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与优化对策※

2020-07-15 06:56陆岷峰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陆岷峰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如果撇开小微金融复杂的流程、决策管理等影响因素,只用简单的市场供需规律来分析小微金融的发展全景,不难发现,小微金融供给实质上是被金融的总供给大于或等于总需求的表象掩盖着严重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同时,不为市场所接受的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呼声掩没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的赞叹声。我国金融供需“总体均衡、结构短缺”是当前小微金融面临的真实写照,深入研究小微金融供需结构的失衡现状,有针对性选择措施,构建优化融资结构的体制与机制,实现小微金融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小微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价值。

二、小微融资四大结构性矛盾分析

单一小微企业能否融到资往往取决于与对应的金融机构关系,而作为一个群体能否融到资,则至少取决于资金供应总量、金融机构资金“头寸”、融资方式的结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结构、金融机构的布局结构、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结构等,如果从大往小,从外围往内层层驳离或排除,不难发现,第一、二项目前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没有形成制约融资的障碍,而后面四项,每项都对小微企业群体的融资留下一个硬性缺口,多个短口的累加就构成了当今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现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堵塞、弥补这四个缺口,补短腿是构建小微企业融资长效融资机制的根本性措施。

(一)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留下有间接融资需求小微企业资金硬缺口

社会融资从方式上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应的企业融资渠道也可划分这两类。据统计,2019年11月底我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只有14.74%,但美国直接融资占比是85%。结果是大家眼睛都紧盯间接融资渠道,风险集中,矛盾集中,而间接融资条件很多,小微企业具有间接融资需求的又不符合贷款条件,要约条件太多。从直接融资看,其中的民间融资、股权融资才是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渠道,间接融资中高大上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创业版、三版与大量的小微企业基本无缘,债券中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又很少[1]。

1.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规模不大,占比低。从A股市场已经上市的公司来看(见图1:A股市场民营企业占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比重情况表),民营企业占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比重都相对较低,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称。截至2020年4月7日,A股3810家上市公司中,有2420家是民营企业,占比为63.52%。创业板、科创板和中小板主要是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从结构上看,民营企业分别占88.18%、77.66%和77.63%的比例,都在八成左右上下[2]。

图1 2020年4月7日A股市场民营企业占上市公司数量比重情况表

2.二级市场中科创版、中小企业板、创业版市值规模占比较低。二级资本市场结构最能反映资本市场的经济结构,目前科创板和创业版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场占比均不高(见图2、科创版、中小企业板、创业版上市数量市值规模占比情况表)2020年3月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总市值分别为70948、96926、64081 亿元[3]。

图2 2020年3月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总市值占比情况表

3.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各省新四板股权交易量、企业数规模很小。全国新三板、各省新四板股权交易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股权交易服务的,目前全国新三板交易中心只有一家,各省基本都有区域区权交易中心,从2019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各省新四板股权交易企业数量和金额看,2019年全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交金额达825.69亿元,而同期A股成交总金额为54.35万亿元。从挂牌公司情况来看,2019年末,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数量为8953家,比2018年末挂牌公司数量有所下降。从新三板有融资能力发行股票金额看,2019年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共发行264.63亿元融资总量,较2018年也有较大的下降幅度[4]。(见图3、2019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股权交易企业数量和金额及占比情况表)占民营企业股本占比及同期上市公司市值比,十分低小,说明,民间股权交易不活跃。

图3 2019年全国新三板与A股成交总金额对比

4.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的非常快,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体现并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其规模和数量十分的小,(见图4、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量占整个债券比例情况表)。2018年,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券1194只,累计发行规模为9831亿元,2018年一整年债券共发行43.6万亿元,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券占比2.3%[5]。

图4 小微企业债、集合债占整个债券比例情况表

(二)金融机构布局失调留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硬缺口

金融机构从规模上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2019年12月末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银行业有4607家金融机构法人,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2家、其他的主要有民营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等、我国小型银行占整人银行法人机构数量比为99.6%[6]。到2020年2月末,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拥有37.44万亿元总资产,农村金融机构则拥有38.48万亿元总资产,两者合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6.4%(见图5、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比重)。

