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佳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恶心与呕吐现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病痛,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实验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发现乙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病人以及家属在事先都具有知情权并且同意参与调查试验,签署了同意参与调查表。选择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治疗的恶心与呕吐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28~55岁,平均36.1±6.2岁,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两组,各60例,甲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3.8±5.1岁;乙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6±5.2岁。所有入选患者具备正常的听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身体各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不具备特殊病史。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甲组采用常规式护理方法,既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
乙组采用消化内科式护理方法,在进行试验的病区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并分析该年龄层次患者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查阅相关书籍、参考文献,经过反复的商量、讨论,立足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1 个体化心理护理
考虑到患者可能长期受病痛的困扰会对治疗有一定的抗拒心理,既期待自己的病情达到好转,又怕治疗过程曲折,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多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用专业的知识为他们进行分析,讲述治疗的安全性、专业性,为他们消除顾虑,同时,介绍之前治疗成功的例子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2]。
1.2.2 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为患者讲述恶心与呕吐的发病原因和恶化过程,解答每位患者存在的疑问,为其分析治疗的方法和恢复时的注意问题等事项。告诉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向其做出具体化的讲解。
1.2.3 用药指导
及时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功效、服法、副作用等等,并在患者服药后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药量。
1.2.4 出院后随访
定期随访,详细记录下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具体情况,并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进行纠正,给予护理指导。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分为以下三种[2]:显效:患者恶心与呕吐表现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恶心与呕吐表现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恶心与呕吐表现没有缓解,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百分制的评分;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
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乙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普遍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见表1。
表1 甲组、乙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情况比较表(n,%)
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优于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见表2。
表2 甲组、乙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表(n,%)
消化内科式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使医护人员获得最佳的研究依据,再根据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等,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本次研究探讨了消化内科式护理用于恶心呕吐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乙组患者经消化内科式护理后总有效率达到91.67%,护理满意度达到96.67%,与甲组比较均显著更高。这是因为和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消化内科式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它更为科学、全面和有效,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消化内科式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利于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案指的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