,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主要有绘画、手工、欣赏三种主要形式。

(2)美术活动的阶段目标。一是小班。侧重培养孩子的各种感官能力。以欣赏活动为主,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学会观察环境,强化孩子对各类食物的形象记忆;绘画次之,通过引导孩子大胆涂鸦,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进行初步的锻炼,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手工为辅,交给孩子简单的手工操作活动,鼓励动手动脑,培养操作能力。二是中班。侧重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形成发散思维。帮助孩子提高独自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教育者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奇特想法,表扬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三是大班。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鼓励孩子多做多说,与同伴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经验与教训,碰撞童年世界特有的情感火花。

2.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开发智力。美术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实践活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以其独特魅力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参与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的过程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参与。通过各项活动、各种动作刺激脑细胞和脑神经,促进手脑发育与智力提高。

(2)引导创新。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因其沉浸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中,左右脑协同活动,而后通过无意识的想象和联想,随心所欲地发散思维,产生灵感,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创造性品质、创新性思维。

(3)培养美感。有言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人皆爱美,但审美能力却有天壤之别。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和培养形成的。幼儿由于缺少知识经验以及缺乏对美的理解,所以有太多的直观性和自发性。美术活动某种程度是审美活动,从爱美到审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也是切实可行的。

3.游戏精神对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渗透影响

(1)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家建立更加完备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服务质量,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教育者立足于“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一基本论点,着手开展游戏精神与美术活动相配合的幼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游戏精神融入到美术活动的意义。游戏精神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的开展方式,极大的创新了课堂模式,让课堂真正符合儿童的兴趣,更好的回归孩子的世界,迎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尊重孩子的游戏天性。

兴趣是引导孩子不断探索创作的动力,游戏的融入无疑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游戏的趣味性为孩子喜爱美术提供了条件,对激发孩子好奇心,從而不断探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4.游戏精神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合理应用的建议

(1)活动形式游戏化。美术活动主要采取欣赏、绘画、手工三种形式,融入户外参观,涂鸦画作,橡皮泥、剪纸等趣味性游戏,改变原有枯燥单调的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美感。

(2)活动情境游戏化。环境可以感染情绪,孩子在一个温馨、自由的游戏情境中更容易融入到活动中,教育者抓住这一特点,有目的的创设新颖的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美术活动中。

(3)活动体验游戏化。为解决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太过功利化,许多幼儿园机构逐渐重视孩子的活动体验,将游戏精神的愉悦体验感巧妙地融入到美术教育活动中,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在单一的活动中逐渐失去创造的兴趣。

(4)活动课程游戏化。教育者改变原有呆板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融入“滚画游戏”“补缺游戏”“图画捉迷藏”等趣味性小游戏,丰富课堂内容,不再盲目机械的提升美术技能,而是真正让孩子“玩”于游戏的同时“学”于课堂。

(5)活动方法游戏化。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游戏化的活动方法,营造游戏化的活动情景和氛围,从而使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自由、自主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6)家庭教育游戏化。创建家园教育模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应适当融入游戏精神,坚持家庭与学校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总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幼儿教育者更加注重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以“游戏精神”贯穿于教学内容,本着“尊重孩子本性”的原则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在制定未来的教育计划中,幼教工作者也要去探寻一条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彰显美感体验回归游戏精神—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地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4(04)

[2]王艳.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美术活动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