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能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及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160-01
1.数学学法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1.1系统化原则。
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复习。
1.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小学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小学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1.3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1.4及時巩固原则。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2.数学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有效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快融入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温习教材的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笔记,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迁移的记忆方法。
(4)答题方法的指导。
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3.学习心态指导
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有利于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3.1愉悦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时候,大脑皮层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变得更加迅速敏捷。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的突破点。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解学生之所疑。课下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有奖问答,乐学生之所乐,引导学生们在数海中畅游。
3.2严谨感。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用严谨的教学之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来给学生以细致、标准的解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与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不应有任何纰漏、含混之处,重视解题后的回顾。
3.3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学法与教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师态度与学生情感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