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行为的干预研究

2020-07-16 11:52张嘉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个案自闭症

张嘉江,黄 颖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广安市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四川 广安 6383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沟通、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沟通能力的缺陷,会进一步阻碍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沟通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其社会交往和融合问题,而主动提问能力又是自闭症儿童发起有效沟通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基础。

当前,随着自闭症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加,自闭症康复干预形势越来越严峻,良好的干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自闭症康复干预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以行为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分段回合教学法(DTT)、结构化教学法、关键反应训练法(PRT)等。2009年全美孤独症中心发表的“国家规范化报告”在总结1957—2007年所有孤独症论文的基础上,指出关键性技能训练法被确认为最具科学有效性的孤独症干预方法,得到美国科学委员会认定[1]。

关键反应训练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理论发展而来,以行为矫正为基础,是通过吸引学生注意、给与清晰且恰当的指令、分享控制权等形式,对自闭症儿童关键性技能(包括动机、共同注意、社会交往等)进行干预,进而促进非关键性技能的掌握,以实现康复效果[2-4]。有学者比较分析了DTT和PRT的区别,指出了PRT的理论特色,如要求尊重儿童兴趣,强调家庭参与,注重关键性行为的训练,及主要操作技巧,然而文章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未进行实证研究[5]。2012年吕梦、杨广学[6]对关键反应训练模式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干预目标、实施原则、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这一模式的理论特征和应用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评析,但是并没有涉及到PRT技术的方法以及实际康复干预的效果研究;同样,贺荟中[4]教授也只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对PRT技术进行解读,指出该技术可以在家庭、康复中心、社区生活环境中实施。这些研究均从理论上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了支持和指导,但是国内相关的实践性研究较少,如程志军[8]、王智与田婧[3]等人分别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中的共同注意、主动求助、轮流等待以及识别生气、害怕面部表情等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关键反应训练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时间短、经验不足,且可能存在自闭症干预人员对PRT认识不足,家长更是对PRT鲜有耳闻的问题。因此在国内应加强PRT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提高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技能。

同时,已有学者对国外关键反应训练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应用PRT进行康复训练,表现为干预方法简单,较少探讨不同情境下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干预环境以治疗室、教室为主,缺乏对干预对象个体差异性的考量,而且缺乏不同刺激物、条件、环境下泛化研究[9]。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索关键反应训练方法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能力的干预效果,并针对以往干预情境的单一性、有效性等质疑,选择以康复中心、家庭、社区三个环境进行,以期有所发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被试者,男,2013年7月10日出生,对其进行康复干预时5岁11个月。4岁半被确诊为中度自闭症,其主要缺陷表现为社会交往与沟通,无明显刻板行为;从5岁开始在自闭症康复中心接受康复干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一受试实验研究之跨情境多基线ABC实验设计[10],分别在A-康复中心、B-家庭、C-社区三个情境中对个案主动提问能力进行关键反应训练干预。

(三)研究工具

(1)个案主动提问次数表。此表由教学者自编,主要用于基线期对学生在康复中心、家庭、社区环境中主动提问“这是什么?”、“他/她是谁?”次数的记录。

(2)关键反应教学法学生目标达成追踪表。根据教学目标、提示水平/类型、教学目标达成率等组成部分自编完成。教学达成目标:每一次教学时学生主动提问“这是什么?”,“他/她是谁?”。该表包含日期、教学者、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辅助提示、达成率等几部分,主要为追踪个案教学达成率情况。

(3)关键反应训练教学数据表。该表由教学者编写而成,主要用于记录基线期、介入期、维持期、泛化期学生主动提问次数。

(四)研究变量

本研究中的自变量为关键反应训练教学,通过运用关键反应训练策略及原则,如学生的注意力、分享控制权、轮流与示范、直接强化等,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提问能力。

研究中因变量为个案对物品命名、人物命名的主动提问技能。在每一训练时间段,通过呈现或出现个案陌生的物品或人物时候,学生主动提问10次,教学达标率为100%,当学生主动提问达到80%,即实现教学目标[11]。

研究程序以物品命名主动提问为例,如图1。

图1 主动提问——物品命名的提问教学设计范例(康复中心、家庭、社区)

(五)研究过程

研究程序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线期、干预期和维持期。

在基线期,不做任何处理,进行关系建立、增强物调查等活动,待情境A的资料呈现稳定状态后,即进入介入期,情境B、C仍维持在基线期;干预期中,当情境A中的目标行为稳定后(被试主动提问达到80%,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下一情境进入干预期。

干预期中,着重强化动机的核心部分,分别对A、B、C三个场景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每周4次,每次1个小时。

当介入数据呈现稳定状态后,教学者撤销对个案的干预,即进入维持期,并在干预撤销后一周,对个案主动提问能力进行评估,如果个案提问次数达到60%,即个案主动提问技能维持程度好,反之则给予个案辅助提示。

(六)研究数据收集与处理

视觉分析主要包括阶段内分析和阶段间分析[10],分析基线期、介入期、维持期数据资料是否稳定,以及介入和维持效果。C统计分析主要是为了弥补视觉分析的不足。通过所求Z值分析行为是否达稳定状态和显著性水准。

