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短讯

2020-07-15 09:37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北斗载人飞船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北斗卫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6月23日报道,当天,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北斗三号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的第30颗卫星。该类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后也意味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点工作今后将从工程建设转移到维护稳定运行、提高服务水平上来。按照计划,2035年,我国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北斗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据报道,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6月30日下午成功定点于110.5°E工作轨位。

嫦娥四号工程团队优秀代表获得“世界航天奖”

据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6月9日报道,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国际宇航联合会经过两轮投票表决,最终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的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工程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最高奖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国际宇航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置的航天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学、航天技术、航天医学、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其主要条件是取得的成就对世界航天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嫦娥四号工程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第一次利用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填补了世界月球科学探测领域多项空白。据悉,此前嫦娥四号工程团队获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给中国项目颁发的2019年度唯一团队金奖;并被美国航天基金会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授予成立以来首个优秀探月任务奖。此次,嫦娥四号工程团队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这一最高奖项,再次说明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权威航天机构的充分肯定,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

SpaceX公司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

发射现场

据新浪新闻2020年5月31日报道,当天,美国SpaceX公司首次利用载人“龙”飞船携载宇航员鲍勃·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尔利(Doug Hurley)顺利升空。飞船在飞行近1天后抵达“国际空间站”。载人“龙”飞船直径4 m,高8.1 m,通常情况下,可运载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但在特殊情况下最多可运载7名宇航员。飞船是由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两种太空运载工具均可重复使用。此前SpaceX公司已多次实现猎鹰9号第一级火箭着陆,之后再发射升空,该公司还多次重复使用货运“龙”飞船,下步将对载人“龙”飞船进行相同的技术升级。虽然这次任务被认为是一次试验,但对美国来说,其仍然承载了巨大期望。自从2011年NASA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一直是唯一可以进行载人飞行的运载工具,美国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联盟号一个座位的费用约8000万美元。此次发射标志着近10年来首次有宇航员从美国本土升空,SpaceX公司成为第一家用私人制造的航天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公司,开创了美国载人航天的新时代。此次升空的2名宇航员将在6~16周后乘坐飞船返回地球,还将试验载人“龙”飞船安全返回地球的能力。飞船返回舱配备了一个热防护罩,以保护宇航员在下降过程中不受高温影响,飞船落入大西洋后,SpaceX公司的回收船会将宇航员和飞船安全送回岸上。如果任务顺利,将是SpaceX公司进入载人航天的开始,NASA计划利用这次任务收集到的数据来认证载人“龙”飞船可以执行定期往返于“国际空间站”的飞行任务。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京举行

返回舱开舱现场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5月29日报道,当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仪式,与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共同见证搭载物品出舱。此次搭载的货物近千种,是载人航天工程历次任务中搭载物种类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在开舱仪式活动现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向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移交了搭载的巴基斯坦国旗,向阿根廷驻华公使移交了搭载的阿根廷国旗,向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移交了陶瓷材料3D打印装置,向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移交了搭载的农作物、中草药等种子,向云南、宁夏和内蒙古移交了搭载的特色作物种子。杨保华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移交搭载的时间触发控制电子系统试验装置。此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泄露碰撞检测系统和太空3D打印系统也将在开舱后进行数据分析。返回舱开舱后,根据安排将取出“黑匣子”,里面存储了涵盖整个飞行任务的大量数据,能够全面反映返回舱再入返回状态,是研制团队最期待获取的数据,对后续新飞船研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飞船的返回舱具备载人和载货两种功能。此次试验船的返回舱,舱门右侧安装货架,能够验证部分载货设计技术,舱门左侧设有就餐区和卫生区,能够验证部分载人设计技术。返回舱内的结构、材料都是为适应航天员长期在舱内生活设计、采用的。开舱后,设计人员将对相关区域进行检查,对微生物情况进行检测,为后续改进设计提供参考。此外,新飞船试验船首次将高价值的星敏感器、星载计算机放入返回舱内带回地球,开舱后,科研人员将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验证是否能正常使用,为后续可重复使用奠定基础。

李劲东总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6月1日报道,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李劲东总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该奖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彰激励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李劲东总师作为航天遥感技术专家,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针对航天遥感技术成像能力提升等科学问题,带领团队秉承自主创新、奋勇拼搏的精神,突破了敏捷动中成像、高速图像处理与传输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克并解决了基于全成像链的高精度像移模糊抑制、多种成像体制的协同成像等技术难题,为我国航天遥感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李劲东总师表示能够获此殊荣,是党和国家对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遥感技术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我们遥感技术研究团队的鼓舞,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设的科技者代表之一,在习近平主席“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感召下,传承老一辈航天人热爱祖国、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牢记习主席对新时代航天工作者的要求,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