图5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比重

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67万亿,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万亿,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6.06万亿,占比51.92%,数量结构与业务结构占比明显不匹配。大型商业银行以较少的机构,控制了约60%的金融资源,主要为其目标客户服务,这部分客户基本上是大中型企业[7]。

(三)金融机构业务布局不合理留下薄弱地区资金供给硬缺口

从金融区域布局来看,2016年底东、中、西、东北金融机构个数占比为 34.5%、25.3%、31.4%、8.8%(见图6、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金融机构机构个数占比),

图6 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金融机构机构个数占比

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7.4%、15.9%、19.3%、7.4(见图7、东、中、西、东北部金融机构四个区域资产总额占比)[8],金融机构占比与业务占比不配比,东部发达地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覆盖面更广。

图7 东、中、西、东北部金融机构四个区域资产总额占比

此外,我国的金融机构向大城市、金融资源集中的发达地区集中,也给广大的县城以下的小微企业需求留下一个硬缺口。

(四)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合理错杀一批小微企业留下硬缺口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体力量,基于风险管理等因素,中小商业银行在设定小微金融服务中前置条件较多,从金融治理结构看,不利于调动基层机构服务小微金融的积极性。一方面中小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体系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走高(图8、中小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贷款占比走势),2018年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已过半达52.4%[9]。

图8 中小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贷款占比走势

另一方面基于中小银行的产品结构、风险管理以有体制机制上的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引发不良贷款率持续抬头上升,从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走在上升通道上,特别是从2018年6月以后不良率持续高于4.00%,近年来,专注小微企业的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也有些异动,2019年9月不良率已经达到2.48%,分别高于同期的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良率的1.16和0.85个百分点[10]。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不良贷款率走势分化明显,并呈现出不良贷款在向中小商业银行聚集的趋势的显性特征。

由于不良贷款企高,中小商业银行在加强小微金融业务管理时往往用力过猛,在设置风险管理标准时往往按最高风险级别来设置,而在产品设计时,又过多地考虑低风险业务产品的开发,有些中小商业银行还热衷于大型企业、异地业务,放弃本土、本源、本责,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9年版)》显示在被调研的160家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的实质性金融产品种类占整个金融产品种类7%,因此,可供小微企业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不仅少,而且条件苛刻(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要素高达36项)[11],因此,众多的小微企业因为选择余地小、条件高而被拒之于金融机构门外,造成资金抑制。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可供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与机构不是一般的少。特别是小微企业处于不同时期、不同质量其相对应的融资方式可供选择的余地也较小(见表1:小微企业融资结构匹配简表)。由简表可以看出,主流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并不是小微企业最为适当的服务主体。真正适合、适用小微企业融资的机构、产品、工具种类少之又少。

表1 、小微企业融资结构匹配简表

正是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上的硬缺口,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9年版)》推算,我国2019年末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数总量超过8000万户,按照国际常用的每户70万贷款资金需求测算,约需提供5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而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余额约为36.9万亿元,硬性缺口估计在2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12]。

三、以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结构力促融资难的对策

结构上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大短板业务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基础性优势,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通过结构的优化,形成小微资金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基本相吻合的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小微金融交易的成功概率。

(一)大力发展间接融资,补充融资方式结构失衡不足

1.做大创业版和科创版、中小版。让尽可能多的优质小微企业能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而,让间接融资可腾出更多的资源空间服务于其他小微企业。要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金融债等发行力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2.发展好全国股权交易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目前,一方面居民手中积累的财富激增,急寻投资渠道,而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且迫切,这需要一个交易平台才能较好的实现。而已经设立的全国股权交易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宜大幅度降低股权交易机构的准备入门槛,基本上让有股权转让意向的小微企业有机会上市交易,为投资人提供尽可能的投资机会。

