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何 燕,顾海燕,朱 莉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通 226001)
现如今,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环境、专业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由于手术本身便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抗拒、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人文关怀不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前、术中的负面心理压力,还有利于术后的康复[2],受到患者欢迎。本实验尝试使用俩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发展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共收集到140例病患,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7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28~55岁,平均41岁。所有入选患者具备正常的听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身体各器官功能无明显差异;不具备手术史及特殊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
(2)由医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手术部位等信息;
(3)同患者确定是否做好手术准备。
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术前人文关怀:通过检查患者的病例档案(如初次入院手术可向家属了解)了解患者的过敏性药物、病史等信息[3];术前患者由于常常想象手术过程,容易对麻醉、开刀等具有恐惧感,对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持有怀疑的态度,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和患者交流,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事宜,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疑惑,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2)术中人文关怀:配合手术医生摆好患者的体位,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性,同时主动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对暴露位置及隐私位置进行遮挡,以此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术后人文关怀:由医护人员认真清点手术器具等用品;在回到病房之后认真为患者整理着装,检查床上用品是否干净整洁,做好术后消毒、清洁等工作,要做到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在患者家属身心稳定之手主动向其说明手术情况,同时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后做好术后回访工作。
在手术前一天采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的术前状态进行评分,将患者的不安心理分为轻度不安心理、中度不安心理和中度不安心理,分别对应的分数为0~30分、31~60分、61~100分;在手术后第三天采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的术中舒适度进行评分,将患者的舒适度分为舒适、一般舒适和十分舒适,分别对应的分数为0~30分、31~60分、61~100分[3]。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患者的术前状态、术中舒适度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得出以下结果。乙组术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见表1。
表1 甲组、乙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表
表1 甲组、乙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表
组别 人数(n) 分类术前状态 术中舒适度甲组 70 72.32±13.98 72.02±12.17乙组 70 60.11±8.04 90.34±8.14 t 6.334 11.612 P P<0.05 P<0.05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全程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使 护理工作更加全面化、人性化,还可以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4]。除此之外,需要手术的患者通常都会有术前焦虑症,这会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可能会对手术的正常进行和手术后的恢复产生消极的影响[5]。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可以再临床上推广人文关怀这一护理模式。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患者评分较高,各项指标结果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指标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较为显著的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抗拒等负面心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医患关系,这在侧面也证实了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医患关系等众多优势,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由于此次实验的数据量较小,仍然需要进行多次试验进一步证明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影响和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