海洋一号D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6月11日报道,当天,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入轨后,将与2018年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双星组网成功后,将实现对全球海洋的上、下午组网观测,每天可获取2幅全球海洋水色、植被指数遥感图和4次海面温度产品,可提供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通过连续获取长时序的我国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温资料,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为实现远洋捕捞指导、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高我国大洋渔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已完成29颗北斗三号卫星星间链路测试

据《中国青年报》2020年6月10日报道,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已完成29颗已入网工作的北斗三号卫星星间链路测试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系统在轨运行的性能,确保北斗全球组网如期完成。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长期管理部高级工程师袁勇介绍,此次测试工作历时2年多,测试期间,科技人员通过装备在渭南测控站的北斗三号卫星Ka频段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备,先后对29颗卫星实施累计60万余块程控指令上注,并相继开展星地建链、在轨标校、测量通信等工作。通过测试,北斗三号星间链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各项指标符合全球组网需求。目前,国内现有地面测控站尚无法实现对全球组网卫星的不间断跟踪测控,而借助星间链路可形成一个以卫星作为交换节点的空间通信网络——测控站只要对星座中的一颗北斗卫星发送指令,便可以在所有卫星之间传递下去,同时,所有卫星在轨运行状态也能够通过一颗卫星随时传递到地面,从而实现对所有组网卫星的24小时不间断管理。

高分六号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两周年

据《中国航天报》2020年6月10日报道,截至6月2日,高分六号卫星实现在轨稳定运行2周年。两年来,卫星在轨实施了多次对月成像观测,利用对地遥感器获得了地外天体土星与月球的合照,为后续利用月球开展辐射定标和辐射性能监测奠定了基础。成为“国土资源一张图”,“全国水利一张图”,“农业一张图”等“一张图”工程的重要数据源,在农业、林业、防灾减灾、国土、环保、水利等领域,取得了可观效益,多个高分六号16 m分辨率数据共享项目为我国开展遥感应用合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星引领了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为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保障,成果大量应用于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信息技术支撑。高分六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

厦门大学近海水色观测小卫星合同签署

据《中国航天报》2020年6月5日报道,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签署了厦门大学近海水色观测小卫星联合技术开发合同。该星作为对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的重要补充,是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海洋领域重要的商业市场开拓方向。研发团队进行了长期调研、跟踪及论证,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厦门大学就卫星的技术指标、研制经费、合同条款等进行了多轮磋商。此次合作有助于公司海洋领域,特别是中国近海海域及沿海城市的海洋海岸观测商业市场的开拓,将推动公司“产、学、研、商”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探索。厦门大学建立了近海海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多位国际知名海洋遥感专家,在海洋科学领域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一箭双星发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5月31日报道,当天,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2星、和德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悉,高分九号02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和德四号卫星由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可在轨开展全球船舶航行状态采集、全球航班飞行状态采集和全球物联网信息采集等。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约300 t,700 km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2 t,具备不同轨道需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一箭双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0年5月30日报道,当天,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双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颗卫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三平一垂”的冷发射方式,即水平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整体起竖后垂直冷发射。火箭全长20.8 m,箭体直径2 m,质量约58 t,低轨运载能力700 kg,500 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500 kg,可满足80%以上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型可在海上和陆地实施发射的火箭,连续9次高精度入轨、箭上质量零问题、零窗口准时发射等出色表现,展示了长征十一号火箭高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能力。后续,火箭研制团队还将启动更大运载能力的长征十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研制,预计2022年首飞,将适应陆地发射和海上发射两种状态,突出经济性目标。

行星公司的6颗Skysat卫星将发射

据新浪新闻2020年6月10日报道,美国行星(Planet)公司将使用SpaceX公司的火箭发射卫星,预计在6—7月进行两次发射,每次各运送3颗质量约110 kg的卫星,发射价格为500美元/千克。行星公司原本运营着60颗中分辨率卫星,2017年收购谷歌的Terra Bella公司后,行星公司拥有了7颗高分辨率Skysat卫星。之后公司又发射了8颗Skysat卫星。另一方面,SpaceX也在发射自己的“星链”卫星,如果Planet与SpaceX的合作效果不错,SpaceX以后或许可以继续以这样的价格帮助其他公司发射卫星。