三、研究结果

(一)目标行为一干预结果统计

表1、表2以及图2显示了研究对象在关键反应训练前后,目标行为一——对物品“这是什么?”的主动提问行为频率的变化。

由表1及图2可知,被试对物品的主动提问在基线期全部为0,即没有对物品主动提问的行为。进入干预期后,被试在康复中心、家庭以及社区中,其主动提问行为均有显著增加。

表1 研究对象目标行为(阶段内分析)

注:字母A、B、C分别指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表示p<0.05;下同。

表2 研究对象目标行为(阶段间分析)

注:A/B指“基线期/干预期”,其余类同;下同。

图2 目标行为一变化曲线

由表1、表2可知,在基线阶段三种情境中介入期的平均值都是80%以上,维持期的平均值都在70%以上,说明关键反应训练对提高个案主动提问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维持效果。根据C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康复中心和家庭中个案目标行为在介入期较社区更为稳定,社区中个案目标行为维持期未达显著性水准,说明目标行为维持效果不稳定。在三种情境中个案基线期和介入期的重叠百分比较低,说明关键反应训练的效果显著,介入期和维持期的重叠百分比较高,说明维持效果好;所求Z值均达显著性水准,说明关键反应训练对提高个案主动提问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

(二)目标行为二干预结果统计

表3、表4以及图3显示了目标行为二——对人物主动提问“他/她是谁?”在三种不同情境中的干预行为频率的变化。由表3及图2可知,其主动提问行为均有显著增加。

表3 研究对象目标行为二阶段内分析

表4 研究对象目标行为二阶段间分析

由表3、表4可知,在三种情境中介入期、维持期个案的目标行为达成平均值较高,说明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效果显著。通过在不同情境中对C统计求Z值可知,对人物主动提问干预效果仅社区情境中未达显著性水准,表明在该情境中个案目标行为达成不稳定。另外,Z值达显著性水平,说明在社区进行人物主动提问的干预效果不如另外两种情境中的效果显著。

图3 目标行为二变化曲线

(三)信效度分析结果

1.评分者一致性

在干预结束后,由没有参加干预的人员A选取3天基线期、5天介入期、3天维持期的数据,进行次数的记录和评分。计算公式为:评分者一致性百分比=AB评分者评分一致的次数/(AB评分者一致的次数+AB评分者不一致的次数)×100%。本研究中,三个不同情境中,其评分者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7.9%、93.1%、92.5%,表明结果可信度较高。

2.社会效度

家长反映在进行关键反应教学之后,个案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主动提问的能力,并且在介入撤销之后,个案主动提问能力保持较好,在没有教学过的环境下出现了提问“这是什么?”。说明个案不仅通过关键反应训练习得了主动提问的技能,而且还将该技能泛化迁移到其他的环境,且个案与他人沟通互动次数和主动的语言表达次数增加。其结果说明关键反应训练不仅提高了个案的主动提问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案主动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沟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讨论

正常儿童两岁左右就能通过口语或者是手势进行主动提问“这是什么?”,但个案5岁11个月仍未发展出主动提问能力,说明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主动提问能力有巨大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个案主动提问能力用PRT进行干预后,其在康复中心、家庭、社区三种情境中,无论是对物“这是什么?”还是对人“他/她是谁?”的主动提问频率都有较好地提高。

主动提问“这是什么?”能力显著上升,且家庭和社区较康复中心明显,可能是因为实验具有一定的共变现象,在康复中心对个案进行干预训练对家庭和社区中的干预有一定影响。在维持期个案目标行为达成率较介入期低,可能存在介入撤销后,个案所学技能有所降低,而导致维持期保留效果不佳,但能够达到预定的保持效果。在社区中个案目标行为的达成明显低于康复中心和家庭,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个案来说更加陌生,要将习得的技能进行运用迁移的难度更大。

家庭中个案目标行为第一次评量达成平均次数较高,同时波动幅度较大,但在社区环境中,则表现出较好的结果,且变化幅度小,说明目标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维持期先呈下降趋势后趋于稳定,说明干预撤销后目标行为达成率有所下降。维持期数据趋于稳定,可能是因为个案已经掌握了该目标行为技能,只是不能很好的运用。由于社区环境较康复中心和家庭复杂,个案在运用习得技能的时候还需要其他技能的支持。

个案在不同的环境下主动提问能力增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个案与家人、教学者以及同伴沟通互动有所增加,且经过教学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主动沟通交往的意愿增强。说明关键反应训练教学对个案主动提问以及促进个案沟通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显著效果。个案主动提问能力增强,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使个案与环境互动增强,促进个案的社会融合。

本研究运用关键反应训练法,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之跨情境多基线实验设计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行为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被试在康复中心、社区、家庭不同的环境中,对物品命名提问以及人物命名提问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和保持效果,表明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提问行为有较好的康复效果,有效地促进了个案沟通行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个案自闭症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