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利,李劲松,高海英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5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咽痛、扁桃体红肿等,可累及心、肺、肾、肾上腺等多个器官[1-5]。临床资料表明,IM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且病程较长,目前临床上多以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为主,阿昔洛韦最为常见[6-10]。随着对IM的研究深入,干扰素也被引入到该病的治疗当中,且反响良好[11-12]。鉴于此,我院特对部分IM患儿进行干扰素雾化吸入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并与仅进行阿昔洛韦治疗的患儿进行效果对比,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年龄均在3~14岁之间;②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上对于IM的诊断标准;③此次研究及相关检查均征得患儿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②患有其他严重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儿;③对本次研究中药物有禁忌的患儿。将满足上述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有男22例,女16例,平均(8.13±1.26)岁,病程2~9 d,平均(5.13±1.21)d。观察组有男20例,女18例,平均(8.09±1.33)岁,病程2~8 d,平均(5.09±1.22)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53)静脉滴注治疗,5 mg/kg,每8小时静脉滴注1次;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6),20 μg/次加生理盐水2 ml,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7 d。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13]:显效:用药24 h后体温即开始下降,在3 d内恢复正常,且其他症状均好转;有效:用药3 d后体温开始下降,5 d后体温恢复正常,且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③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V-DNA载量;④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52.63%,治疗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95%、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6.176,P=0.036、0.013)。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820(52.63)17(44.74)1(2.63)37(97.37)对照组3811(28.95)19(50.00)8(21.05)30(78.95)χ2值4.4130.2116.1766.176P值0.0360.6460.0130.013
2.2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对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咽峡炎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8、7.653、15.338、7.586,P=0.006、0.000、0.000、0.000)。见表2。
组别例数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观察组383.81±1.715.51±1.235.21±1.335.18±1.41对照组384.93±1.737.88±1.469.82±1.297.54±1.30t值2.8387.65315.3387.586P值0.0060.0000.0000.000
2.3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和EBV-DNA载量对比:观察组患儿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0、7.858、9.866、19.768,P=0.000、0.000、0.000、0.000)。见表3。
组别例数IgG(g/L)IgM(g/L)IgA(g/L)EBV-DNA载量(拷贝数/ml)观察组3813.18±0.412.54±0.391.21±0.38434.24±43.31对照组387.93±0.561.80±0.430.53±0.19635.19±45.29t值46.6307.8589.86619.768P值0.0000.0000.0000.000
2.4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03)。见表4。
表4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低热皮疹粒细胞减少轻度贫血其他总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381(2.63)2(5.26)1(2.63)1(2.63)3(7.89)8(21.05)对照组3801(2.63)002(5.26)3(7.89)χ2值1.0130.3471.0131.0130.2142.657P值0.3140.5560.3140.3140.6440.103
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儿较为严重,可引起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引起脾破裂等并发症而死亡,需要重视[14-16]。一般来说,IM是由于EB细胞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结组织内繁殖,大量释放入血后产生病毒血症,进而使得各淋巴组织中B细胞被感染,T细胞反应强烈,整个过程累及全身淋巴细胞和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对症治疗是该病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17-19]。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患儿分别进行阿昔洛韦治疗和阿昔洛韦与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52.63%,治疗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95%、78.95%,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咽峡炎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了联合治疗IM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阿昔洛韦是IM的常用抗病毒治疗药物,不仅能有效缓解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还能促进患儿早期康复,但对免疫功能却无法调节[20-21]。观察组患儿加用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临床上常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可阻断病毒的核酸蛋白,以及病毒复制所需酶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病毒的繁殖,调节了免疫功能,强化了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因此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也明显升高。干扰素通过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病变处是治疗的一大创新点,可促使药物在患者的呼吸道内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迅速起到协同作用,见效快,因此总体治疗效果更好[22-25]。此外,虽然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大,提示联合治疗IM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低。
综上所述,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更好,患儿各项体征消失较快,可有效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