3.发力股权众筹交易平台。股权众筹作为一种工具对于科创型小微企业、其他类型的初创企业的融资具有速度快,效益高,是非常典型的优秀的募资工具。特别是股权众筹平台借助互联网后其优越性更是明显。当然,股权众筹一度时期曾经沦为非法集资的工具,成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重要对象,实质上,任何金融工具在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管背景下,都有可能展示其劣根性一面,成为逆经济秩序的罪魁祸首,但这并不能否认其正向功能的一面。当前,应当在切实加强股权众筹平台监管的前提下,将众筹平台关在可控的笼子中运行,严格规定平台的数量,设计平台运行的流程,充分发挥众筹平台的善,抑制众筹平台的恶,积极发挥其在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

4.大力发展各类小微投资类基金。基金是通过专业人员的运作为众多投资人实现财务保值增值的梦想,基金也成为众多项目的重要投资来源。但基金项目种类中,专注用于小微企业的极少,因此,通过对小微企业进行集合打包发行专项基金,不失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通道。特别是还可能通过基金公司的介入,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资金的运营水平。

5.民间融资及内源性融资。实质上的民间融资一直存在而且数量巨大,但是一是缺少政策指引,二是处于非法的状态,只能在地下进行,且风险也较大。与其堵不住、灭不掉,不如进行正常引导其为小微企业服务。一是要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指引,增强民间融资的法律意识;二是可以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备案登记,加强市场及结构性引导;三是对于借贷给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四是要主动提供小微企业民间借贷信息平台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作为,为投资人提供专业方面的服务。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金融机构失衡的短腿

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其主要服务对象的范围,目前,基于资本金规范的局限性及监管要求和市场定位,中小商业银行目前是小微企业服务的主体,但是,中小商业银行所控金融资源与小微金融服务需求不相称,因此,集中精力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做优是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

1.积极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做大。一是壮大地方金融的“地方军”实力。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地方“7+4”非银行金融机构,各地方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机构、体制、机制的优势,坚守定位与初心,深耕细作服务对象,做精做透做熟做专小微金融;二是充分运用地方政府可控资源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支持,要在存款增加、地方客户的推荐上优先考虑地方金融机构;要对地方金融机构涉及到小微金融业务方面所有的数据需求进行开放,三是要推进民间融资公开化、市场化、合法化,让民间融资有运用的空间。四是切实减轻地方金融的非市场经营压力,自主经营,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其市场的资源可控份额[13]。

2.积极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做优。一是要严控资产质量,积极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双中小”共荣生态圈。只有中小商业银行守住资产质量关,高质量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优质的银行也才能有优秀的金融服务;二是提升金融单产,从争机构、拚人数转为提高人均业务、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的竞争上来,不断提升集约化经营。

3.积极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做强。一是要提高金融科技实力,未来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技术竞争,要不断培植科技基因,提升智慧化经营程度;二是要提高人才积聚度,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但高精尖人才不能少,要通过人才的引用、外部人才及智库成果的应用,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技术含量;三是加大创新力度,保持创新活动,始终将体制、机制、产品的创新走在行业的前列。

(三)优化金融机构区域布局,缩小区位结构失衡的差距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线下与线上业务基本上处于平分状态,且线上业务的占比在逐年提升。对于一些金融线上化操作不太了解或不太愿意接受的群体而言,物理机构的布局仍然十分重要,而对于线上业务,由于突破口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虚拟的空间实现各种业务,物理网点有无或布局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是否体现合理性。

1.保持老少边穷及县级以下地区一定数量的物理机构。由于金融消费习惯、新的金融工具运用接受程度、金融意识、金融信任等原因,一些金融消费者仍然将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作为金融交易的主要场所,因此,基于小微金融区域布局的需求,保持金融机构物理布局的合理性十分必要[14]。当前,要改变金融机构向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地区积聚的趋势,要将金融机构的前台下层到县城及以下的广大农村,要保持与经济结构布局的基本一致性。

