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舒凤
(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脑卒中与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运动量少等关联密切,该病属于临床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日益年轻化,易加大患者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能够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1]。此次研究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以7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均为首次住院患者;病情均经MIR、CT等检查确诊;中途不会退出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如下: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神志异常或者模糊患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2]。入选患者经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比组(n=38),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43周岁,平均(31.2±6.4)岁,对比组男性2 0 例,女性1 8 例,年龄1 8-44 周岁,平均(32.3±6.2)岁。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比较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对比组患者提供简单健康指导、环境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如下。
1.2.1 入院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检查与化验目的,同时对患者病情以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向患者介绍标本留取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叮嘱自理能力较差患者上下床时动作不可过快,防止出现摔倒、坠床等意外事件[3]。
1.2.2 急性期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全身情况以及神经、语言、认知等功能情况。询问患者感觉、肌力等变化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急救知识。为患者提供膳食指导,确保其均衡摄入各种营养。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积极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者进行被动以及主动活动。
1.2.3 康复期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语言交流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自我护理常识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患肢平衡、站立、行走等训练,可加快功能恢复。动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疏导,调动其康复锻炼积极性[4]。
1.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规律生活,经常进行有氧运动以及户外活动,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应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估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情况。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以t、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若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上述评价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观察组(n=38) 74.9±16.5 75.4±15.2 70.9±13.6对比组(n=38) 58.3±15.7 62.3±14.9 61.3±14.2 t 20.184 17.275 14.187 P<0.05 <0.05 <0.05
由于人们饮食习惯不断发生变化、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青年脑卒中发生率不断升高,青年人群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残疾风险以及死亡风险也随之升高,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首次住院青年患者由于病情突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容易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而且不当生活行为以及治疗行为会加大病情复发风险,不但会加大病情控制难度,也会加重其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
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丰富和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宜、规律作息、能够及时调节不良心态,有效抑制各类脑卒中危险因素。此外,还能够提高其康复锻炼积极性,增强其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使其体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进而可降低病情复发率[5]。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上述评价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其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