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柱培,梁光辉,蔡玉珍,张慧
1.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心理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220;2.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抑郁障碍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以患者显著而持久的自发性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症状与心境的一致性认知偏向有关,可引起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且患者患病后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较重,因此抑郁障碍的防治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1-3]。在目前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和用药研究中表明,传统的医生问诊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查法敏感性较低,无法对一些早期抑郁障碍或存在其他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且此类方法患者主观性较强,无法就是否存在病症进行客观判断[4-5]。而在国内一些较为前沿的精神卫生研究中发现[6-7],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时,其诱发电位中的波幅和潜伏期存在一定变异,反映出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感觉门控缺损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本研究旨在探究抑郁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观察抑郁障碍患者的电生理特点,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更佳方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院内两名精神科医师共同诊断确诊,主要指征和症状均符合《国际疾病与分类第十版》[8](International Diseases and Classification-10,ICD-10)中关于抑郁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者;②首发抑郁障碍,入组前均未接受精神抑制药物等相关治疗者;③年龄在16周岁以上,表达清晰意识清楚者;④右利手者;⑤经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检测,得分≥17分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无法顺利完成相关电位检测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或生理缺陷,无法有效配合研究工作开展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需要即时治疗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同时选取我院身体健康的职工或家属40例为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志愿者年龄≥18岁且无任何精神疾病史,家族内也无精神疾病遗传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7分,且对研究的参与和配合较好。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8~58岁,平均(36.28±16.18)岁;病程3~52个月,平均(18.64±4.52)个月。对照组志愿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59岁,平均(37.58±5.61)岁。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的诱发电位检测工作均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①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检测:将脑电生理系统设置为oddball范式,标准刺激纯音设置为500 Hz与80 dB,偏差刺激设置为2 000 Hz与85 dB,刺激间隔固定设置为1 s。②认知电位P300检测:将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共同组成纯音oddball诱发模式,以50次靶刺激和200次非靶刺激共同构成一轮实验(即将刺激比设定为0.2∶0.8)。③感觉门控电位P50检测:采用听感觉条件作为测试刺激范式,按照标准12/20系统将Ag盘状电极放置于患者Cz脑区点,参考电极设置为左耳垂(Al),同时对前额鼻根部进行接地,检测时电极电阻均<5 kΩ。将测试模式设置为clicks条件诱发,80 dB的成对刺激(条件刺激为S1,测试刺激为S2),刺激间隔为10 s,共给予32轮刺激。诱发电位的检测应当保证检测环境安静,屏蔽外界噪音和刺激,参与对象意识清晰放松;保持检测环境清洁,以保证患者或志愿者配合度较好。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受试者MMN潜伏期、波幅的差异;②比较两组受试者认知电位P300刺激下N1、N2、P2、P3a、P3b波的潜伏期及基线波幅;③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感觉门控P50电位检测中条件刺激波(S1-P50)的波幅、测试刺激波(S2-P50)的波幅、波幅比值(S2/S1)、波幅绝对差值(S1-S2)和P50抑制度,P50抑制度的计算方式为[1-(S2波幅/S1波幅)]×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受试者的MMN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MMN潜伏期较对照组志愿者明显较长,MMN波幅较对照组志愿者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的认知电位P300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N1期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P2、N2、P3a、P3b期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各时期的波幅表现明显低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受试者的MMN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受试者的MMN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40 MMN潜伏期(ms)214.56±25.17 199.15±17.21 3.37<0.05 MMN波幅(μv)3.64±0.83 5.63±0.96 11.03<0.05
2.3 两组受试者的感觉门控电位P50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S1-P50潜伏期、S2-P50潜伏期和S1-P50波幅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2-P50的波幅显著低于同组S1-P50的波幅,但明显高于对照组S2-P50的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2/S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1-S2、P50抑制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受试者的认知电位P300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受试者的认知电位P300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40 N1 106.72±13.71 102.72±14.03 1.413 0.161 P2 167.78±9.99 162.08±15.90 2.206<0.05 N2 220.29±19.20 202.85±14.15 4.919<0.05 P3a 341.13±24.32 309.30±18.54 7.025<0.05 P3b 363.18±25.94 331.50±22.65 6.289<0.05 N1 4.32±1.11 6.26±1.69-6.939<0.05 P2 2.82±0.27 4.52±0.41 25.021 5<0.05 N2 2.68±0.25 6.08±1.08-19.564 3<0.05 P3a 3.04±0.38 5.66±1.12-14.258 0<0.05 P3b 2.78±0.41 5.33±0.78-19.000 4<0.05潜伏期(ms) 波幅(μV)
