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伦芳,唐锡科,彭云芸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不正常凝结于下肢深静脉中,血管内皮光滑程度、血液流动状态、速度是其形成的三要素[1]。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日益提升[2]。本研究探讨了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综合护理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4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综合护理组(n=50)和常规护理组(n=50)两组。综合护理组中男27例(54.0%),女23例(46.0%),年龄41~74岁,平均(56.8±9.3)岁。在骨折类型方面,股骨骨折21例(42.0%),胫骨平台骨折18例(36.0%),胫腓骨骨折11例(22.0%);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伤30例(60.0%),高处坠落伤12例(24.0%),重物打击伤6例(12.0%),其他2例(4.0%)。常规护理组中男26例(52.0%),女24例(48.0%),年龄42~75岁,平均(57.2±9.9)岁。在骨折类型方面,股骨骨折20例(40.0%),胫骨平台骨折17例(34.0%),胫腓骨骨折13例(26.0%);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伤29例(58.0%),高处坠落伤11例(22.0%),重物打击伤7例(14.0%),其他3例(6.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片、CT检查确诊为新鲜闭合性骨折;②均有手术适应证;③均能够耐受手术。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者;②有皮肤感染者;③有陈旧性、病理性骨折者。
1.3方法
1.3.1常规护理组: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体征进行监测,积极预防患者便秘、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用药、饮食等。
1.3.2综合护理组:①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适当安慰、鼓励,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将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并说明给患者,使其对自身病情有一个清晰了解,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③疼痛护理:让患者看书、听音乐等,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促进患者痛苦的减轻。如果患者有剧烈疼痛,则可以适当对其应用止痛药物,从而对其疼痛程度进行缓解;④并发症预防护理:术中、术后督促患者保持合理体位,对患者感染、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⑤功能锻炼:督促患者进行恢复性锻炼,如对关节进行主动活动、逐步负重训练等,从而将患者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快地恢复过来。
1.4观察指标: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包括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等,超声检查阳性标准为患肢疼痛、肿胀发热,可有压痛,方向为沿静脉走向,可见显著静脉侧支循环,同时浅静脉扩张,有血栓形成于大静脉中[3];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为10个等级,总分0~10分,疼痛程度随着评分的降低而减轻[4];③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④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总分0~100分,分为不满意(0~79分)、基本满意(8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三项。
1.5疗效评定标准:优: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骨折对线、对位、固定、正常的关节功能,没有影响日常生活;良: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具有较好的骨折对线、对位、固定、基本正常的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改善70%以上;可: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骨折对线、对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关节活动度改善了50%~70%;差: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骨折对线、对位、固定没有好转或恶化,关节活动度改善了50%以下[5]。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综合护理组(n=50)常规护理组(n=50)t/χ2值P值性别[例(%)] 男性27(54.0)26(52.0)1.32>0.05 女性23(46.0)24(48.0)年龄(x±s,岁)56.8±9.357.2±9.91.886>0.05骨折类型[例(%)] 股骨骨折21(42.0)20(40.0)0.86>0.05 胫骨平台骨折18(36.0)17(34.0) 胫腓骨骨折11(22.0)13(26.0)致伤原因[例(%)] 交通伤30(60.0)29(58.0)0.76>0.05 高处坠落伤12(24.0)11(22.0) 重物打击伤6(12.0)7(14.0) 其他2(4.0)3(6.0)
2.2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综合护理组为2.0%(1/50),常规护理组为12.0%(6/50),综合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超声检查阳性综合护理组501(2.0)01(2.0)常规护理组504(8.0)2(4.0)6(12.0)χ2值11.14P值<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综合护理组为88.0%(44/50),常规护理组为64.0%(32/50),综合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优良综合护理组5026(52.0)18(36.0)6(12.0)044(88.0)常规护理组5016(32.0)16(32.0)14(28.0)4(8.0)32(64.0)χ2值13.34P值<0.05
2.4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综合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消肿时间(d)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综合护理组501.7±0.65.0±1.411.5±2.515.6±3.3常规护理组504.1±0.76.7±1.218.6±3.519.5±3.4t值4.3033.1826.9654.541P值<0.05<0.05<0.05<0.05
2.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护理组为98.0%(49/50),常规护理组为82.0%(41/50),综合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综合护理组5026(52.0)23(46.0)1(2.0)49(98.0)常规护理组5017(34.0)24(48.0)9(18.0)41(82.0)χ2值12.83P值<0.05
相关医学研究[6-8]表明,在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中,综合护理一方面能够促进护患感情,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康复效果,从而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综合护理组为2.0%(1/50),常规护理组为12.0%(6/50),综合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综合护理组为88.0%(44/50),常规护理组为64.0%(32/50),综合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护理组为98.0%(49/50),常规护理组为82.0%(41/50),综合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