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完成降落点试验

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

据网易新闻2020年6月10日报道,NASA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在近期内已完成准备工作。在2018年抵达“贝努”(Bennu)小行星后,探测器一直在为着陆做准备。Bennu表面散落的碎片比NASA预期的多,因此,找到合适的着陆区是一项巨大挑战。2019年12月,NASA选择了“夜莺”(Nightingale)和“鱼鹰”(Osprey)这两个降落区域。近日,NASA的研究人员对“鱼鹰”区域进行了降落试验,最低距离Bennu表面只有250 m,试验中拍摄了350张照片。“夜莺”位于Bennu北半球一个约70 m宽的陨石坑内,其表面相对凉爽且黑暗,“鱼鹰”则位于更靠近赤道的一个较小的火山口内。从地质学角度来讲,在Bennu上着陆相当危险。探测器需要下降到小行星表面一个开阔的沙质区域,以避免撞到任何大石块或吸附大于2 cm的岩石块。任务团队最初认为Bennu表面被沙质区域覆盖,探测器可以轻松地执行采样任务,但结果表明,Bennu表面布满石块,几乎没有任何开阔区域。为了在更小目标区域着陆,任务团队一直在增强探测器的自主导航能力,其将在下降时定期拍摄小行星表面,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取样任务。

SpaceX公司将用回收的火箭和“龙”飞船运送宇航员

“龙”飞船发射现场

据新浪科技2020年6月10日报道,NASA批准SpaceX公司最快明年可以使用回收后的火箭和太空舱运送宇航员。6月3日,SpaceX公司与NASA价值31亿美元的“商业机组计划”(CCP)合同被修改,调整后的合同规定,从Mission-2(或称Crew-2)任务开始,SpaceX被允许使用回收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龙”飞船来运送宇航员。8月底的“龙”飞船将执行Crew-1任务,运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如果Crew-1任务顺利完成,Crew-2任务最快将于2021年年中发射。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设计“门户”空间站模块

“门户”空间站示意图

据新浪新闻2020年6月6日报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获得一份价值1.87亿美元的合同,为NASA的“门户”(Gateway)空间站设计“居住和后勤前哨”(HALO)乘员舱。HALO将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子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为基础,将为来访的宇航员提供生活区。作为“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门户”空间站是一个模块化的航天器,将停在环月轨道上,以支持月球载人和无人任务,并有朝一日前往火星。HALO作为空间站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其体积相当于一间小型工作室,包括一个与停靠的猎户座航天器协同工作的生命支持系统。目前,HALO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计划在今年年底进行审查。尽管设计细节尚未确定,但NASA表示,空间站的动力和推进单元(PPE)模块将在2023年与HALO集成,以省去对接操作,降低成本和风险。PPE为前哨站提供动力,并容纳60 kW的太阳能电力推进系统,该系统将用于空间站改变其轨道。

黑色天空公司将发射2颗遥感卫星

黑色天空公司的遥感卫星

据《航天新闻》2020年6月5日报道,美国太空飞行工业公司所属黑色天空(BlackSky)公司将利用SpaceX公司的第10次“星链”组网任务拼单发射2颗遥感卫星。此次发射后,公司还将有4颗卫星由印度新型“小卫星运载器”(SSLV)在今年发射,公司希望在2021年之前把在轨卫星数量增加到16颗。黑色天空公司的长远目标是运营一个有60颗卫星的星座,明年公司可利用在轨的16颗卫星,为绝大多数大城市提供分辨率1 m的图像,重访周期为1 h。卫星数量增至60颗后,重访周期能缩短到10~15 min,分辨率将优于1 m。

第8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成功

“星链”卫星

据网易新闻2020年6月5日报道,美国SpaceX公司的第8批“星链”(Starlink)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发射后,“星链”卫星在轨数量已接近480颗。此前发射的420颗卫星由于反射太阳光而影响到地面科学观测,此次的60颗卫星配备了特殊的遮阳板,旨在防止太阳光从天线上反射。不过尚不清楚如何修复目前已在轨运行的420颗卫星。

NASA毅力号火星车将发射

毅力号火星车

据快科技2020年6月5日报道,NASA宣布将于7月17日使用联合发射联盟(ULA)的宇宙神-5 541型运载火箭,发射毅力号火星车(Perseverance Rover)。火星车质量超过1 t,预计2021年2月抵达火星,未来将在火星采集岩石、土壤样本,等待下一次火星任务时再返回地球。此外,本次任务还将试验一系列用于未来火星探索的机器人、人工技术。

印度公司宣布5G卫星星座计划

据航天爱好者网2020年6月3日报道,印度小卫星制造商Vestaspace技术公司近日发布了一项计划,将发射能够覆盖印度、由35颗或更多卫星组成的星座,其目标是实现5G速度网络连接和物联网功能。公司表示,将于今年9月发布试验版下一代卫星星座,并将在2021年初将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该公司希望用卫星星座取代传统的光纤网络,在印度各地提供高速5G网络连接。为实现此目标,公司已经在印度各地建造了8个地面站,部署了31 000个数据接收器。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购买代币或直接与Vestaspace公司合作,利用高精度天线、跟踪、无缝波束和卫星切换实现速度超过400 Mbit/s、延迟小于34 ms的高清视频数据传输。

猜你喜欢
北斗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北斗时钟盘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乘上勇气的飞船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중국 별’을 더욱 빛나게 해야 한다