表3 两组受试者的感觉门控电位P50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受试者的感觉门控电位P50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同组S1-P50波幅比较,a 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40潜伏期(ms)62.19±12.36 62.57±11.54 0.154 0.877波幅(μV)3.66±0.28 3.89±0.32 3.799<0.05潜伏期(ms)67.13±12.41 67.42±13.71-0.080 0.936波幅(μV)2.61±0.32a 1.39±0.41 16.670<0.05 S2/S1(%)65.48±7.99 39.21±8.45 7.044<0.05 S1-S2(μV)1.24±0.27 2.51±0.33 21.066<0.05 P50抑制度(%)34.52±7.99 60.79±8.45-7.044<0.05 S1-P50 S2-P50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壮年人群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持续而不显著的情绪低落、郁闷烦躁使得许多早期患者难以调整心态,进而慢慢发展为中重度抑郁障碍,从而诱发自杀情绪和自杀行为的出现[10]。抑郁障碍在我国的患病率正逐年攀升,研究表明,我国抑郁障碍平均患病率为3.02%,10%~15%面临自杀危险,识别率不到20%[11-13],无法及时有效进行诊断延误治疗时机,治疗率低,这也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最值得重视的新问题[14-15]。
目前临床上对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精神与体格检查及一些辅助检查,较多应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为临床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早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轻,病症对其影响较小,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时难以对其进行判断,无法直接对其进行确诊和治疗[16],同时问卷量表等调查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大,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作出客观判断,也无法对不同类型的行为障碍作出区分和判断,具有较多的局限性[17]。因此,结合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手段,对于抑郁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抑郁障碍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生理检查是基于电生理学原理临床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成本低且敏感性较高,在较多领域的检查中均得到广泛应用[18]。诱发电位则是近年来得到逐步发展并推广的新型电生理检查技术,其能够在对人体进行特定能量刺激的同时,记录下受试者体内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特定部位和功能的异常情况。但诱发电位所发出的电流较小,只有在设备对刺激信号进行重叠处理和放大后,才能从多种生物电信号中进行提取和描记,因此在对受试者进行诱发电位检查时,需对检测得出的波形和潜伏期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受试者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早期诱发电位技术多应用于人体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同时可以对部分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进行准确判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于心理精神状况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能在对受试者进行特定电位刺激的反馈接收中,判断受试者对信息刺激的过滤功能和存在的情感障碍,从而及时发现受试者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结合对应治疗以阻断病症加重的趋势[19-20]。
本研究选取了3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来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检测,同时结合健康的志愿者参与,以判断抑郁障碍患者患病后诱发电位指标的变化情况。MMN是常用的听觉记忆功能指标,其无需受试者主动辨认刺激偏差,但能在不断的周期性刺激中观察患者对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判断能力,从研究结果来看,抑郁障碍患者的MMN潜伏期显著延长,而波幅显著较低,提示患者对偏差刺激的辨认速度减慢,无法快速对不同类型的刺激进行反应。P300是目前事件相关电位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潜伏期反映了受试者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的收集能力,而波幅则体现了受试者脑部处理信息的效率情况,从研究结果来看,抑郁障碍患者P2、N2、P3a、P3b波的潜伏期比健康对照组延长,而波幅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罹患抑郁障碍后患者对外界刺激和信息接收的反馈变弱,无法及时对刺激和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让情绪和精神陷入更加萎靡的状态。同时,MMN和P300指标与患者的大脑皮层认知功能存在一定关联,结合两者检查结果来看,可以判断抑郁障碍患者的初级听觉皮层和前额区认知激活皮层存在一定损害。而P50作为感觉门控电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试者大脑皮层对无关刺激和信息的抑制能力。现有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注意力缺损,使其在对多种信息刺激下无法过滤无用信息,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急性的记忆、执行功能减退[21-22]。本研究结合了P50电位对抑郁障碍患者的测试,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测试刺激波波幅较条件刺激波较低,而较正常受试者测试刺激波波幅较高,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门控抑制缺损程度较高;较高的波幅比值和较低的P50抑制度则表明抑郁障碍患者无法对无效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过量接收外界信息和刺激易导致感知超载和认知功能损害,进而使患者感到无助和郁闷,情绪进一步变差。结合3种指标的检测结果来看,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事件相关诱发电位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别,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中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信息处理能力缺损,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具有良好的诊断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以便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