2.不断优化线上平台业务结构。金融业务线上化是金融模式一大趋势,在虚拟的空间各种业务已经突破了区域的限制,可能覆盖所有的区域,线上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在经营许可的范围内,所有的金融需求者都可以享受同等的金融服务机会。而此时的重点,其业务结构往往决定区域结构的布局,即线上平台业务结构能否与区域金融需求相吻合。因此,要通过线上金融业务的优化推动金融布局的优化。一是要多开发涉农、涉小业务产品;二是要多开发涉边涉老产品。通过线上金融业务品种的丰富化,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金融消费需求。

(四)不断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拉近小微金融供需条件距离

1.坚守服务小微企业市场定位,树立正确的风险观。中小商业银行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与发展初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发起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小微企业服务,服务好中小微企业是其本责本源,偏离这一定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要树立新型的风险观,金融机构就是经营风险的,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不过大与小而已,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驾驭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益,小微金融业务的定价一般高于一般产品定价标准,因此,不能将风险与发展对立起来,而应当在风险管理中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三是明确小微金融的发展目标,克服小微金融本身具有的高风险与高成本,小微金融业务必须确立批量化、标准化、个性化、流程化、线上化、智慧化的“六化”目标,通过小微金融业务的集成管理,提升小微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2.开发多元个性化小微金融产品,提升市场满足度。小微金融产品种类与质量决定小微金融发展的速度与力度,也决定了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满足程度。小微金融产品要克服当前都是针对成熟小微企业或换汤不换药的贷款产品,一是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初创期的金融产品,因为成熟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的重要客户配置重点,融资并不紧张和困难,而最困难的是初创企业;二是要从实质上优化产品的种类与流程,要充分体现小微产品的“短频快急”的特征;三是小微金融产品要形成系列,包括了适应小微企业各个环节、各种类型、各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当前,还可以积极推进投贷联动,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品的多元化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需求[15]。

3.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效能。小微金融的管理质量往往影响着各金融机构承做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而金融科技在小微金融的运用,数字小微金融的模式使小微金融比肩大中型客户低风险、低成本有了可能性。首先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在营销优质目标客户中的作用,要通过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及通联,按照金融机构设定的目标客户标准,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得优质客户;其次要搭建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小微金融平台化、线上化,通过平台的设立,与各方数据库互联互通,掌握小微企业足够量的信息,为线上获客、线上审批、提款提供可能;第三是要积极引用数字机器人在小微金融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风险控制、数字风险识别,实现小微金融由自动、智能到智慧化。第四要全面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在小微金融业务各个环节中的优势,特别是风险管理中的优势,如区块链在小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人工智能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物联网在小微企业抵押品中的管理等等。

4.大胆改革促进结构优化,构建小微业务持续经营的体制。一是要改革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小微金融业务的考核及责任认定与追责任办法。对于小微金融业务的要多实行正向激励,其力度要大于其他信贷产品的力度。目前银保监要求小微金融业务在对分支机构考核中占比为10%,对于专司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其占比宜提高到30%甚至更高;对于小微金融形成的不良追责要坚持尽责免责的基本原则,对于发放贷款、贷款管理中无过错,今后由于市场的变化等原因形成的不良,要坚决免责。要坚决取消所谓的贷款终身责任制,这种制度似乎力度很大,实际上既不可行,也不科学。二是大胆改革小微金融业务手段与管理流程,按照实质性风险控制原则,不再拘泥于贷款风险管理的若班干形式上的要素,对于能省的流程能省则省,降低小微金融的管理成本;三是大力推进次固定资产抵押,即对于目前公认的可作抵押的抵押品的以外物资可以通过物联网等风控手段,转化为抵押物,增加风险缓释机制;四是积极试用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风控模式,积极将数字资源转化为信用资源,根据实时的预警指标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小微企业大力推广信用贷款。

四、结语

当然,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项持续、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当前除了在尽快补齐小微金融结构短腿上下功夫,更主要的是要解决金融机构自身优化结构的动力,结构的失调一定是有其客观及合理的一面,因此,这还有待于出台更多的优化金融结构的政策,构建优化金融结构的市场机制,通过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小微金融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的平衡及其结构上的协调。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